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行為,張雲雷發文怒懟「毒唯粉」,毒唯:不信是張雲雷本人

2020-01-08   小馬曲藝

近日(1月7日傍晚),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在社交平台發文,怒斥「毒唯粉」誹謗、攻擊師父郭德綱的言行,稱「請你們不要再去誹謗 汙衊、攻擊這些關心我、幫助我、支持我的人了,否則我只能拉黑你們,真的如此!」

全文:

致毒唯粉們

我不知道你們是真的喜歡我還是有別的什麼目的 你們無休止的誹謗 汙衊 攻擊我身邊的人 尤其是我的師父 是我不能忍受的 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身邊所有人的支持 更離不開師父的扶持和幫助 所以請你們不要再去誹謗 汙衊 攻擊這些關心我 幫助我 支持我的人了 否則我只能拉黑你們 真的如此 你們也就不是那些曾讓我為之欣喜 為之感動的我的粉絲了 也就不必再問我問為什麼了 謝謝!

所謂「毒唯」,常用來指某個組合或者明星夫妻中的某一類粉絲,他們只喜歡其中一個藝人,在他(她)們眼裡,他(她)們的偶像是「唯」一。他們不認可組合內其他藝人或者明星夫妻中的另一方,在「唯」的基礎上用「維護偶像」的名義,貶低甚至惡意侮辱抹黑其他藝人,甚至無論他們是偶像的朋友、合作夥伴,還是夫妻或情侶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毒」。

也許和群體中的平均年齡有關,「毒唯」們往往極易輕信,甚至主動編造、擴散謠言。而這樣的言行,往往適得其反地使得「路人」們對某位藝人的粉絲甚至藝人本人產生反感和牴觸的情緒。

張雲雷

關於相聲演員張雲雷,很難用簡單的一句話或者一篇文章概括和形容。一方面,他是最早跟隨師父/姐夫郭德綱的一批演員之一。可是另一方面,也許和曾經離開相聲舞台長達六年有關,張雲雷的相聲不總是很像「相聲」。而在學唱方面,張雲雷確實有著不少值得炫耀的地方。比如在師父郭德綱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張雲雷對北京民間小曲《探清水河》進行改編,深受網友喜愛。而他的一些傳奇經歷,大概也是他第一次突然「躥紅」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許受到「觀眾決定論」的影響,張雲雷在回歸相聲舞台的前幾年裡,風格選擇有些劍走偏鋒的味道,常常為了更好地迎合觀眾,抖一些擦邊甚至過火的包袱。

據張雲雷的一些粉絲聲稱,在去年(2019年)4月左右,張雲雷就曾在某一次面對採訪時,表示已經開始反省,並決定逐步改變自己以外百無禁忌的風格。

小馬未查證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但是緊接著在5月發生的「調侃地震」風波,顯然對張雲雷的觸動非常大。他甚至把《探清水河》中的某一句改成也許不那麼必要的「提起那松老三,兩口子落平川」,只為儘量避免類似於「調侃地震」這樣的爭議。

雖然已經許久未曾出現在小劇場的舞台上,但成名後的張雲雷每一年的商業演出數量不少。即使千小心,萬提防,大概也難免「言多必失」。更何況德雲社向來非常少明確禁止觀眾錄音、錄像,張雲雷過往的錄音、錄像儼然是一座「寶藏」,分落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等待別有用心者去挖掘。

「調侃京劇前輩」的風波,正是有著這方面的成分。

相比起前一次,「調侃京劇前輩」爭議持續了三個多星期。一方面,藝人或者演員誠然不值得總是為過往的錯誤買單;另一方面,適當的批評似乎又是必要的,畢竟不能形成「成名之前就能胡作非為」的風氣。

而張雲雷粉絲群體中的「毒唯」,也正是在這一次風波中逐漸形成一定規模。

於2018年5月某一場演出中的《黃鶴樓》,在被網友以「調侃京劇前輩」的指責傳播之初,張雲雷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中發布帶有自己寫真的微博,說道:「《重塑》,新生,你好」。言語之間,對於自己總是因「老老年」的演出視頻陷入輿論風波,張雲雷有些委屈。當然,我們總不至於剝奪他委屈的權利。

因為,藝人或者演員誠然不值得反覆為過往的錯誤買單。

程派藝術研究會、張君秋藝術研究會相繼加入輿論戰,甚至中國歷史研究會、曲協等團體、媒體或個人,也相繼發聲。但直到郭德綱結束亞歐巡演後回國,張雲雷的一紙道歉聲明,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張雲雷遲遲不發聲,顯然是經過了德雲社班主郭德綱的授意或默許的。可是,在張雲雷身陷風波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確實有些「孤軍奮戰」的意味。於是,類似於「師父不管我們了」之類的言論,悄然興起,而且很容易得到支持。

張雲雷從未孤軍奮戰

在去年的綱絲節,郭德綱、于謙和張雲雷的其他師兄弟們,通過即興的現場互動,委婉地回應「張雲雷在德雲社沒有人緣」的猜測。在互動遊戲中,除了張雲雷和搭檔楊九郎,其他人在郭德綱「支持張雲雷的,原地站著別動」(大意)的指令之後,紛紛後撤。這樣的「支持」方式,自然是帶著包袱的故意為之。

演出結束後,「三哥」孔雲龍與當天參加演出的部分師兄弟聚餐。聚餐後,張雲雷顯然有所感觸,在與孔雲龍道別時動情落淚。這一幕,被冠上「張雲雷與神秘男子吻別」的標題,暗示張雲雷的取向。很快地,孔雲龍、欒雲平等師兄弟,甚至郭德綱本人,紛紛在微博嘲笑該文章作者。

「毒唯粉」的存在,是演藝圈藝人們難以言說的痛。對於張雲雷的某些粉絲而言,也許甘願淺嘗輒止,也許恰好剛剛「入坑」,他(她)們並不容易理解,《大上壽》和《黃鶴樓》都是傳統段子,為何偏偏自己的愛豆出事;拿京劇名角砸掛的現象,連被稱為「相聲泰斗」的馬三立先生都使用過,為何我們二爺偏偏不能……雖然毫無道理,但他們替自己和愛豆感到委屈。滋生「毒唯」的土壤,就此形成。

「相聲說成這樣,你算是欺了祖了」,這是回歸相聲舞台後頂著一頭「非主流」髮型的張雲雷逐漸積攢人氣、特別是「大難不死」傷情逐漸好轉重登舞台後,郭德綱對張雲雷常說的一句話。與此同時,還有一句話是「他(張雲雷)就算端著碗面跑到台上吃,也有人愛看」。這句話其實是對張雲雷的警醒。長相俊秀,舉止儒雅的張雲雷,與被冠上「傳統曲藝」標籤的相聲舞台顯得極其搭調,但作為一個相聲演員,自然不應滿足於「在台上吃面都有觀眾」的虛假成就感。

但是,這些言論後來成為某些「毒唯粉」認為郭德綱不喜歡張雲雷的所謂依據。

「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句話自然不是郭德綱獨創。郭德綱甚至常說「相聲演員掙的,有一半是挨罵的錢」。但他顯然忘了提醒大家,挨罵並不等同於毫無下限地詆毀、攻擊。

而張雲雷這次怒懟「毒唯粉」,其實也算是給「正常」的粉絲一個交代,反而引髮網友紛紛叫好。

但依然有人繼續驗證著「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聲明:本文由 小馬曲藝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告知並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