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中曾湧現出許多獨具影響力的國產服裝品牌,雅戈爾、波司登、美特斯邦威、報喜鳥......雖然不少品牌都在結合時代的發展創新,但現在還保持著較好經營的卻不多,尤其有一些品牌的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
最近又有一家服裝巨頭「倒下」了,關停1300家店,它就是真維斯,現在它在澳大利亞地區的分公司已經進入了破產清算的階段,雖然澳大利亞分公司並不影響國內的業務,但近年來受到電商等的影響,真維斯在中國的業務量也急劇下滑,2013年~2019年下滑了接近65%,還曾被曝出裁員6000人,關停1300家店的消息。
「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近年也因庫存、質量、設計等問題,被消費者們推上風口浪尖。海瀾之家在國內的發展十分迅猛,截止到2018年底,海瀾之家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經增至6673家,還保持著高速擴張的趨勢,而且現在海瀾之家的市值已經超過了340億元。
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門店數量逐年增加,營收也是屢創新高,但海瀾之家的凈利潤卻出現了下滑。根據已公布的2019年Q3財報顯示,海瀾之家第3季度的營收額為39.68億元,利潤為4.91億元,同比減少了12.64%。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近年來海瀾之家多次因為質量問題和款式設計被外界詬病,導致品牌口碑下降,甚至還有人評價海瀾之家是「土到極致就是潮」。
除此之外,海瀾之家的庫存數也在不斷增加,2018年底時該公司的庫存量高達94.74億元,庫存占應收的比例接近50%,負債高達165億元,用於研發的費用不足5000萬元。對於一個服裝行業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數字,另一男裝巨頭七匹狼的庫存占比僅為16%。大量的庫存帶來的是過季折價銷售的損失,以及資金短期內難以回流的壓力。
而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海瀾之家獨特的營銷模式,創始人周建平在確定企業定位時,曾到日本進行實地考察,並且被優衣庫的營銷模式所吸引,借鑑了它的自選購買辦法,想成為中國的平價服裝超市。周建平還曾揚言要干翻優衣庫,可惜現在自己卻陷入了瓶頸期。
隨後經過演變,海瀾之家的經營模式逐步轉變,海瀾之家不從事服裝設計、生產,而是直接從代工廠拿貨,門店由加盟商出資建設,公司唯一要做的就是經營品牌。在這個模式下,海瀾之家像是個貼牌的代銷,人家做什麼,它就賣什麼,因此被冠上了「土」、「丑」的標籤。
但海瀾之家也在不斷探索新道路,2017年少東家周立宸接手之後,海瀾之家開始有了新嘗試,首先就是將代言人更換成了林更新,隨後開始向「快時尚」靠攏,也開始參與設計、把控質量,推出新潮牌,卻也又被曝出抄襲風波。
海瀾之家這個國產品牌雖然經歷了「中年危機」,好在並未像拉夏貝爾那樣虧損過多,並且已經開始嘗試轉型,新鮮血液的注入,或許能給這個品牌帶來新活力。但服裝產業最終還是要講究質量與設計,如果海瀾之家不能正視並解決這個問題,消費者很難再為它的服裝「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