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的試驗:她把身體麻痹6小時,期間只有暴徒的狂歡

2022-03-25   李藝南

原標題:關於人性的試驗:她把身體麻痹6小時,期間只有暴徒的狂歡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增廣賢文》

關於藝術,大家第一時間能想起的都是那些關於美的東西。其實藝術並不一定只是審美,它是通過媒介來展現作者情感和反映現實的。很多藝術都在展現的美的價值,還有一些則是哲學價值。在諸多表達藝術的方式中,行為藝術是一個較為小眾,但通常都內涵深刻的藝術形態。這種藝術行為與其他藝術更大的區別不在結果,比如繪畫、音樂等形式,我們最終接觸到的都是藝術家們創作出來的結果,而行為藝術更注重過程,有很強的表演性質。

在西方,行為藝術家比較多,這其中就有一位叫做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家。她的行為藝術傾向於讓人們發現人性的黑暗處,去直面分析那些在平常難以啟齒或者深埋內心的話題。而這種富含哲學意義的藝術表達,也讓很多人從中看到人性的醜惡,並且去發現和壓制這些本性。在一場關於人性的試驗:她把身體麻痹6小時,期間只有暴徒的狂歡。

在壓抑中成長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生在南斯拉夫的首都,因為父母都去參軍,所以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為她的祖爺爺是當時東正教的主教,所以瑪麗娜六歲前的生活都與宗教息息相關,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教派制度來完成。後來,她的父母在二戰結束後接她回家,因為父母是狄托的追隨者,所以對狄托提出的全民族防禦思想篤信不疑,即平時所有人都要有隨時上戰場的覺悟,戰時整個國家的青壯年都能成為士兵。瑪麗娜在父母的軍事化管理下成長,這種長久以來的壓抑生活,也讓瑪麗娜後來走上了狂野派的創作風格。

她被稱為「藝術行為之母」,足以見得她的藝術成就。上完大學之後,瑪麗娜開始在歐洲和美洲旅居,四處體驗生活的同時,完成自己的行為藝術創作。她喜歡讓觀眾參與到行為藝術中,而不是單純的觀看,以自己的身體為創作點專注於肉體極限、思維的可能性等方面。而她的行為藝術打破了以往常規的視覺藝術壁壘,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

在身體上實驗

瑪麗娜曾以《rhythm》(旋律)為名稱,命名了一系列自己的行為藝術。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場表演——《旋律0》。這場表演發生在1974年,在義大利的一個場館中,瑪麗娜在桌子上擺著一些東西,並貼上告示,告訴人們可以選擇這些物品中的一件和她的身體進行「接觸」。這些物品中有象徵愉悅的花朵、水、水果等,也有象徵暴力的刀子、弓箭、鐵錘等,甚至還有一把裝有子彈的手槍。瑪麗娜把選擇權交到觀眾手裡,而她自己則給身體打了麻醉針,靜靜的坐在椅子上思考。

一開始人們都很好奇,也很克制。有人把玫瑰花放在她手裡,有人拿起杯子喂他喝水。漸漸地人們似乎發現無論做什麼,坐在凳子上的女人都不會反抗。於是有人用剪刀剪開了她的衣服,所有壓制的惡解開了封印。之後的人越來越過分,拿起彩筆在她身上畫下奇怪的符號,用小刀在她的胳膊上劃出傷口,有人把圖釘釘在她的腿上……

這些傷害,瑪麗娜都在平靜的接受,直到一位觀眾拿起手槍,抵在她的臉上。瑪麗娜終於動容了,恐懼讓她留下了眼淚,有人群中有人奪下了手槍,但更多的人看到瑪麗娜的眼淚更加興奮,各種各樣的折磨還在繼續,直到六個小時的麻醉期到了。當人們看著瑪麗娜渾身傷痕,淚流不止的站起來,所有人都被嚇得後退,一些人甚至拔腿就跑。

在實驗里的人性

事後場館的工作人員聯繫瑪麗娜,有很多人都在打電話或者寫道歉信,以向瑪麗娜表達自己「作惡」的歉意。而這場行為藝術從瑪麗娜被麻醉那一刻就開始了,到後來觀眾們的小心翼翼轉變為肆無忌憚的傷害,人群中的譏笑還有擔憂和好奇,表演完之後的恐懼和傷痕累累的身體,以及作惡者們的道歉斗是這個表演里的一個元素。讓人們意識到所有人的善良都是有限度的,一旦失去制衡,身體里隱藏的惡讓我們自己都無法去正視。那些致歉的觀眾在事後會道歉,說明他們良知尚存,但是在環境的影響下,人難免會失去自我。

參考資料:《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