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公交,不只是車,還應該自己成為打卡景點。
據媒體報道,株洲於日前開通兩條假日旅遊公交專線,串聯城區各個旅遊景點、工業旅遊示範點、網紅打卡地、街頭藝術站等。
車身外牆會有「株洲假日旅遊專線」的名稱,車內會有株洲全域手繪旅遊地圖。
旅遊公交,這個許多旅遊城市的標配,穿行於株洲的景點之中,能否新增一些「交通規則」呢?
或許從文化創意的角度而言,它可以不只載人,更能載歌載舞。
一言以蔽之,坐旅遊公交,涮個火鍋先?
這並非一個笑話,而是一種文化。
2022年,成都就上線了全國首輛火鍋主題巴士,一邊坐巴士,一邊吃火鍋,同時賞夜景,吸引無數人前來打卡。
在石家莊,為了配合搖滾之城的宣傳,不定期安排搖滾樂手隨機乘坐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開展「快閃式」即興演出,在巴士上蹦迪,成了爆款短視頻的素材。
至於長沙,其416路公交車則走簡約模式,在車廂內懸掛各種玩偶公仔,讓乘客萌出了多巴胺。
廣州的粵劇文化主題公交、太原的森林公交,則把舞台、盆景搬進車廂里,讓「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影視台詞變成了現實。
如此一來,小小車廂、短暫旅途就變成了一種此生難忘的風光體驗。
巴士+旅遊,株洲也同樣可以借鑑一二。
去秋瑾故居的旅遊巴士線路,是不是可以把鑑湖女俠「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過往,用字畫、照片或影視等方式呈現於乘客面前。
去雲龍假日歡樂廣場的公交,能不能讓熊大、熊二變成導遊。
甚至還可以更多元的拓展本地特色服務內容:
醴陵炒粉未嘗不可上車,
炎陵黃桃當季亦可贈送,
至於時不時車上展示一個陶瓷製作工坊,
來一曲《英雄》歌劇選段,
送一份神農中醫藥健康服務,
展一個蘆淞服飾的T台秀……
時時上新、上車偶遇的體驗,更可以把株洲的城市名片,變成一種近距離體驗。
如此一來,小小車廂,功能更足,游味更濃,腦洞更大。
說不準熱搜之上也能常見聲音,慕名而來者更被株洲韻味所傾倒。
如此巴士,豈不更加「巴適」!
刊載於《株洲日報》2023年10月12日「天台時評」專欄,刊載時有刪節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