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可以說是屬於英國的時代,在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國力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尤其是海軍,更是橫衝直撞,指哪打哪,控制了全球大約3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然而在人類歷史上卻沒有永遠強盛的國家,英國也不例外。
到了20世紀,英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變得十分虛弱,無法繼續維持自己的殖民統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一個一個的獨立出去。最終,英國只剩下了本土的不列顛島(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愛爾蘭北部的6個郡,甚至連最後這點家底也快「敗光」了。
由於在歷史上長期受到英格蘭人的打壓,蘇格蘭自從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之後,就一直有獨立傾向。在2014年,蘇格蘭舉行了獨立公投,雖然沒能成功獨立,但是已經種下了分裂的種子。除了蘇格蘭,很多北愛爾蘭人也希望能脫離英國的統治,很難保證其不會像蘇格蘭一樣,也舉行獨立公投。
然而,與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不同,威爾斯自從加入了英國之後就一直老實本分,幾乎不鬧獨立,即使如今的英國早已風光不再,威爾斯也還是願意留在英國。英格蘭和威爾斯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呢?為什麼威爾斯幾乎不鬧獨立呢?
公元前7時期前後,歐洲三大蠻族的凱爾特人渡過英吉利海峽來到大不列顛島,並在此建立了多個不同的部落和王國,過了一段與世無爭的日子。不過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這片土地很快引起了羅馬皇帝的注意。
公元43年,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那些各自為政的部落和王國根本無法抵抗訓練有素的羅馬軍隊,被逐個消滅。此後,現今威爾斯的土地便成為了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的一部分。
到了公元5世紀,由於要應付日耳曼蠻族的騷擾,羅馬帝國只能將駐守不列顛尼亞的軍隊調走,這給了盎格魯-撒克遜人乘虛而入的機會。無法抵禦入侵者的凱爾特人只能退守不列顛西部的山地,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威爾斯人,開始使用「威爾斯」這個名稱。
在此後的幾百年里,威爾斯人便一直在抵禦外族人的入侵。到了公元927年,已經統一了整個英格蘭地區的威塞克斯王國消滅了入侵不列顛島的維京海盜,並率軍到達了赫德福德地區的威河沿岸,迫使威爾斯人向英格蘭稱臣納貢,並確立了威爾斯和英格蘭地區的邊境,也就確立了當今威爾斯的領土範圍。
到了1066年,從法國來的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占領了整個英格蘭,建立了諾曼第王朝。1136年,諾曼王朝的統治者向威爾斯發兵,只不過被威爾斯的軍隊所擊敗,威爾斯人捍衛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此後的威爾斯與英格蘭之間經常發生摩擦,但由於實力相差不多,英格蘭始終沒能占領威爾斯。
1277年英格蘭與威爾斯之間爆發了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當時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攻入威爾斯。經過7年的浴血奮戰,威爾斯人被擊敗,英格蘭人徹底征服了威爾斯。
英格蘭人征服威爾斯之後,組建了威爾斯公國,威爾斯公國的領主則被稱為「威爾斯親王」。每一任英格蘭國王都會讓自己的長子成為威爾斯親王,「威爾斯親王」也成了英國王儲的同義詞。雖然在15世紀,出現了一位名叫歐文·格蘭道爾的威爾斯人,因不滿英格蘭國王的統治而自封為「威爾斯親王」,但他很快就被英格蘭的軍隊所消滅。
現任威爾斯親王威廉一家
到了1536年,雙方通過了《聯合法案》,英格蘭和威爾斯正式合併為一個國家,也就是現今英國的雛形。威爾斯成了不列顛島上第一個被英格蘭吞併的國家,與英格蘭之間也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水乳交融」。
由於威爾斯是第一個被英格蘭吞併的國家,因此英格蘭對威爾斯的同化也是非常徹底。自從威爾斯和英格蘭合併之後,大量英格蘭人移居到威爾斯生活,同樣也有很多威爾斯人前往英格蘭去謀求更好的發展,雙方之間的人員往來十分密切。
英格蘭人為了能更好地控制威爾斯,不斷加強對威爾斯人的同化,比如大力推廣英語和英格蘭的文化習俗,創辦英式學校等措施。時至今日,威爾斯人已經完全被英格蘭人同化,在文化習俗方面基本上已經與英格蘭人沒有任何區別,很多威爾斯人甚至只會說英語,不會說威爾斯語。
威爾斯多爾威澤蘭城堡
除了民族文化方面的因素之外,威爾斯的自身條件也決定了它只能一直待在英國。
蘇格蘭之所以有底氣鬧獨立,是因為在蘇格蘭擁有北海油田,蘊藏著大量石油。蘇格蘭在獨立之後完全可以依靠石油資源讓自己成為富裕國家,也不用再看英格蘭人的臉色。對於北愛爾蘭來說,一旦脫離了英國,就會馬上與南邊的愛爾蘭合併,組成完全體的愛爾蘭。
並且蘇格蘭與北愛爾蘭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愛爾蘭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島嶼,與英格蘭隔海相望。蘇格蘭與英格蘭體量相當,且在陸地上與英格蘭只有一條很窄的分界線。因此這兩個地區即使獨立了也完全可以自成體系,不用擔心英國報復它們。
威爾斯旗幟
然而威爾斯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領土面積很小,人也很少,並且與英格蘭接壤。這也就證明了,即使威爾斯能獲得名義上的「獨立」,也無法擺脫英格蘭的影響。並且威爾斯沒有蘇格蘭豐富的石油資源,獨立後也沒有任何國家會接收威爾斯。沒有了英格蘭的經濟援助,威爾斯的情況只會更糟。
在領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自身條件也不允許的情況下,威爾斯只能選擇繼續與英格蘭「同舟共濟」。
作者:阿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