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為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賑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智慧

2023-06-09     史密記

原標題:和珅為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賑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智慧

清朝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珅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作為歷史上著名貪官的代表,和珅的家產多得令人咋舌,所以就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據資料顯示,嘉慶當時抄了和珅的家,一下子抄出了八億兩白銀,按照今天的白銀價格換算足足有人民幣1800多億。

而根據當時的消費能力和物價計算,和珅的這些家產就足以抵得上大清20年國庫的收入,這還不包括和珅的固定資產。雖然和珅是個大貪官,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賑災錢不貪,而第三個不貪更顯其智慧,那他的這個底線怎麼體現他的高明之處呢?我們一起看看。

和珅的發跡體現了他的智慧

和珅的發家史可謂是富有傳奇色彩,歷史上的和珅跟電視劇中的中年大叔形象完全不一樣,他跟劉羅鍋、紀曉嵐這些人根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這些人都是中老年大叔,而和珅卻是風華正茂的年輕才俊,而且相貌玉樹臨風,乾隆自然是對這個小鮮肉很是喜歡。

眾所周知,乾隆是個附庸風雅的皇帝,喜歡舞文弄墨,雖然肚子裡並沒有什麼墨水,寫出的也是一片兩片三四片這種打油詩級別的詩句,還喜歡鑑賞文物,並蓋上自己名號的大紅章,可謂是文物破壞者。

而和珅的聰明之處,就在於皇帝喜歡什麼,他就巴結什麼。所以英俊年輕的和珅,就整日陪著乾隆作詩下棋,搜羅文物字畫,這麼貼心的人,乾隆哪有不喜歡的道理。

而這,和珅的致富之路,也就來了。皇帝喜歡文物字畫,喜歡各種珍寶,自有人進獻,而數量之巨也是非常嚇人,既然這麼多,乾隆肯定是自己不清楚有多少的,那麼誰最清楚,當然是和珅,所以和珅就從裡邊拿到自己口袋一點,反正誰也不知道。而後期,和珅更加膽大妄為,總要從進獻的物品中攔截一批,久而久之,焉能不富。

既然是皇帝面前的大紅人,說話就有了分量,這就開闢了另一條致富之路,那就是收錢辦事,也就是受賄了。這個可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求人辦事,肯定是要拿錢打點的,事情辦成了,多少錢都不在乎,而這些錢,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和珅的口袋。

和珅從來不貪這三種錢

雖說和珅在斂財方面是窮凶極惡,所以才會成了歷史上的貪官首席代表之一,但是和珅卻有一個底線,就是有三種錢不貪。

第一種就是科舉的錢,和珅也是文人出身,面對科舉考試的文人們,其深知考生們的不容易,所以還是有所尊重的,而且貪污科舉的錢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比如早在明朝開國時期,朱元璋恢復科舉,並命人修建科舉考試場所聚英閣。

可是朱元璋驗收時,發現地上的石頭很脆弱,繼而發現工程偷工減料,追查發現是自己的老鄉馬三刀貪污了工程款,一怒之下毫不留情地殺了馬三刀。和珅不可能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這個錢不貪。

而這第二種就是賑災的錢不貪,這說明和珅還算有點良心,賑災的錢可是救命的錢,災民們正處於生活艱難的時刻,迫切需要這筆錢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可是這筆錢如果貪污了,想想結局會怎樣?

多少農民起義都是因為賑災不力,農民們揭竿而起,這個錢要是貪了,可是要闖大禍的,輕則發生餓死人的悲劇,重則可是會天下大亂,所以和珅心中有數,絕不會貪這個錢。

說完前兩種,這最後一個不貪的錢,就是別人求和珅辦事沒辦成的錢,這個錢和珅不會貪,這是和珅無功不受祿的處世哲學,辦不成事,還損失了錢,難保求人辦事之人會心懷怨恨,想方設法報復,所以和珅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細水長流的建立良好的個人信譽,才能長久地拿錢辦事,如果被人傳出去收了錢不辦事,可就沒有誠信了,一頓飽和頓頓飽,和珅這麼聰明的人還是分得清的,所以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和珅心裡有桿秤。所以這就守住了收錢辦事的安全紅線。

辦不成事,退回錢財,求人者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也沒有損失,而且當時如果連和珅都辦不成的事,想必朝中也沒有第二個人能辦成了,所以自然不會為難和珅,這一點也最能體現和珅的智慧。

和珅的高明之處

通過上文的描述,是不是感覺和珅還挺正義的、挺有善心的?其實不然,和珅身為朝廷命官就不應該貪錢!那就有疑問了,既然和珅收錢收到手軟,貪污了那麼多錢和字畫珍寶,為什麼在乾隆當政的幾十年都平安無事呢?這自然體現了和珅的智慧。

乾隆當真完全不知道和珅的所作所為嗎?當然不是,以皇帝的耳目眼線和手段,查一個貪官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為什麼乾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原因就在於,和珅的確能為皇帝分憂做事穩健踏實,正事辦的不錯。

乾隆也是需要這樣的人來做事,如果真的一刀切把身邊涉及貪腐的人都查辦了,也會造成沒人辦事的尷尬局面。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姑息不辦,那些毫無底線什麼錢都貪的人,已經威脅到清朝的統治,乾隆自然不會手軟,該查還是要查的。

和珅是非常聰敏的人,他有他的底線,前文說的三不貪,特別是第三種,就很好地幫他避開了大部分禍端,不去得罪人,只要不觸碰這些紅線,就算有人去皇帝那打他的小報告,去彈劾他,只要鬧的事不大,社會還是基本穩定,皇帝就沒有必要去較真查辦他。

所以其他貪官還是有落馬的,唯獨和珅,乾隆放過他一馬,乾隆看在和珅的貪污不但沒有威脅到他的利益,沒有威脅到清朝的統治,反而和珅是他喜歡和不能缺少的人才,就不去為難他。所以和珅的確可以說是非常高明。

結語

貪腐成性卻又有自知之明的和珅,守住自己的底線,在乾隆時代可謂是呼風喚雨,不能不說其智慧超群,可是畢竟是貪污了,所以乾隆一死,新帝嘉慶立刻對他進行清算,也算是自食其果,罪有應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c24c64dbb167ccc6e42c7b7e0b7cc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