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的話扎心了:培養孩子要乖乖聽話,是在培養奴才啊

2019-09-23     及時雨宋尚春

請按小朋友的習慣來

昨晚媳婦和寶寶一起刷牙,寶寶自己刷幾下就把牙膏吐了,媳婦很生氣的批評她:「好好刷牙,就這麼幾下刷得不幹凈,牙膏都浪費了」!寶寶一下子就哭了,媳婦仍舊不肯讓步,堅持教育寶寶要好好刷牙。

後來我把寶寶抱起來對她說:「下一次遇到媽媽批評你,你先別著急哭,你對媽媽說,請媽媽按照小朋友的習慣來。

由於年幼和知識經驗不足,幼兒出現各種「過失」行為很正常,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錯把「控制」當成「教育」,讓幼兒失去了自由。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

讓孩子服從成人的意志,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恥的錯誤,這會產生一種後果,即兒童的膽怯。

在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聽話是家長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即便現在,寶寶的爺爺還是經常說寶寶要聽話。為了達到這個「聽話"的目的,一手拿著」糖果「(寶寶喜歡吃的各種零食),一手拿著」大棒「(通常是威脅的話,如你要是不xx,就不能xx)。 家長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所以要求孩子要聽話。家長代表著一種權威,孩子必須「聽話」。卻不曾想到,孩子因為聽話而失去了許多嘗試的機會,失去了判斷力和主見。如果沒有勇氣去嘗試,那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

自由大家都知道重要,但在教育生活中容易忽視。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對幼兒的尊重和信任,覺得寶寶小,什麼都不懂;二是受自身專業的限制,不知如何引領與指導。事實上,「自由」就在每一個和孩子相處的生活細節中,需要一點一滴去實現。我們要減少控制,允許幼兒出錯。一個沒有自由的孩子,一個不被信任的孩子,很難發展出誠信、自尊的品質。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

我覺得一直培養孩子要乖乖聽話,這不是在培養奴才嗎?

寶寶聽話固然會讓比較省心,可我們不是為了省心而要的寶寶

寶寶有自己的思想,家長應該養成尊重他們,傾聽寶寶心聲的習慣。倘若寶寶對家長的做法有所質疑,並跟家長辯論,那是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不僅會鍛鍊寶寶的推理,辯論以及協商的能力,也能促進親子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家長們,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話,請容忍他們的「不聽話」,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動、去創造吧!

王安義在散文《疲憊都市人》中,描述重複生活的苦悶:

他們的生活已沒有浪漫色彩,鐘點標誌出他們作息制度,星辰日月、風霜雨雪與他們無關。他們生活在符號中間,人世間多少種事物失去了生動活潑的本來面目。

社會化精細分工,劃定了生活範圍,職場快節奏,擠壓著生活空間,最後,成人的生活被壓縮成固態方塊,難有伸展餘地。 在壓縮生活中,還常浸透大都市特有孤獨感。現在唯一可以溫暖我們,讓我奮勇向前的,是我們的寶寶。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就能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過得深情一些。

所以,孩子已經給了家長太多太多,現在就請家長耐心的守護他們,千萬不要圖省事,未來的世界還要靠他們去創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jVBmm0BMH2_cNUgbVi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