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時間:3月19日
地點:武漢泰康同濟醫院
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副主任醫師 張莉莉
春風渡江,珞櫻初綻,轉眼,已來武漢抗疫一月有餘,從陌生到熟悉,除了在生死邊緣「撈人」,我們更需要呵護患者的心靈,給他們打氣,讓拉回來的戰友振作起來,跟病魔較勁,抗爭到底。
科里收的都是重症患者,性命垂危,遠離家人,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懼孤獨的情緒,甚至開始自暴自棄,拒絕進食和治療。
怎麼辦?「心病不除,百病難消」,蔣東坡主任提議,由我、李瑋、劉娟、朱潔4位神經內科的女醫生髮揮所長,和護理組同事搭檔,成立「話療」小分隊,多和患者聊聊天、拉拉家常,安撫他們情緒,重塑信心,戰勝病情。
大家合計靠譜,但也有所顧慮,患者戴著口罩,多說方言,而我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聽不清,交流上有一定障礙。為此,隊友劉娟特地網購了「笑臉」等貼紙,DIY在大家的戰袍上,讓它能代替我們「微笑」,走進患者,拉近彼此距離。
很快,我們的工作有了出其不意的效果。3床的郭奶奶感染新冠肺炎後,又患上了腦梗塞。雙重打擊,心情很糟,常望著天花板發獃,拒絕服藥、翻身等一切治療,病情反覆加重。我們一邊耐心地跟患者解釋病情,一邊想辦法聯繫她家人,錄製視頻,給老人鼓勁。果然,多日不見親人的患者,一掃愁容,泛起笑意,含著眼淚允諾家人,自己一定好好加油,隨後態度變得積極起來,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也讓我們小分隊更有了幹勁,時常為患者注入「強心劑」。
今早換班,「全副武裝」的我一進ICU,護士妹妹便喘著粗氣跑來求助,「張醫生、張醫生,2床的呂嬢嬢(niang niang,即阿姨)鬧情緒,就是不太配合,說『趴』著睡不舒服」。為幫助患者儘快恢復肺功能,我們要求重症「戰友」每天堅持「趴」一會,進行俯臥位訓練。可呂女士好說歹說不願意,沖護士發牢騷,「前後腳進來的幾個患者都轉輕症了,為什麼我卻不見好。」
想著她丈夫剛發信息詢問情況,我便拿著手機走到患者床邊,蹲下,點開和她丈夫的聊天記錄,「嬢嬢,您的心情我們理解,但每個人治療效果不同,您看,家人都很關心您,你要繼續加油,爭取早點康復,回家和他們團聚。」
看著丈夫鼓勵自己表情,患者平靜下來。趁機,我和她打起商量,「那我們喝口水,趴一會好不好?等下,我再回復您愛人,說您表現得特別棒!」患者想了想,點點頭,「那趴一會,不舒服了,你們就幫我翻回來。」「好嘞,沒問題。」我們立即行動,幫她翻身,改成俯臥位。看著監護儀上「美妙」的指脈氧曲線,特別讓人賞心悅目。
現在疫情持續向好,各路援鄂醫療隊開始分批撤離,雖然我們繼續堅守,但勝利的曙光已現。前幾日,在家衝刺高考的兒子也給我加油,「老媽,一定注意安全,等您凱旋,送我上戰場。我向您看齊,絕不掉鏈子。」(整理:陳琦、谷一)
(責編:陳琦、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