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這些「假牛奶」不長高,別再當營養品買,牛奶不是越貴越好

2019-11-25     蔓德育兒

朋友最近帶孩子到醫院看內分泌,經過測量對照,發現孩子身高偏矮。醫生叮囑:要保證睡眠,保證營養均衡,多喝牛奶補充蛋白質。

這時孩子奶奶回答道:"這些我們都滿足呀,我還專門在超市挑的兒童早餐奶,怎麼還是長不高啊?"醫生嘆了口氣說:"嗐,那些都不靠譜,還不如最便宜的純牛奶。"

去過超市給孩子買牛奶的家長一定深有體會,現在的牛奶品種實在太多了,挑得眼睛都花了。再加上老人又不懂什麼才是好牛奶,去超市只選帶"兒童"字樣,或是最貴的那種掏錢,以為這樣的產品就是好牛奶。

可實際上,並不是越貴的牛奶,營養價值就越高;也不是帶了"營養"的字眼,就是好牛奶。沒有經驗的家長,一不小心很有可能買到所謂的"假牛奶",還以為是真的營養產品。明明是為了孩子的一片苦心,卻沒想到不僅浪費了錢,還有可能耽誤了孩子的發育。

這些屬於"假牛奶"

那到底哪些屬於營養價值不高的"假牛奶"呢?

家長在選購牛奶時,要格外注意外包裝上標註的牛奶類型,如果帶有以下這些字眼,要引起注意了。

乳酸菌飲品

牛奶飲品

只要帶了"飲品"兩個字,就不能算"奶製品"了,這些本質上都是"牛奶味"的"飲料",添加了各種添加劑,幾乎沒有營養可言。

當做調劑生活的飲料,偶爾給孩子喝一喝也沒有大問題,但不必當價值高的營養食品,更不能替代真正的牛奶使用。

這些營養價值有限

調製乳

調製乳是指以奶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劑或營養強化劑的產品。簡而言之,調製乳不屬於"純牛奶"。

雖然根據國家標準,調製乳需要添加80%以上的牛奶或羊奶,但畢竟經過了"調製",營養價值不比100%的純牛奶。

復原乳

而復原乳指示把牛奶先製作成乳粉,再添加適量水,製成乳液。所以復原乳也叫"還原乳"。

一般認為,由於復原乳要經過兩次超高溫處理,營養成分有所流失,營養價值上不如新鮮純牛奶,所以價格相對便宜。

XX口味奶/風味酸奶

帶有"風味"字眼,或明確寫了草莓、黃桃等口味的酸奶和牛奶,就代表除了牛奶以外,為了調和口感,添加了非常多的添加劑,一般是果味糖漿,孩子雖然愛吃,但吃多了不好。

這些要注意添加劑分量

兒童成長牛奶

早餐奶

營養奶

許多商家在宣傳時會特地帶上這些看起來很有營養的字眼,售價也普遍偏貴,家長在為孩子選購時,需要格外注意其配方表。

大多數這類產品,除了牛奶原料以外,為了調和口感讓孩子喜歡,會添加過多的白砂糖等成分。這也就是醫生口中所說的"還不如便宜純牛奶"的原因。

怎麼選對好牛奶?

看原料

純牛奶的主要原料是"生牛乳"或"復原乳"。

生牛乳顧名思義就是新鮮的牛乳,沒有經過加工或調製的,以這個為主要原料的牛奶售價會比"復原乳"要高。

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

牛奶最主要的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鈣元素,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這項指標。

而國家對於"真正的牛奶"最低標準,是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克/100ml。換句話說,家長可以觀察超市售賣的牛奶,那些蛋白質含量低於這個標準的,就是"假牛奶"。

脂肪含量-越高越好

兒童所選的牛奶標準,和成人的又有所不同。我們大人一般愛買"脫脂牛奶",但這個標準千萬不要套用在孩子身上。

對於兒童而言,脂肪也是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而奶製品提供的脂肪相對健康,要購買"全脂牛奶"。當然,如果孩子有肥胖現象,也就需要換成"脫脂牛奶"了。

碳水化合物-越低越好

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乳糖。我們可以理解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的牛奶,裡面的糖分就越高,更別提那些還會添加白砂糖、葡萄糖、糖漿等的"假牛奶"了。

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就證明該產品糖類添加物越多,家長就不要購買了。一般建議為孩子購買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低於5克的牛奶。

鈉-越低越好

鈉也是選牛奶的參考標準之一,過量的鈉會對腎臟代謝造成負擔。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食鹽、味精、醬油,都含有鈉。而購買的許多零食、甜點、食品,也都添加了鈉,所以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整體超量了。

所以在選購牛奶時,鈉含量越低越好。

其他添加劑-種類越少越少

好的牛奶配方表其實很簡單,總共不過幾種成分。內容越多,意味著添加劑也就越多。儘管家長很難一一區分那些添加劑都是為何物,但有一點非常好理解,就是配方表內容越少,添加劑種類用的就越少。

以上就是幫助大家區分"真牛奶"和"假牛奶"的小竅門。其實並不複雜,只要留心牛奶的外包裝,以及成分表、配方表,記住幾個關鍵詞就好了。別再被美麗的"宣傳"蒙蔽,為孩子挑出真正有營養的好牛奶。


每個媽媽都是育兒專家,如果您有表達的觀念,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蔓德育兒,青雲計劃獲獎者,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媽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v83om4BMH2_cNUgW2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