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人全部有病,張甫(左一)苦苦支撐這個家。
失明公公臨終一句囑託,弟媳照顧大伯哥數十年
獻縣小平王鄉西王莊村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78歲的許增九多年患有腦血栓後遺症、67歲的張鐵占股骨頭壞死。今年66歲的張甫承擔起了照顧大伯哥許增九、二哥張鐵占的重任。
「我年輕的時候,父母身體不好,大哥單身,二哥當兵,我就尋思著嫁個離家近的,好照顧娘家。」張甫說,理由就這麼簡單。23歲那年,張甫跟本村的許建增結了婚,張甫的婆家和娘家直線距離不到50米。
「沒進門之前,未來婆婆去世多年,未來公公失明,青光眼沒治好就看不見了,大伯哥是個單身。」張甫說,但這家人老實、過日子。
張甫結婚後不久,失明的公公就患了病,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只想吃甘蔗。張甫和丈夫想方設法給老人買甘蔗,吃了大半年的甘蔗,老人撒手人寰。
臨去世時,老人跟張甫說:「你大伯哥一個人,以後也可能娶不上媳婦,這個家以後就交給你了。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我感覺你是個好媳婦……」
面對公公臨終前的囑託,張甫含淚答應下來。
「大伯哥也挺可憐的,一輩子沒享什麼福。」張甫提起大伯哥許增九來,就流下了眼淚。
許增九年輕的時候長年外出打工,歲數大了才回到老家種地。十多年前,許增九得了腦血栓,身體左側不靈活,從此生活幾近不能自理。
張甫就跟丈夫商量,把大伯哥接過來一起住。她記得公公臨去世前的囑託,衣食起居、縫縫補補、看病吃藥,張甫照顧得很細心。
十多年來,許增九的病情沒有再加重,今年78歲的他時常拄拐到大街上散心,或到村文化廣場曬太陽。村民們都說,這個「老光棍」要不是兄弟和兄弟媳婦伺候,哪能這麼舒服?
伺候走了單身大哥,她又把二哥接進了家
張甫娘家的父母去世後,單身大哥就生病了。為了照顧大哥方便,張甫跟丈夫商量,把大哥接過來住。
伺候大哥幾年後,大哥就去世了。大哥去世後,張甫的二哥家出了變故:21歲的兒子患病去世,媳婦離家出走,兒媳帶著幼女改嫁。二哥受了刺激,生活也陷入困境。這時候,又是張甫和丈夫把二哥的鋪蓋卷搬了過來。從此,二哥就跟張甫一起生活。
前些年,張甫的二哥張鐵占患病了,生活不能自理,還是張甫張羅著住院治療,後又接回家休養。
張甫的一雙兒女分別成家後,老屋四個人,兩個生活不能自理。
「這麼多年,可難為張甫了,天天面對幾個病人,她是累病的。」張甫的鄰居、74歲的張芝雲老太太說。
為了方便照顧大伯哥和二哥,張甫把大伯哥安頓在東屋,讓二哥住西屋,她跟丈夫住在中間臥室。一天三頓飯,對很多人來說,是愜意和享受的。但對於張甫來說,是勞累和奔波。
由於大伯哥和二哥不能自理,分別在自己屋裡吃飯。每次做好飯,張甫就一趟一趟到兩個屋裡送菜送飯,吃完了再洗涮。「這麼多年,我幾乎沒吃過熱乎飯,等倆哥吃完了,我再吃。」張甫說。
前些年,張甫的丈夫許建增患上股骨頭壞死,不能幹力氣活。
而去年,張甫也得了腦血栓,雖然沒留下後遺症,但也住了兩次院。
「第一次住院10天,第二次住院8天,都沒湊夠兩個療程。」張甫扳著手指頭說,她是擔心家裡兩個病人啊!這麼多年都是她做飯照顧的,丈夫照顧她不放心。有幾次,都是鄰居給兩個哥送飯呢。
有一次住院,張甫聽說二哥得了感冒,心急如焚的她非要出院,不聽家人的勸解,她「哀求」醫生,執拗地辦理出院手續。
「我放心不下家裡的幾個病人啊!」患病的張甫抹著眼淚說。
兒媳接過「接力棒」,照顧舅公成美談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張甫照顧幾個病人有點力不從心了。這時候,她的兒媳張蒙蒙接過照顧大伯和二舅公的重任。
張蒙蒙雖然不跟婆婆在一個院裡住,但每天跑過來看望、拾掇家務無數次。
糊裡糊塗、說話含糊的張鐵占說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他住院,蒙蒙去醫院伺候,一去就一個多月,同病室的病友以為是他的閨女或孫女。當聽說年輕姑娘是她的外甥媳婦時,都誇讚這閨女真是好人。
「婆婆歲數大了,丈夫經常外出打工,照顧幾位老人是我的責任。」張蒙蒙樸實地說。
張甫和兒媳照顧幾位親屬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十里八村也找不到這麼個好人。」西王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強評價張甫說。
張甫對待患病親人不離不棄,對村民坦誠相待,鄰居有了困難,她還會主動伸手幫一把。
村裡建小花園,幾個武強縣邵莊村的農民工在西王莊村壘牆頭,張甫在自家燒好開水,給工人送過去。大致聽了張甫照顧幾位患病親人的故事,幾位武強人無不稱讚。
張志強說,知道張甫一家不容易,村裡力所能及給予照顧幫助,扶貧工作隊還為她家買了兩台電視。「兩個新電視,一台讓大伯哥看,一台裝在二哥屋裡,我跟老伴就看舊的。」張甫憨厚地說。
張甫介紹,自己沒上過一天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是個真正的「文盲」。
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卻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幾位患病親人,無怨無悔,用愛心、孝心和善心撐起一個家。
來源:滄州日報 記者 曹廣欣 張梓欣 通訊員 左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