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屆人大代表兩會前開展集中調研考察

2019-12-24     閩北日報

雖已初冬時節,閩北大地依然滿目青翠,綠意盎然。

感受新變化,暢談新成就,牢記代表使命,為民履職盡責。為開好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19至20日,市人大常委會首次組織南平市五屆人大代表分兩批10條線路到武夷新區(建陽區)和各個縣(市、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羅志堅、丘毅等240多名市人大代表參加調研。

學習俊波精神,感悟初心使命。作為這次調研的起點,代表們來到武夷新區,觀看學習「弘揚廖俊波精神,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圖片展。

「武夷新區是廖俊波同志最後工作的地方,這兩年,武夷新區幹部群眾回憶最多的,講的最多的就是廖俊波,廖俊波沒有離開,廖俊波沒有走遠。武夷新區發揚俊波精神,做好行政中心搬遷的各項準備工作,一座山美水美人文美的魅力之城拔地而起。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要深入踐行廖俊波精神,發揚實幹作風,為黨和人民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徐暉代表說。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聽得好不如看得好。代表們帶著參閱資料,奔向第一現場去親身感受南平的高速發展。「要強化業態創新,強化資源整合。」「加快綠色發展,不僅帶來生態的日新月異,也帶動綠色產業欣欣向榮。」「今年,全市上下黨員幹部精氣神進一步提振,激發擔當作為新活力……」代表們走企業、進基地、入園區,與車間工人、基層幹部、群眾面對面交流,為南平高質量發展把脈建言。

以綠色標準打造綠色產業,以綠色產業支撐綠色發展。在福建閩鋁輕量化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和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們親身感受在廖俊波精神鼓舞下,我市加快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取得的良好成效。

從項目孵化到成果落地,從引進人才到培養人才,從產業集聚到政策落實,在武夷新區,處處可見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引領。 「讓企業在七大綠色優勢產業中尋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要以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為導向,以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推進各項改革,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張培坤代表表示。

綠色發展,必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武夷新區閩鋁輕量化車廂項目建成投產僅用了69天,刷新了『俊波速度』。巨電新能源的單體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電池突破了掣肘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瓶頸。」盧吳增代表認為,「作為創新主體,南平不少科技企業已從『要我創新』向『我要創新』的思想觀念轉變。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智慧財產權保護、人才引進、創新平台建設這些方面,集中集聚各方創新要素,使更多企業走上創新發展之路。」

在南林核心區,城市功能逐漸完善。雲谷小區、「天圓地方」、商務寫字樓、歷史文化街等省市重點項目和城市功能配套設施的落成令代表們振奮。「武夷新區一直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突出把『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發展理念貫徹到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給人印象深刻。」陳曉娟代表表示,「新區城市建設的規劃超前、非常接地氣,尤其是在『四橫五縱』交通網的接入和城市空間設計的布局方面,把握 得非常好。」

「這次,市人大常委會創新代表活動方式,首次組織全市代表在兩會前開展調研考察活動,就是要讓代表全面了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讓代表們結合實際更好地審議人代會各項報告,提高代表建議議案的質量。」 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聯絡委員會主任陳樺說,此次考察調研,安排全體代表在參觀武夷新區和建陽區後,再根據代表的意願,選擇10個縣(市、區)中的一條線路,進行調研考察,親身體會近年來各地新的發展變化。

「茶旅融合,要實現旅遊業和茶產業的雙贏,有效提升區域美譽度,成功釋放潛在的生態資源價值。」「我們要讓『金山銀山』置於『綠水青山』中。」「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力度,把傳統製造業打造成為綠色高端、行業領先的產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議,一幕幕成果展示不僅拖住了代表們的腳步,還感染著每一位代表的心。代表們紛紛表示,此次調研考察活動收穫滿滿,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踐性,是一次學思踐悟、議政履職之行。

「這次調研考察重點突出,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一年來南平所發生的變化,更加堅定了發展的信心。」何宏代表說。今年,南平深化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大創新,不斷催生新經濟、新業態。持續發力七大綠色產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捷報頻傳。代表們紛紛表示,回去後,要積極做好會前準備,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建議,為積極推動南平高質量發展履行好代表職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eS2NW8BMH2_cNUgM5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