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大型飛機,根據用途可分為軍用和民用,美國的波音707、前蘇聯的安-225運輸機就是其中代表。大飛機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和戰略轉運能力,有能力生產的國家在世界範圍內也寥寥無幾。我國的大飛機事業起步很早,比起西方來也沒有落後太多,可惜因種種原因,大飛機項目剛剛試飛便下馬,導致我國大飛機事業延後了30年。
人們意識到大飛機的戰略價值是在二戰後。柏林危機證明,未來戰爭註定是一場後勤之戰,運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誰掌握了強大的戰略轉運能力,這場戰爭也就勝利了一半。50年代後,西方國家陸續上馬大飛機項目。1955年,美國研發了大型噴氣客機波音707,蘇聯研發了圖-104,歐洲國家在1969年聯合研發了A-300「空中客車」。
我國的大飛機項目是在1968年提出的,但是由於沒有技術和經驗,遲遲沒能完成設計方案。1971年12月,巴基斯坦的一架波音707在新疆著陸時損壞,我國立即組織人手進行剖析和研究,當時共有32個單位、500多名專家參加了研究。通過剖析,我國獲得波音707的重要數據,為我國研製大飛機奠定了理論基礎。
1972年,運-10設計方案出爐。設計指標為航程不小於7000公里、巡航速度大於850公里/小時、升限1.2萬米、最大起飛重量110噸。經過長達十年的研究,又借鑑了波音707、圖-104和英國三叉戟的設計,期間進行了7次大規模設計複查,於1980年首次試飛成功。試飛結果證明,運-10性能完全符合設計需求,一旦完成定型投入量產,我國將成為第四個有大飛機的國家。
遺憾的是,就在最後關頭,運-10項目經費原因被迫停止,於1985年全面停飛。從運-10項目上馬到停飛,前後耗時14年,總投資達5.38億元,還有我國科研人員付出的心血。隨著運-10的下馬,我國錯失了80年代大飛機的黃金髮展期,主線飛機市場被瓜分完畢。如今我國航空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為舉世矚目的航空大國,但由於運-10的下馬,我國的航空事業被耽誤30年,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