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視覺的藝術,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好看卻並不知道為什麼好看,畢竟從實際操作到成片的輸出這是一個精心準備的過程,要學會分析,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以便學到更多攝影的知識。這次就以「趣味點」為主題,分析一下如何拍出有目的的作品!
1、大小對比
將人物安排在畫面的上方或者下方,採取頂構圖的方式,這樣的大小對比更能體現開闊的環境。
2、趣味性
小孩兒與狗在清晨玩耍,這本身就是一個有關孩子童真與美好的故事。讓畫面有了主體,而這個主體又恰好能聯想到每個人自己,與讀者產生共鳴。
3、等待光線
光線能簡化環境,突出主體,尤其是窄光更能讓人觸景生情。此時對畫面亮處測光,其它地方就會暗下來。
4、前景引導
前景可以是遮擋,也可以是低角度的線條引導。在拍攝的時候應用鏡頭的張力,靠近地面,地面的線條拉升的更長。
5、低角度
以前我們講過很多低角度,但是從大家分享的作品來看,很少有人去拍。尤其是在拍城市風光的時候,為什麼不嘗試用這個角度來表現主體呢?
6、廣角
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容易忽略鏡頭焦段對圖片的影響,要拍攝這樣密集的光軌,拍攝要訣就是廣角+低角度+疊加,最關鍵的是要用廣角端去拍攝。
7、長焦
許多人用長焦打鳥、拍野生動物等,僅僅突出了長焦的虛化效果,容易忽略背景,黃昏無疑是拍照的最佳時刻,能讓背景產生千變萬化。
8、低明度
高銳化、高對比、高明度是廣大攝友追求的,但是大神級別的風光往往是與之相反的。
9、色彩統一
無論是人像還是風光,同一張片子通常不超過三種色彩,這樣的搭配更容易控制。在風光中我們不需要去搭配,只需要通過相機的設置和後期去統一畫面的顏色。
10、層次光系
有時候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們沒法藉助前景、低角度等構圖方式,那麼就可以藉助線條的引導,讓畫面有遠近的層次關係。
學攝影就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平時多看美圖、多實踐,等到有一定的積累了,就會對攝影產生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