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租購併舉」的趨勢下,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買房還是租房呢?
近期,各地樓市鬆綁政策陸續上演。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超過80多個城市發布或執行了穩樓市新政,包括降低購房首付比例、二手房增值稅免徵年限 "5 改 2"、下調房貸利率、放鬆限售、契稅優惠、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降低土拍保證金、土地出讓金分期等多項措施。
進入5月,隨著氣溫的回升,一系列樓市鬆綁政策不斷落地,二季度的樓市是否有望回暖起來?隨著生活多元化的發展和消費群體的代際更迭,居住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有人認為,買房比租房更有安全感,也有人認為租房更自由。
在「租購併舉」的趨勢下,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於買房還是租房呢?2022年5月,《消費者報道》圍繞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態度進行深入調研,通過數據分析現今年輕人對居住的需求。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居住現狀:近5成已婚受訪者正在租房
問卷數據顯示,共有1436人完成問卷,其中男性受訪者占比63%,女性受訪者占比37%。有購房或租房需求的人群以中青年為主,從年齡段來看,受訪者年齡主要是「80後」和「90後」的消費人群,兩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占總體比例之和達到91%。從城市布局來看,此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一線城市次之。從收入情況來看,有97%的受訪者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有67%以上的受訪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就是說,受訪者以中高等收入群體為主。
那麼,現階段他們的居住情況又是如何呢?數據顯示,有47%的受訪者屬於有房一族,有53%的受訪者則是租房或「寄居」狀態。
近期,#北大教授說年輕人婚前未必要買房##專家不建議年輕人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爭議。在以往的傳統觀念里,「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根深蒂固,有很多人為了結婚而不得不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然而從80後開始,他們似乎不再囿於這種觀念,從此次的問卷數據來看,他們正逐漸跳脫出這種傳統思維框架,接受租房結婚的狀態。由於購房成本過高,有47%的已婚受訪者正在租房,已婚租客以整租為主,大多選擇租住商品小區房。
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獨居人群快速增長,「空巢」再也不是獨居老人的特有稱謂,一群「獨立自由」的年輕人正走向新獨居時代。現階段,不少「獨居青年」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面臨著居住問題。獨居青年脫離了原生家庭,獨自生活在城市當中,他們選擇獨自居住,或是與他人合租。
此次的問卷數據顯示,獨居人群占比29%。其中,有12%的受訪者選擇獨自居住。目前,市場上小戶型、租金低的住宅產品仍相對較少,有17%的受訪者選擇與他人合住/合租。
新獨居時代催生新的居住形態,交通便利、功能齊全的小戶型住宅越來越受獨居青年的歡迎。數據顯示,單身購房人群正在擴大,有32%的獨居受訪者其名下有房產,並有將近一半的獨居人群表示有新的購房需求。在新房的建設上,開發商為此增加小戶型住宅的供給。
不同年齡層的購房觀:
80後、90後換房需求強烈
如今,80後和90後已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上文提及,53%的受訪者處於租房或「寄居」狀態,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已婚人士正在租房。那麼,在「租購併舉」的趨勢下,他們真的沒有購房需求嗎?此次的調查問卷顯示,根據受訪者的自身情況,有78%的受訪者有購房需求,其中有5%的受訪者已購新房但未入住。由此可見,仍有大部分年輕人有購房需求。
《消費者報道》根據調查問卷,將受訪者劃分為80後、90後、00後不同年齡段的消費群體,在居住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其消費行為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80後、90後換房需求最為強烈,其次是添置新房的需求。調查中有一部分80後、90後的受訪者在未來有換房計劃,占比分別為59%、43%。隨著00後正式步入職場,00後的消費群體也有了添置新房的需求,占比34%。
一名來自廣州地區的80後已婚受訪者告訴《消費者報道》記者,目前夫妻兩人與父母同住,因追求「二人世界」,正打算添置第二套房子與父母分開居住;來自佛山地區的90後單身受訪者表示,正存錢給自己買一套loft公寓,努力實現一人三餐四季且不被束縛的生活;上海的00後單身受訪者表示,不願意犧牲幾十年的快樂和生活質量,選擇租房反而沒有那麼大的負擔。
那麼,新房和二手房哪個更受年輕人的歡迎呢?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有81%的受訪者更傾向於購買精裝修的商品房,僅有4%的受訪者傾向二手房。因新房相較於二手房而言,在居住品質上普遍較高,同時在交易方面,部分城市有政策上的傾斜,無論是剛需群體和置換群體均偏向選擇新房。此外,有越來越多的購房者考慮期房潛在的「爛尾」風險,更願意選擇購買現房。
在年齡上,選擇購買新房的平均年齡要比二手房較高。貝殼研究院方面指出,剛需置業年齡的高低,根本還是受到置業成本的影響,直接表現在調控政策、貸款門檻、市場預期、本地人群置業習慣等方面。在貸款門檻較低時,置業預期較高,對於剛需客群而言,比如置辦婚房的剛需客群,購房需求就會迅速得到釋放;相反,貸款門檻較高時,購房需求就會受到壓制,表現在置業年齡方面就會存在差異。
「家」的考量:
居住環境和交通便利哪個更重要?
有人買房是為了居有所安,不再租房,或是滿足人生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也有人買房是為了優化家庭資產配置……此次的調查問卷數據顯示,現今年輕人選擇買房的理由更多是改善型和剛需。其中,有55%的受訪者買房是為了改善當前的居住環境,有37%的受訪者是為了在所在的城市安家置業,31%的受訪者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無論是以房當家還是靠房理財,消費者在購房時的考慮重點不僅局限於房子本身,居住環境、房屋品質、小區配套等諸多方面也是購房者考慮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首次置業需求減弱,從過去的房子短缺過渡到現今的住房條件能否滿足人們對理想生活的需要。改善居住環境成為當今中國房地產未來發展的方向。
數據顯示,小區周邊環境、周圍交通便利性、地理位置/地段、價格、保值、升值空間成了受訪者購房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不過,對於一線城市的上班族而言,既想要小區周邊環境好的,也想要交通便利,離上班地點近的地方,其房價往往高不可攀。事事不能兩全其美,囿於購房成本,一線城市的購房者往往需要取捨。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呢?
「住在老破小久了,現在更看重小區周邊的環境。」一名來自廣州的被訪者告訴《消費者報道》,房子周邊的環境對居住舒適度有很大的影響,其理想是白天在CBD工作,回家後遠離喧囂,茶餘飯後還能在小區的公園裡散散步。以該名受訪者的購房預算而言,她選擇捨棄交通便利性,寧願花更多的通勤時間來換取環境舒適的「家」。
「老破小的房子地段好,交通便利,還有很多成熟學區劃分,重點是每個角落都透露著濃濃的煙火氣。」一名來自天津的受訪者告訴記者,雖然老破小的周邊環境相對沒那麼好,但大大縮小上班的通勤時間能換取更多的休息時間,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上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4月房產銷售表現不佳,
眾房企花式營銷
調研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的購房者對開發商品牌關注度最高。受益於龍頭房企的品牌效應,碧桂園、龍湖、萬科、招商蛇口、保利等房企的關注度明顯優於其他房企。
數據來源:360商易、360智慧商業
近年來房企的競爭日益激烈,從克爾瑞公布的2022年1-4月百強房企的銷售情況來看,進入銷量前10的都是高關注度的房企品牌。不過,市場整體表現持續低迷,眾多房企銷售表現不佳。具體來看,1-4 月TOP10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8575.7億元,同比變動-46.02%。4月TOP10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1961.4億元,同比變動-57.19%。
從上文的數據來看,仍有大部分年輕人有購房需求。但眾房企能否藉助政策的春風將年輕人潛在需求轉化為明確的需求,提振購房者的信心?《消費者報道》記者了解到,從今年4月開始,各大房企的營銷積極性明顯增強,一方面以五一的節點,另一方面是政策方面的放鬆,房企在此時藉機刺激購房。
如雅居樂、恆大、碧桂園、陽光城、龍光集團、華潤置地、美的置業等紛紛推出相應的營銷活動,讓利方式上依然是折扣、特價房和全民營銷返佣金等。
5月已過,各地樓市冷暖交織。上海證券報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等機構獲悉,5月份二線代表城市樓市成交量環比上升8.31%,環比上升的城市中,蘇州漲幅顯著,為31%;青島次之,漲幅為30.8%。與此同時,三線代表城市成交量環比上升27.2%,連雲港漲幅較大,為57%;惠州次之,為28.8%。
從各地的數據來看,隨著政策春風吹入夏,推動了部分有剛需的消費者,樓市呈現了回暖的跡象,個別項目還收穫了「小陽春」行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改善需求和剛性需求的進一步釋放,有效滿足年輕人的合理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