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罵滴滴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2019-11-08     油炸綠番茄

滴滴的順風車一回歸,就毫無意外地再一次成為了眾矢之的。


這一次,關乎的是女權。

在運營時間這一項,滴滴對女性進行了特殊化對待,晚8點後禁止乘車。

果不其然,一石激起千層浪。

罵滴滴早已是一種政治正確,女權者第一時間架好了弓箭:「這是對女性赤裸裸的歧視」,「出發點何其惡毒」,以及自嘲式的拷問「你活該被強姦,誰讓你是女的呢」。


這條舉措該罵嗎,當然該罵。都不知道滴滴的公關團隊這一年在幹嘛,憋來憋去憋了這麼個擺明會招罵的東西。明知道女權者們的敏感點在哪,非要去撩。

但你要非說這是歧視女性,作為女性我並不覺得。滴滴要是歧視女性,壓根就不會找一個女性當最高決策人。

這個聲明暴露的不是滴滴的壞,而是滴滴的黔驢技窮。

實在沒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用笨招,一刀切。


晚上八點禁止乘車就能解決問題嗎?樂清那次姦殺案明明是大白天發生的。


柳青一直誠懇地聽取外界意見,她是真的想改變,但是你能從她的態度里感受到滴滴高層的能力已經到了天花板。

都說滴滴這不行那不行,吃瓜群眾的隊伍里,有真能提可行性建議的嗎?並沒有。

下面這個最高贊的評論成為了這次反滴滴里最響亮的聲音:建議改成八點後男司機禁止順風車。


這是典型的天天高呼平等拒絕被歧視,卻歧視別人而不自知。

如果女性八點後禁止乘順風車被解讀為「大晚上出門被強姦就是你活該」,那麼八點後禁止男性司機營業就可以理解成「你們都是潛在的強姦犯,大晚上別帶著你的作案工具出來了」。

這種提議隨口說說當然沒問題,還會博得一大波無腦跟風。但是滴滴要是真採納,你試試會不會被噴得比現在還慘?如果沒記錯,上一個表達這類觀點的人好像已經被封號了。


再說,女性就不會犯罪嗎?前兩天剛在微博怒刷了一波熱搜的90後女黑老大,可是什麼壞事都做盡了。

這件事越來越不對勁的地方在於,雙方都把矛盾變成了男性犯罪者和女性受害者之間的二元對立。

與其說歧視女性,我覺得更像歧視男性。

如果你關注一下中國自有計程車以來發生的搶劫殺人案,就會知道男性,特別是男司機,才是受害的主流群體。

也是在去年,幾乎和轟動全國的兩起女性搭順風車被姦殺事件差不多的時間,福清24歲滴滴車主小張載客時被砍成重傷。


今年3月23日,19歲的武陵男楊某因為「厭世」,搭滴滴到江南城區大湖路常南汽車總站附近下車時趁司機陳某不備向其連砍數刀致死。


和年輕漂亮的空姐被姦殺比,這兩條新聞,幾乎連一點水花都沒有激起。

就因為是男人,就因為是司機,就因為不是順風車,話題性就大打折扣,被選擇性地忽略了,同樣的悲劇,卻連個姓名都不配擁有。

說白了,這壓根就不是性別的問題,是整個社會在為那麼一小撮反社會者買單,而滴滴的策略失誤和管理漏洞,給了這群人可乘之機。

之前的滴滴該罵嗎?該罵。

順風車的策略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前順風車總經理黃潔莉曾經驕傲地說「就像咖啡館、酒吧一樣,私家車也能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

塞你個頭啊。

它根本沒有當做交通工具來做,而是想變成網約車裡的探探、陌陌。

樂清女孩小趙出事的前一天已經有一名女孩投訴鍾某性騷擾,平台卻無動於衷,而這,距離鄭州空姐遇害過去了才三個月。

小趙遇害的兩個小時里,她的朋友和家人前後致電滴滴7次查問事情進展,滴滴客服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句話「一線客服沒有權限」、「在這裡請您耐心等待」,甚至在一小時還差十分鐘的電話里客服表示「一小時還未滿」……


程維那句「好勝心勝過了初心」說的一點沒錯,滴滴必須要為自己的傲慢和麻木買單。

但是現在的滴滴有改變嗎?有的。

我打車這幾個月里,感受很明顯。

比如行程第一時間會同步給緊急聯絡人,上車全程開啟錄音,可以對不滿意的司機設置拉黑。

問題還是有的。比如有些快車後排安全帶無法使用,司機開車一直接打電話,並且態度很差,以及一鍵報警的功能其實很雞肋。

不同地方在於:你投訴後,會有客服理你了。

我在線投訴了一位司機危險駕駛——我帶著孩子他一路急轉彎,還差點撞到一輛電動車。投訴後我自己也忘了這回事,但是第二天滴滴客服就主動打來了電話說會處理司機。

處沒處理我不知道,反正後台多了十塊錢代金券。

至少,他們對用戶重視了。我看到了他們的一點進步,願意去鼓勵他們有更大的進步。

即便在這篇很愚蠢的順風車回歸的通知書里,我仍感受到了他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心,他們是真的很怕再出事了——儘管誰也沒辦法拍著胸脯打包票一定不出事。

滴滴最大的問題不是聽的意見不夠多,而恰恰相反,是聽的意見太多。

樂清女孩出事的時候,都出來一窩蜂罵:出了這麼多事,順風車怎麼還能繼續經營?

關停順風車,又一批人又開始懷念起順風車的物美價廉:出了事就只知道一關了之,不會想辦法解決嗎?


OK,滴滴憋了一年,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在能力範圍內最穩妥的解決方案了,卻被罵得更凶了:這是對女性赤裸裸的歧視!

於是滴滴再一次表現出了自己「從善如流」,八點以後男人女人都不能搭順風車了。

好了,一批人又開始罵起了:你們女人這下滿意了吧?以後聚餐建議男女也AA。


原本關於如何保障安全的討論,最後就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一場性別攻擊。

誰能想到,這些朝令夕改,簡直像編段子一樣的決策會發生在一個市值5000億的大公司呢?

誰都想討好,誰都討不好。你說什麼我都改,改來改去的結果就是永遠有那麼一批人是不滿的。

諷刺的是,不滿的人里其實相當一部分壓根就不坐順風車。但是我不管,我就是要罵你,反正我評價一款冰箱的好壞也不需要懂製冷。

是時候放出這張父子騎驢的圖了:


整個過程中,滴滴最大的問題在於一直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你的核心是做好安全出行這件事,而不是討好所有人。

一個決策是不是對的,不是嘴皮子說說的,有時要經得起非議,隔著歷史的長河,用時間去檢驗。

直到今天,滴滴仍在為之前的錯誤買單,公眾對滴滴的敵意註定還要持續很長時間,要靠滴滴用行動去證明:


管是順風車還是快車專車,甭管是正午還是凌晨,甭管是司機還是乘客,也甭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我們需要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女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YvZW24BMH2_cNUgdC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