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存在 會走路的魚,
在人們的腦海中,
它的長相是不是這樣的——
動畫片《海綿寶寶》中的鳳尾魚
圖源:動畫片《海綿寶寶》
但實際上它們長這樣——
憤怒的小「魚」,紅合鰭躄魚
攝影:AUSCAPE/UIG VIA GETTY IMAGES
不過,
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子也很正常。
因為在地球上,
像它們一樣會走路的魚,
確實所剩無幾了。
撰文:DOUGLAS MAIN
單翼合鰭躄魚,
( Sympterichthys unipennis )
又譯「光滑手魚」,
是 現代歷史上第一種被宣布滅絕的海洋魚類。
單翼合鰭躄魚
圖源:WIKIPEDIA
它們生活在淺水區的海底,長有刺鰭,前額上的突起宛若倒鉤。 1802年,法國生物學家François Péron在塔斯馬尼亞海岸附近,幫助打撈了單翼合鰭躄魚,並帶回巴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那之後,人們再也沒有見過這種魚。
儘管後來人們廣泛搜尋多年,
但單翼合鰭躄魚再也沒有現身。
今年5月,
IUCN正式將之列為已滅絕物種。
這是已知唯一的單翼合鰭躄魚標本,1802年生物學家François Péron收集標本後帶回了法國。
圖源:CSIRO AUSTRALIAN NATIONAL FISH COLLECTION
臂鉤躄魚生活在海底, 魚鰭形似小手,動起來像腳。另外 13種臂鉤躄魚可能還存在,雖然自2000年以來, 有7種已經不見蹤跡。除了一種以外,其他的都屬於瀕危物種、極危物種,或者「數據不足」,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信息確定它們的狀態。
其實,200多年前,科學家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行記錄時,單翼合鰭躄魚還很常見,而現在卻也逐漸消失了。這突顯了這種魚對環境的破壞是多麼敏感,比如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和污染。科學家表示,這一里程碑事件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其他臂鉤躄魚和生活在塔斯馬尼亞等地的脆弱物種命運堪憂。
「 它們就像煤礦里的金絲雀,」塔斯馬尼亞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魚類學家Neville Barrett說。
和其他臂鉤躄魚一樣,紅合鰭躄魚的胸鰭可以幫助它們在海底「行走」。這個物種只剩下兩個小種群。
圖源:FRED BAVENDAM, MINDEN PICTURES
臂鉤躄魚保護項目由澳大利亞的政府和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領導。這個項目對臂鉤躄魚的描述如下:「 如果你以前從未見過臂鉤躄魚,不妨想像一下浸在色彩鮮艷油漆里的蟾蜍,並強迫它戴上兩隻尺寸過大的手套。」
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海洋生態學家Jemina Stuart-Smith說,上述描述的作者身份不明,但這段話很形象。
「浸在色彩鮮艷的油漆里的蟾蜍,並強迫它戴上兩隻尺寸過大的手套。」
攝影:ANTONIA COOPE
大多數臂鉤躄魚身長通常 不超過15厘米,一般認為它們僅生活在塔斯馬尼亞附近海域。但即便在這些地方,每種臂鉤躄魚也只出現在少數幾個地點。
它們也是「 御宅族」。臂鉤躄魚通常不會分散到很遠的地方,和其他很多魚類相比,幼魚也不會經歷長距離、大面積移動過程。「它們的策略在穩定的環境中非常有效,」Barrett說。
生活在塔斯馬尼亞霍巴特附近的德文特河河口裡的粗體臂鉤躄魚已極度瀕危,而且受到海水變暖和污染的威脅。
圖源:ALEX MUSTARD, MINDEN PICTURES
目前,我們還不確定哪些因素導致了單翼合鰭躄魚的滅絕,但「宅」屬性、分布範圍有限、偏愛冷水,導致它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破壞的影響。
例如,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Graham Edgar說,在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附近,不同行業產生的徑流和重金屬污染,使得沿海的河口水質惡化,而這裡,是粗體臂鉤躄魚和其他臂鉤躄魚的主要棲息地。Edgar說,這讓研究人員感到擔憂,「 如果某個地方的臂鉤躄魚消失了,那它們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了。」
歷史上,為了扇貝清淤,破壞牡蠣礁,在塔斯馬尼亞附近水域引進非本地物種,可能都極大地影響了臂鉤躄魚的數量。
粗體臂鉤躄魚
圖源:CSIRO
然而,最大的威脅可能是海水變暖。Barrett說,過去氣候比較涼爽的時候,臂鉤躄魚的活動範圍要大得多。現在,氣候變暖迫使很多物種的活動範圍縮小,包括臂鉤躄魚、一些甲殼動物、海藻和其他很多喜歡寒冷環境的海洋生物。塔斯馬尼亞是臂鉤躄魚熱點地區,因為這裡的海水雖然在變暖,但與更北邊的海水相比,水溫要低一些。
只不過,
就連臂鉤躄魚所剩無幾的生存空間,
也可能會消失。
少見的粉紅色品種
圖源:KAREN GOWLETT-HOLMES
Barrett說,隨著東澳大利亞洋流把海水從布里斯班帶到雪梨,把溫暖的海水越來越往南推。根據英國氣象局哈德利氣候科學與服務中心的數據,自1900年以來,塔斯馬尼亞附近的海水溫度上升了近2攝氏度。
「這簡直就是 禍不單行,」Edgar說,而且這不僅導致單翼合鰭躄魚滅絕,也會給塔斯馬尼亞周圍的「生物多樣性造成 災難性損失」,各種魚、雙殼動物、甲殼動物、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種群數量大幅下降,分布範圍大面積縮小。
Edgar說,科學家發現下降趨勢時可能為時已晚,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在水下,看不見,而且缺少關於種群數量的數據,就像單翼合鰭躄魚這樣。
紅合鰭躄魚
圖源:CSIRO
目前保護計劃只針對 三種臂鉤躄魚:極度瀕危的 紅合鰭躄魚、 粗體臂鉤躄魚和 齊氏裸臂躄魚。Stuart-Smith說,紅合鰭躄魚之所以得到特別關注,是因為在霍巴特附近僅生活著兩種臂鉤躄魚,它們是其中之一,而且成年魚的數量只剩下不到100條。
保護計劃著重加強數據收集、防止破壞棲息地,並在某些情況下,引入人造附著基,替代消失的海藻和海鞘(管狀的濾食性動物),方便魚產卵。由於入侵的海星和海膽,海藻和海鞘已被摧毀。
「對於其他物種,我們缺乏信息和資源來實施保護策略,」Stuart-Smith說。
因為很多臂鉤躄魚很罕見、很難找到,所以研究難度較高。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在用新方法尋找它們,比如在海洋中搜尋它們的DNA片段。Barrett說,科學家也在繼續研究圈養繁殖,不過就目前而言,圈養環境中完成整個生命周期並不現實。
齊氏裸臂躄魚
圖源:ANDREW MAVER
「這種小魚 魅力十足,
又非常古怪……
我們對它們 知之甚少。」
Stuart-Smith說。
購買keith鎧斯純鈦摺疊柄杯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NYbinQBURTf-Dn5Oq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