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點兒super,青雲混合雲

2019-08-12     科技百分百

戳藍字「CSDN雲計算關注我們哦!

作者|劉晶晶

「什麼是混合雲?」

剛一開場,青雲QingCloud解決方案及架構副總裁沈鷗就拋出了一個常聽卻做起來並不簡單的問題。

青雲QingCloud解決方案及架構副總裁 沈鷗

其實關於混合雲,我們可以簡單分為狹義以及廣義的理解:「狹義的混合雲」就是公有雲與私有雲的有機組合,方便企業根據自身的業務屬性以及成本與性能等要求進行隨需配置。而「廣義的混合雲」,則可以被理解成任意形態的 IT系統組合 ,也可以被認為是雲計算與傳統物理環境的混合,其中甚至會涉及到時下最火熱的容器、傳統虛擬化以及數據中心等,而這種混合的複雜度主要取決於企業系統建設的周期以及業務屬性等多重要素。

為什麼我們需要下功夫了解混合雲的方方面面?用沈鷗的話說,這是回歸本質的表現。所謂IT的本質就是完成對業務的支撐,用更低的成本達成多樣的要求,這也促成了混合雲如此風靡的機遇,分別為業務壓力以及財務驅動。

舉個例子,這兩年傳統企業發展並不平靜,都在著力探討高效可靠的數字化轉型方式。面對網際網路帶來的巨大壓力,傳統企業進一步嘗試學習網際網路公司的做法,例如採用開源軟體,學習敏捷開發以及快速疊代上線的技術實踐等。

進一步看,渴望成功轉型的企業針對混合雲究竟有何技術訴求 ?簡單來說,從實際出發,過去企業使用專線、VPN的方式,毋庸置疑成本不但虛高且系統配置的難度以及運維都很複雜;伴隨企業體量增加,更希望有新的技術方式將公有雲以及私有雲有效並快速關聯起來,完成其中的數據流轉,所以「快速互聯」的能力自然不可缺少。

此外沈鷗表示,企業在業務發展中更希望將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架構中的應用完成統一管理,這是對業務連續性至關重要。話說,敏捷不代表需要降低服務水平以及可靠性保障,尤其對於傳統企業,這種能力是需要混合雲幫忙改變甚至提升的重點。

以上兩點就緒後,企業就可以做到按需將應用放在公有雲、私有雲或者其他的環境里了。在此過程中,企業希望可以在異構環境中完成業務系統搭建、PaaS服務部署等相關工作,並且希望這些工作能夠更加自動化,才能釋放混合雲的能力。

基於多重標準,青雲QingCloud超級混合雲解決方案依託QingCloud全維雲平台應運而生。TA將混合雲架構從狹義拓展至廣域,實現靈活多樣的交付形態,提供敏捷高效的業務支撐能力。所謂一套架構、一致體驗,即雲平台基礎架構層面既可以無限擴展,又能以最小規模私有化交付,通過完全一致的功能與API交付公、私、混、托一致的體驗,實現業務負載按需安置,並通過智能廣域網服務實現公、私之間無縫互聯和數據流動。

談及特性,青雲混合雲從「資源為核心」走向「業務應用為核心」:憑藉KubeSphere 容器平台,屏蔽多雲異構環境的差異,完成了混合雲從「面向資源」到「面向業務應用服務」的轉型,實現業務的自由遷移和無縫混合部署。

從「中心」走向「邊緣」,藉助QingCloud IoT平台和EdgeWize邊緣計算,突破數據中心邊界,連接海量終端,實現雲、網、邊、端一體化能力;此外還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混合路徑,即解耦雲平台核心組件,交付「可分可合」的標準化全棧ICT產品,支撐企業按需靈活組合雲化路徑。

例如在青立方Qing³易捷版里,內嵌了開箱即用的光格網絡SD-WAN服務,實現一鍵連接至公有雲。在公有雲上對所有的連接集中管控,策略統一分發、管理和協作,青立方Qing³易捷版也是青雲QingCloud企業雲的分支,能夠做到分支與總部之間的互聯。

總結一下,青雲QingCloud超級混合雲基於安全可靠、性能優異、擁有廣義雲計算特性的QingCloud全維雲平台和各項解耦自雲平台的標準化產品。對此沈鷗表示:「未來,青雲QingCloud將持續完善混合雲能力,以覆蓋全域的混合雲架構推進百行千業數字化轉型落地。」

回顧青雲QingCloud在過去7年的產品和技術沉澱,一直以來為廣義混合雲提供了眾多組件:如QingCloud雲平台、iFCloud統一多雲管理平台,QingStor分布式存儲、光格網絡SD-WAN,OpenPitrix多雲應用管理平台、KubeSphere容器平台等。這些組件彼此解耦,又可以相互集成,企業按需選擇所需要的模塊,組合成混合雲的建設道路,而這種混合雲建設早已不再是狹義概念上的「公私合體」,即混合雲1.0。

而滿足此要求的混合雲2.0已經把著眼點放在廣義混合雲的建設中,青雲超級混合雲戰略就此趨勢集合了混合雲1.0和混合雲2.0的需求而推出的全面的混合雲解決方案。

以前提到混合雲,談的都是資源,交付給客戶的就是存儲、計算的資源,但隨著分布式應用、微服務應用以及容器技術的發展,應用服務變得越發重要,相關的支撐技術也逐漸成熟,大家都希望通過新一代技術改變混合雲架構的技術方向,從「以資源為核心」走向「以業務應用服務為核心」已成趨勢。

此外隨著容器集群技術在企業逐漸得到普及應用,混合雲將迎來新的實現架構,異構雲平台彼此間的差異將由於容器技術而變得微小乃至無感,業務應用將更容易地在多雲環境中部署、運行、管理乃至調度。

「過去我們認為只有網絡通暢穩定、雲平台高度可擴展才能夠支撐物聯網,其實邊緣計算才是實現物聯網世界的關鍵能力。」通過邊緣計算能夠讓一些數據的處理就近發生,從「中心」走向「邊緣」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2018年來自美國的數據統計顯示,24%的IT預算被用到公有雲等雲計算相關建設中,可以相見如今龐大的IT建設投入有將近四分之一用在雲計算的領域。究其原因,很多傳統企業的IT相對比較複雜,系統與系統之間錯綜複雜,還涉及安全性、極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對於這樣的系統要進行雲化存在著不少技術上的挑戰,混合雲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

但肯定的一點,沒有一家企業的IT環境完全一致,當不同企業從傳統走向雲化,必然會面對差異化的挑戰,具體走哪些路會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不斷的選擇,我們看到未來的青雲QingCloud會在提供雲化的混合路徑方面多下工夫,畢竟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才是雲廠商最應該著力思考的問題!

福利

掃描添加小編微信,備註「姓名+公司職位」,加入【雲計算學習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同打卡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VcZhmwBvvf6VcSZiq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