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嘴閉嘴聊技術的「鍵盤黨」,為什麼買車從來不看底盤?

2023-11-23     汽車扒一扒

網際網路編織出來完美的「雙標」現場,培育出來了很大一群所謂的「技術流」選手。

這些技術流選手張嘴閉嘴聊技術,從發動機聊到變速箱,從混合動力系統聊到三電系統,但這些所謂的技術流最擅長的就是忽略核心的關鍵點:懸架系統。

我一直都認為,一台車有兩個產品力是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是可靠性,一個是安全。

其中,操控安全也是安全系統的重要組成,所以歐洲企業對麋鹿測試非常看中,一台車在更極限車況下擁有更好的車輛掌控力,一定能夠提升安全駕駛信心。

有人否定麋鹿測試的重要性,其實是在偷換概念。

加速、剎車、麋鹿測試都很重要,屬於典型的「我可以不用,但用的時候一定要有」的產品力,麋鹿測試的好壞看的就是轉向系統、懸架系統。

優秀的產品一定要從底盤看起,因為這是保證操控安全的基本底線。

底盤優秀的標準則有三個,一個是懸架形式,一個是懸架用料,另一個則是調校表現,調校看的是整體動態表現,需要企業拿出經驗、軟體、實測反饋來一步步改進。

比如說,雪鐵龍的扭力梁表現力可是比很多企業所謂的多連杆更好,靠的就是經驗。

懸架形式方面,三連杆不如四連杆,四連杆不如五連杆,五連杆則不如H臂,當然不能只看懸架,還要看用料。有的企業用單層衝壓,有的企業則是雙層衝壓,有的企業更捨得投入,上的則是一體式壓鑄鋁合金,成本更高。

好的懸架在車輛變道時,尾部循跡性更好,同時剎車點頭、起步抬頭的抑制都會更好,典型的好開、好用。

中國消費者買車其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的千人擁車數依然比較低,說明大部分用戶還是沒有車。

對技術的了解也是一步步來,大多數人先研究發動機、變速箱,現在是研究混合動力系統,研究電池參數、電機參數。

這說明我們對車輛的理解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滲透到操控安全上。

其實應該是先了解白車身安全、操控安全,再去了解動力架構、三電系統,如此才能夠買到一台開起來爽快、更安全、更經濟的家用車。

目前來看,主流的懸架組合是前麥弗遜+後五連杆,鋁合金用料的產品往往能夠帶來更好的操控表現力。一些企業更注重操控安全,會用上前雙叉臂+後H臂,強化操控安全,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感。

大多數消費者不看底盤,更多是因為還沒有深入到對操控有一定要求的高度,但下一個換車周期上,更多消費者會看重操控價值,好的操控一定會有好的用車生活和駕駛樂趣以及駕駛安全。

北美、歐洲這些地區的消費者對操控都有一定要求,中高端車型上是絕對不會出現後三連杆、單層衝壓件這種懸架結構的,因為同等的調校能力,一定是後五連杆、H臂、鋁合金的操控表現會更好。

所謂的鍵盤俠技術流,聊天不聊底盤,本質上也只是一種忽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945a23ded897df67660e5261da5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