湖南竟有這樣一處秘境,遠山含黛,仙氣裊裊,茶香飄逸

2022-04-18   Uni旅圖

原標題:你相信嗎?這裡是長沙,沒有熙攘人群,有的是雲霧縹緲,茶香飄逸

溈山,坐落在湖南長沙的寧鄉市西部,鄰黃材、巷子口、大福、松木塘四鎮,地處雪峰山余脈。

南嶽衡山鼎鼎大名,但你可知大溈山的規模遠大于衡山。周圍一二百里的峻岭和高丘,雲氣相匯時,攪動旋轉,漫山升騰,氣象萬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溈山因有千年的密印寺和盛產唐朝的貢品茶溈山毛尖而聞名。溈山鄉政府提出的「一座茶山上的避暑小鎮」口號,也讓溈山的名氣越來越旺。

密印寺是中國佛教溈仰宗的起源地,禪宗的宗派源流有著「一花五葉」之說,而由溈山靈枯和仰山慧寂開創的溈仰宗更被譽為五葉之首。密印寺歷代高僧輩出,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8任佛教協會會長有5任都出自密印寺。

密印寺於807年,由禪師靈佑祖師開創,占地面積100餘畝,其中主殿萬佛殿為兩層宮殿式大殿,高30米,內供佛三尊,四壁嵌有磚雕貼金佛象12182尊。

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千手千眼觀音聖像就坐落在溈山之巔,聖像總高99.19米,象徵著觀音菩薩的出家日9月19日。整個聖像由國內三大頂尖設計師操刀,投資2.6億元,用銅600多噸,其造型獨一無二,令人震撼。

溈山是雪峰山余脈,地勢略微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山地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因其特有的高山小盆地地貌,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優美,常年雲蒸霧繞,非常適合種植茶葉。

寧鄉溈山種植茶葉的歷史悠久,溈山毛尖茶相傳為唐代貢品。清同治《寧鄉縣誌》記載:溈山六度庵、羅仙峰等處皆產茶,唯溈山茶稱為上品。民國《寧鄉縣誌》載:溈山茶雨前採制,香嫩清醇,不讓武夷、龍井。商品銷甘肅、新疆等省,久獲厚利,密印寺院內數株尤佳。

溈山毛尖,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溈山毛尖茶樹飽受雨露滋潤,故而根深葉茂,梗壯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強,是製作名茶的最佳原料。

製作後的茶葉,葉緣微卷,呈片狀,形似蘭花,色澤黃亮光潤,身披白毫;沖泡後內質、湯色橙黃鮮亮,煙香濃厚,滋味醇甜爽口,風格獨特。

近年來,溈山鄉以「一座茶山上的避暑小鎮」為口號,盤活溈山現有民居,打造「千年茶旅、康養溈山」旅遊品牌,充分挖掘千年禪茶文化,建設溈山「母茶園」,舉辦茶旅文化節,讓「溈山禪茶」廣為人知,並為之前來溈山賞茶、度假。

如今,溈山的鄉村不但親山近水,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溈山的雲捲雲舒,沒有體驗過溈山的清風涼意,沒有欣賞過溈山蒼翠延綿的茶山,沒有置身於溈山璀璨的星夜下,那麼你一定要到溈山來……

給自己放一個假,遠離城市的喧囂,到溈山來看日出日落,看白雲升遠岫,搖曳入晴空。這邊天空澄碧,纖雲不染,遠山含黛,茶香撲鼻。

受疫情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於低密度、短周期、近距離的出遊方式,在鄉村裡「慢游」,感受鄉村新變化。到溈山來感受一下這座茶山上的避暑小鎮的溫馨與浪漫,在田野里賞賞花、去茶園裡采採茶,上池塘邊釣釣魚,到河裡摸摸螃蟹,在山莊裡泡泡溫泉,或信步在鄉村小道,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對著風景放空自己,去感受歲月滄桑……

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看一看鄉村振興的新變化,感受一下溈山人的生活......仙氣飄飄的綠色溈山一定不負期待。

鄧國強(清風攬月)

中國數碼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長沙市攝影家協會理事

圖文:鄧國強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