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炒房客,造星第一台,中國最獨特的萬億級城市。——煮酒焚劍
「當前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與反炒房的重大鬥爭。」
長沙憑什麼?
誰也不曾想到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後,長沙開始成為一座璀璨的明星城市,甚至可以說,她開始成為內陸城市的風向標。
2005年,《超級女聲》火熱全國時,長沙經濟總量還不過1578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28,離中部「老大哥」武漢,還有不小的差距。
但從2007年開始,長沙的GDP卻開始了飛躍式發展,11年的時間,從第28名躍升至第13名,15位上升幅度,排在了全國第一。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在這份報告里,長沙的城市軟環境指數,從2017年的全國第31名,逆襲衝到全國第2名,僅次於深圳。
人們都在疑惑,長沙不靠海,不沿邊,何以迅猛發展?
天時地利都不占
2005年,「中部崛起」的國策開始推進。武漢、長沙、鄭州和合肥,這四個省會城市成為國家戰略風口下的受益者,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和中部幾個省會城市相比,長沙的體質並不算「出眾」:
論資源,太原有煤礦,鄭州有油石,長沙除了臭豆腐之外實在乏善可陳。
論位置,合肥最靠東部地區,產業承接最為方便,長沙卻是6個省會裡,最「西」的一個。
論交通,武漢九省通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控制著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至於鄭州,那也是全國的鐵路之王,與他們相比,長沙顯然沒有優勢。
天時沒有,地利比不上,可在這長達十幾年的競速比賽中,長沙卻跑得最快,原因是什麼?
答案或許藏在典籍里,《孟子·公孫丑下》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長沙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或許輸了一籌,可是在「人和」上,長沙卻獨領風騷。
網紅長沙和中國娛樂第一台
如果你在抖音上輸入「長沙」二字,就會了解,什麼叫人氣。
從城南楚古都到橘子洲焰火、從古韻太平街到國金中心,都是全國網友的「拍抖」地點。
抖音加持下,火宮殿臭豆腐已然成了全國臭豆腐的「通行證」,上海、北京、濟南、武漢……只要是賣臭豆腐的都喜歡在名字上加上「火宮殿」三個字,來宣揚自己的「正統」。
在如今的短視頻社交平台上,長沙早已是「抖友」們公認的「網紅城市」。
此外,大名鼎鼎的湖南衛視早就坐穩了中國電視的頭把交椅。快樂大本營、我是歌手、聲臨其境……隨便拿出一個,就是熱搜製造機。
往前數18年,沒人會想到湖南台能成為中國娛樂第一台。
2001年,剛接手湖南衛視的歐陽常林正陷入一片困頓。表面上來看,他已開始一手掌控全國第一家省級廣播影視集團。光鮮亮麗,人生巔峰,然而內里卻有點寒酸。
2000年,湖南衛視收支嚴重不平衡,虧損高達1.1億元。驢糞蛋子表面光,風不來還則罷了,風一來可就立刻散了。
面對這樣的窘境,歐陽常林準備放手一搏。2004年,他選中了《超級女聲》,準備大幹一場,企圖將這場區域性選秀比賽變成全國性活動。
那段時間,50歲的歐陽常林像個精神旺盛的小伙,風餐露宿,轉戰波折,到處和地方電視台談細節,和企業談贊助。面對蒙牛這個大讚助商的時候,歐陽常林還大手一揮:「除了湖南衛視不能叫蒙牛台,我們所有的資源都給你!」
橫衝直撞,敢打敢拼。情感教母瓊瑤曾經讚賞這種精神為「騾子精神」。
在歐陽常林的努力下,《超級女聲》引起了收視狂潮——中國人從沒見過如此草根化娛樂化的節目。觀眾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自己手裡的簡訊投票,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隨著「超女」「粉絲」「PK」「海選」「雷人」等詞彙的大火,《超級女聲》衝上了巔峰。累計有13萬女孩參加了海選,觀眾累積投票總數達3000萬張,收視率12%。
這一年,李宇春的照片登陸在美國《TIME》雜誌封面上,全中國的「玉米們」用每條1元的簡訊,將她推向了神壇。
也正是從這一年之後,湖南衛視奠基中國娛樂第一台。以至於00年代時,北京西站的小旅館招攬客人會在牌子上打出來一句「可以看《快樂大本營》」。
長沙跑瘋了
或許有人說,城市強不強,扯文化產業沒用,還得看工業硬不硬。長沙很低調,但是在長沙鮮艷無比的文化大旗下,幾條數千億的龐大產業鏈一直默默蓄力。
機械材料和新型工業是長沙的兩個拳頭。
在機械類產業上,長沙的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產業基地遍布全球,憑藉自主創新,他們掏出了世界第一台全液壓平地機、亞洲首台1000噸級全路面起重機,全球最大3600噸級履帶起重機。
根據長沙工信局的數據,2018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實現產值約1660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產品品種占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總類的70%,產值約占全國總量的23%,占全球總量的7.2%,產品覆蓋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
長沙的重工標籤貼滿了全球的建築領域。
三一的崛起是一個拳頭,但長沙不滿足於這一個拳頭。重工以外,長沙還把汽車產業作為「彎道超車」的重要著力點,引入了比亞迪、廣汽菲克、上海大眾等一批汽車巨頭。
在工業的帶領下,長沙新興產業也開始大放異彩。北斗產業、3D列印正成為長沙產業發展中的「新名片」,產業增速均超過50%。
立起文化大旗,掌握「輕」「重」產業的優勢,長沙沒有走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建設的經營城市之路,而是真正聚精會神地謀產業、抓產業、強產業。
2018年,長沙的經濟總量跳到了10200億元,相比於2005年,增幅高達驚人的 680%,在全國41座重點城市中排名四,外界都稱:
長沙「跑瘋了」。
存人興城,人城皆興
1978年,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只因那位老人的一個圈,成千上萬的有識青年在這裡落地生根。短短四十年,小漁村就成了大都會。
深圳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政策當然是先驅因素,但有一組數據,或許更能揭示其中的奧秘。
2018年,深圳以立法形式將每年的11月1日確立為人才日,並確認深圳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有9933人,累計引進海內外留學人員10萬餘人,全市各類人才總量超過51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0.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也是人發明出來的。
21世紀什麼最重要?葛大爺早就說了,人才啊!
深圳的崛起是因為人才,而長沙的崛起,也是因為人才。
從古至今,惟楚有才,於斯為盛。如今縱觀中部六省,長沙的人才、教育資源,也是傲視群雄。
目前,長沙在高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上已經享譽國內。在排名國內百強高中名單中,長沙獨占4所,全國第一。
長沙的基礎教育有多好?
在清華北大2018年的自主招生名單中,錄取考生最多的學校,就是長沙的雅禮中學,共有36名考生被錄取,其次是長郡中學,共有35名考生被錄取。
別的學校看本科率,而這幾所中學都看一本率!
更讓武漢、合肥羨慕的是,長沙還有3所985院校: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放在北京上海,這個數字並不算多,可和中部的幾個省會城市相比,卻排名第一。
我們都說科教興國,但實際上,科教最直接的作用,還是興人。
正是因為長沙盛產那麼多優質的人才,才吸引了1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這裡落子布局,商業巨頭、總部基地們款款而來,催生了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7大千億產業集群。
這個規模,超過了京滬,接近了杭州。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由於長沙的人文環境獨特,文化產業發達,也有更多的人被吸引到了長沙。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名單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花落長沙。
有人說,湖南衛視是明星們的「封神榜」——沒來過湖南衛視,算不得大明星,沒來過湖南衛視,成不了大明星。湖南台成了國內明星的鍍金場所,可謂娛樂界的「金色維也納」。
教育培養人,文化孕育人,娛樂吸引人,越來越多的人,讓長沙這個名字被世界所知曉。
極目望去,楚天雲舒
一個城市的發展關鍵看人,而一個城市的前景,就看能不能留住人!
城市之間的人才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用腳對城市的重新投票。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至2018,在全國15個重點城市的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長沙人才凈流入率排名第二。
2017年,長沙常住人口增量為27.29萬,僅次於深圳、廣州和杭州,是武漢和成都的兩倍、南昌的三倍。增速高居全國第二,僅低於深圳。
人才的大量湧進,是長沙背後的攬才計劃。
一方面,高等院校的招生宣傳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長沙還推出「人才新政22條」,成為國內少數將補貼對象由博士、碩士擴大為全日制本科生的城市,並推行「先落戶後就業」。
只要你是本科生,一旦落戶並在長沙工作,即可享受最低6000元/年的生活補貼與租房補貼。
用真金白銀搶人,為長沙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新湘軍」。
更厲害的是,長沙對於炒房的打擊,全國絕無二例。
目前,不少二線城市的房價正經歷「一線城市化」的飆漲,賣地建馬路、修廣場、蓋高樓的粗放發展模式,被詬病的同時,卻一直大行其道。
「留不下的北上廣!」可能更多是因為買不起房子。可年輕人們發現,更要命的是,現在,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容不下他們了。
2016年,安徽合肥房價暴漲。同年,炒房團們又盯上了長沙。當時有一個炒房團聲稱,長沙的每一個盤都不能放過,一定要攪得長沙市場風聲鶴唳!
絕不能讓房價成為青年人的絆腳石,絕不能讓房價毀了長沙的百年大計!
這是長沙市委的共識,也是數百萬長沙人的共識。
到了2017年,長沙的樓市調控就動起真格來,當年出台了13個樓市文件,從限購到限售,拳拳到肉。
來到2018年,長沙又祭出了「6·25」新政的大招:
「當前長沙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炒房與反炒房的重大鬥爭。」
把炒房客視為「階級敵人」,可見長沙市委的打擊決心。
2年拿房,4年限售……在新的政策下,長沙的「炒房客」們被打得大敗虧輸,意興闌珊,只得臊眉耷拉眼地離開。
今年,易居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在排行榜上,素來強悍的長沙終於墊了一次底,不過在這個排行榜上墊底,卻是相當出彩的成績。
來源:易居研究院
因為這個房價收入比,代表一個家庭要花多少錢才買得起一套住房。比例越低,說明買房壓力越小。長沙是6.8,榜單中唯一一個低於7的城市。
廣廈千萬間,寒士俱歡顏。有情懷的城市讓人渴望,有溫度的城市引人靠近。長沙調控房價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天下英才」引得進、留得下、過得好!
長沙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土地財政之上的虛假繁榮,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它以文化為內核,以產業為主導,終引得「天下英雄」紛至沓來。
古語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長沙跑得不急,但是跑得很穩。
這樣的長沙,已經跑得很遠,也應該跑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