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出現這兩種「親人關係」

2023-12-27     布衣粗食

原標題:人過五十,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出現這兩種「親人關係」

人生一路走來,是家庭支撐著我們,反過來說,是我們建設著家庭。

家就像一座城堡,承擔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也是一條要道,讓我們經歷酸甜苦辣。

按照計劃,我們到了五十歲,總有那麼一些積蓄了,房子也應該買了吧,子女也成年了。

經濟方面的問題,慢慢得到緩解,若能按時退休就更好了。

可是太多的人,活得很不開心,家人之間也內耗不斷,似乎家裡越富有,幸福就越是遙不可及。

作家弗·伊·克里別里說過一個觀點:「人實質上,分成兩類:債權人,債務人。」

不管哪一類人,一旦陷入「錢債好還,情債難還」的思維模式,精神和金錢內耗就來了。

由此可見,人過五十,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你自己有了錯誤的「親人關係」的認知。

01

第一種關係:「你」一輩子都是債務人,總認定自己虧欠親人太多,毫無原則地還債。

債務人是根據法律或合同、契約的規定,在借債關係中對債權人負有償還義務的人。

我們把家庭看得特別重,對每一個親人都關愛有加,還常常認為,自己關照不夠,可能導致某個親人受苦。

對於父母,不管我們如何做,都不能還清父母的「哺育」。我們也知道反哺就是孝順。

堅持「孝不比兄」,把贍養父母的任務獨自承擔起來。其他的兄弟姐妹不掏錢,也沒有怨言。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引發了枕邊人的不滿。畢竟,孝順是要花錢,花精力的。

也有兄弟姐妹認為,你對父母太好,可能是獨自占有了父母的財產,閒話就來了。

對於兄弟姐妹,你無私幫助,還借錢給他們。但是你能力有限,一旦幫不上忙,他們就說閒話,認為你不用心 幫。

借錢給他們,你是不會去討債的,認為你本來就虧欠他們。借錢和送錢都差不多。

更可怕的是,你 幫了弟弟很多,妹妹就發牢騷,因為妹妹得到的幫助少一些。你好難做人。

對於子女,哪怕他們長大了,有工作了,你還在付出。幫忙買房、工作,訂婚,結婚......掏空了家底,還要去帶娃,想辦法打工。

總以為子女是孩子,就是子女啃老,你還渾然不覺,認為自己還有能耐,還能 養得起。

你用財物去歸還對親人的「感情」,總能找到幫助親人的理由。過了五十歲,你的能力在變小,因而處處無能為力,愛人還責怪你,家庭看不到希望。

02

第二種關係:「你」一輩子都是債權人,總能認為自己被親人虧欠,有恃無恐地討債。

債權人是給別人或者公司提供物質、金錢的人。作為債權人,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是否能及時獲取貸款本息和收到貨款。

你已經是有錢有勢的人了,但是你認為大家庭虧欠了自己,父母太偏心,兄弟姐妹太惡毒,需要去討一些「公道」回來。

我見過這樣的一位老鄉,自己有存款百萬,卻常常回到 老家,向弟弟要錢。因為弟弟承接了父母的五畝果園,說好每年給老鄉一千承包費用。

事實上,果園一年的收入,也就三五千,弟弟家也很窮困。

老鄉理直氣壯地說:「如果不給錢,果園就要分開,一分為二。我承包給別人。」

老鄉還找到八十多歲的父母,大聲質問:「當初,是你們不讓我上大學的。現在好了,要我養老,好意思嗎?」

父母把老屋留給他,他卻說:「就這兩間房子,能抵消我的痛苦嗎?你們啊,都偏心弟弟......」

回到城裡,老鄉也責怪兒子,不懂事,工作不好,月收入不高,甚至讓兒子每個月拿出一千元,放在自己的口袋裡。

自己什麼都有,卻反覆向親人索要東西,把父母虧欠自己的理由,找出來,反覆說起;對於兄弟姐妹的傷害,總是在翻舊帳,認為兄弟姐妹應該補償自己。

在大家庭里,當債權人太久,就會特別累,任何親人都不讓自己滿意。

03

好的親人關係,是人人靠自己,不負不欠。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里寫道:「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會因為發現了隔膜的存在而真正感到痛苦呢?當然是在我們內心非常在乎那個人、非常在乎彼此的關係的時候。」

親人關係扎心了,要麼是你太在乎大家,對自己的付出不滿意;要麼是你索要大家的在乎,卻並不滿意親人的關愛。

聰明的人,會在成年之後,迅速從大家庭里剝離出來,保持距離。

當自己五十歲之後,也會逼著兒女獨立,不再依賴原生家庭而活。

每個人都靠自己,然後適度貼補大家庭,距離的美感就有了。若是大家庭很糟糕,那就以自己的小家庭為重。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困在大家庭里的人,做到三點就夠了。

其一,減少對家人的 幫助,避免家人對你過度依賴。

其二,你不去依賴家人,而是獨自去奮鬥。

其三,制定家庭管理的規則,大家按照規則去做,不要把重擔,或者好處落到一個人的身上。

親人之間的愛,是純粹的,不要總是放在懷裡。愛是不能具體 衡量的,得到也好,失去也好,把心態放平了,不負不欠,輕鬆快樂。

04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父母哺育孩子,不爭回報;子女反哺父母,不爭多少;手足互相幫助,不爭輸贏。

親人的情債,註定還不清,也扯不清,那就順其自然。

五十歲之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五十歲之後,學會放手,無債一身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b24d7e37b613cd2bd1fc7888ae781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