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二萬字的《記憶清水河》,讓我又一次喜歡上了清水河的山山水水,也讓我更加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這裡的人文地貌、民俗軼事和歷史沿革,仔細品讀,慢慢咀嚼這部作品,猶如在時空的隧道中穿行一次。
《記憶清水河》是由鄧九剛老師作序,呂達超和呂照父女倆合著完成的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呂達超老師出生於清水河縣,是黃河母親的乳汁哺育他長大。這裡有他童年的腳印,這裡也有他童年的笑聲。呂達超老師飽蘸情感的墨汁,查閱了大量的翔實資料,對清水河的人文地理、歷史遺蹟進行了拉網式的盤點,他也為家鄉的多元文化傳承,為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讀完《記憶清水河》,我也萌生了再去看看老牛灣的興趣,仲夏,我又相約了老牛灣。「天下黃河有九十九道灣,九十九道灣來有九十九隻船,九十九隻船上有九十九根竿,九十九個艄公把船來搬。」這首民歌唱了幾朝幾代,究竟多少個灣也說不清。黃河老牛灣坐落在內蒙古清水河縣、准格爾旗與山西省偏關縣交界的黃河岸邊 ,處於黃河「幾」字彎右側的第一個大拐彎處,這裡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蒙晉陝大峽谷從這裡開端,這裡也是登長城看黃河勝景的一大景點,學者呂達超老師在書中給我們講述了這裡古樸原始的面貌,老牛灣不僅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老牛灣不僅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而且也是茶葉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碼頭。如果讓我們掀開歷史的帷幕,不難看到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母親河黃河,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一路走來,從西邊的河套平原流淌過來,一瀉千里,歡快流暢到了清水河,大河一路南下流到老牛灣,它的身軀已經被牢牢地束縛在峽谷中,河水在這裡美麗地彎轉,脾氣也變得沉靜。今天這裡有地質公園,有民俗博物館,由於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條件,賦予了老牛灣無窮的魅力,連綿的群山,溝壑縱橫,山脊上蜿蜒起伏的長城墩台首尾相望,一幅幅壯美的畫卷,看過之後,總讓你流戀忘返。
關於老牛灣的描寫呂達超老師在書中分五個章節,他用白描的手法,對靈山秀水的老牛灣做了細膩而客觀的敘述,讀起來耐人尋味,如果想更多了解清水河,讓我們一同走進《記憶清水河》吧!
來源:秦登榮
統籌/ 郭秀芬 校讀/ 王文艷初審/段磊 終審/阿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