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70年·鄉村振興瞰豫界丨信陽市固始縣三河尖鎮:柳編產業+港口貿易 水運古鎮因地制宜走出特色發展路

2019-07-23   今報洛陽

固始縣三河尖鎮,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與安徽阜南縣、霍邱縣接壤,是著名的柳編之鄉。

「緊盯柳編產業發展,保障群眾穩定增收;重點推進淮河大橋項目;認真謀劃淮河固始港,用足用活國家投融資政策。」2019年3月20日,在固始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縣長王治學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給三河尖鎮本年度及近年來的重點項目,做出了以上規劃。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章繼軍 張亮/文圖


三河交匯產杞柳 扶貧車間助脫貧

固始縣三河尖鎮,這座因淮河、泉河、史灌河沖積而成的小鎮,昔日百年間因港口而繁榮興盛,如今,則因生長在這片4萬畝灘涂地上的杞柳,而走出一條柳編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杞柳是我國最古老的種植作物之一,《詩經》中有「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的詩句。三河尖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達500年以上,人們收割杞柳後,用於生產、生活用品的編織。

5月29日,在三河尖鎮精準扶貧產業(就業)基地02號車間裡,一箱箱整裝待發的柳製品,不日將出口到韓國和俄羅斯。

「都是提前聯繫好的訂單,發往韓國的,是小花籃,20萬件。」扶貧車間的女主人張玉秀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大額訂單,每年有一二十單,小批量的訂單,平均每個月都有幾單。去年,該車間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

該扶貧車間位於三河尖鎮街道上,距離周郢村約2公里,該扶貧車間的男主人,是周郢村的村支書錢進。

周郢村是三河尖鎮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總人口1665人,貧困戶275人,柳編是該村的支柱產業,2016年穩定脫貧。

三河尖鎮常務副鎮長盧洪偉告訴記者,錢進從事柳編產業多年,並辦有三河尖柳製品工藝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該企業在擴大規模、提升效益的同時,主動承擔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任,2016年被三河尖鎮政府確定為「精準扶貧就業基地」。

「他(錢進)去外地學習了,還沒有回來,聯繫訂單、管理都是他來做,我平時就是在這裡幫幫小忙。」張玉秀說,因為趕上麥收,車間裡這幾天沒有工人。「平時來這裡的工人,大部分是新手,在車間裡培訓熟練後,可以回家干。」

扶貧車間的生產模式,是公司+扶貧車間 生產組長+編戶(農戶),一部分是廠內生產,另一種就是在家庭加工點生產半成品。在三河尖,因為柳編產業,形成了「家家戶戶是工廠,男女老少是工人」的局面。

從2016年開始,該車間累計幫扶周郢村28戶貧困戶和本村以外的11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就業,戶均增收達7000元以上。


一個產業鏈 惠及五個鄉鎮

「人人搞柳編,家家抱金磚!」在三河尖鎮街道一處柳編加工點內,街道居民沈同剛坐在轉盤跟前,左手釘槍,右手按壓,根據磨具上要求的形狀把柳條固定成一個橄欖形。「砰砰砰」從柳條到固定成形,只需不到10秒鐘。

「轉盤轉三轉,給個鄉長都不換!」沈同剛是三河尖街道遠近聞名的段子手,張嘴就成順口溜。很早之前在供銷社上班,後來外出打工一段時間,「干柳編加工兩年多,離家近,一天有一百多塊的收入。」

該加工點負責人郭國富說,自己從事柳編行業已有20多年時間,在該加工點常年幹活的村民有七八個人,另外直接在家生產的編戶也有40多戶。

在距離該加工點不遠的三河尖鎮街道裕豐工藝品有限公司內,84歲的萬方言老人和其他5位村民一起,正在給已加工好的柳編產品做最後的檢查、掛吊牌,每人每天工資30元。他們手拿鉗子,仔細撫摸著柳編產品,一旦發現裸露的釘子要及時處理。「得好好地摸,怕扎到外國顧客的手啊。」萬方言笑呵呵地說,「這麼大年紀還能掙錢,別的地方不好找。」

盧洪偉告訴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該鎮的柳編產業,從柳條種植、剝皮、運輸、生產加工、銷售,形成了一整套的全產業鏈條,形成了以三河尖鎮為中心,輻射周邊5個鄉鎮的產業集群,從業人員1.1萬餘人,人均日收入80~200元,年人均收入1萬元左右。

目前,該鎮有柳編企業63家(其中有自營出口權企業56家),2018年生產柳製品400萬套(件),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柳編產品已發展到10多個系列上萬個品種,被廣泛用於日常生活、商品包裝、家庭裝飾和藝術觀賞等各方面,產品遠銷北美、西歐、東亞、東南亞等56個國家和地區。

「三河尖鎮的柳編產業,正在從適用型到工藝品邁進,創新求精,工藝更精湛、品位更高雅。」盧洪偉說。


從望崗碼頭到固始港 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河尖為淮水所經,上通潁亳,下達江湖,稻米菽麥販糶皆出於此。」「豫、皖之交水陸沖途,人煙輻輳,淮、汝匯流。」「十里河巷桅杆林立,水陸燈火交相輝映。」……作為淮河岸邊一個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古三河尖航運貿易的繁榮景象,記者只能從1993年出版的《六安縣誌》中,找出些許隻言片語。

如今,在淮河岸邊的三河尖古鎮遺址,坍塌一半的房屋、孤獨佇立的鹽庫、露出地表的牆根和一塊塊提示保護遺蹟的銘牌,仿佛在告訴世人,這片土地昔日的繁華已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緊盯柳編產業發展,保障群眾穩定增收。重點推進淮河大橋項目。認真謀劃淮河固始港,用足用活國家投融資政策。」2019年3月20日,在固始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縣長王治學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給三河尖鎮本年度及近年來的重點項目,做出了以上規劃。

5月29日,在三河尖鎮望崗碼頭,沙船負責人馬開明看著跟他一樣停靠在岸邊的眾多運砂船焦慮不已,他的船已在碼頭停靠了4個月時間。淮河兩岸的生態環境治理,禁止采砂政策,讓他不得不考慮轉變經營思路,下一步他打算改造船隻,改為運送鋼材和石子。

而在碼頭上,雖然固始遠東礦粉公司的空地上鋼廠廢渣堆放如山,但該公司負責人胡春勝毫不焦慮。「我剛開始做這一行時,產品沒人要,現在搶手得很。」

胡春勝所說的產品名稱為高標號礦粉,在大型橋樑、高樓建築所用的混凝土中,添加該產品可以起到增加強度,填補混凝土中水泥、沙子之間的縫隙,起到養護的作用。

在該公司的控制室內,兩台顯示器及時展示著各項生產數據。

據盧洪偉介紹,望崗碼頭於1992年建設,當時設計的吞吐量為40萬噸,隨著航運的發展,2000年擴建至70萬噸,2018年的吞吐量已達到230萬噸。「我們的望崗碼頭水深8~10米,河寬200多米,是咱們河南省境內最大的淮河深水碼頭。」

據悉,正是利用三河尖鎮地處河南淮河門戶、下連安徽淮南及蚌埠的區位優勢,固始縣委、縣政府謀劃把望崗碼頭升級為固始港,把面積擴大到10.5平方公里。力爭建設區域水運、物流、倉儲、旅遊中心,打造豫東南砂石、鋼材、水泥、油氣、農作物綜合運輸集散地。

「總投資4.6億元的三河尖至安徽曹集的淮河大橋年內將正式開工,大橋穿『固始港』區而過,建成通車後,『固始港』至安徽阜陽及濟廣高速、滁新高速車程均在半個小時以內,這將對『固始港』的建設和發展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盧洪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