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五代十國之一,存在44年,最終被南唐消滅!

2022-05-25     星界歷史說

原標題:南楚:五代十國之一,存在44年,最終被南唐消滅!

在古代歷史上,戰國七雄的國號,很多都被後來的朝代或者割據勢力多次使用。比如楚國滅亡之後,秦末漢初之際,出現了張楚、西楚等諸侯國。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南楚,同樣以「楚」作為自己的國號。南楚(907年—951年),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之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割據勢力,史稱馬楚,又稱南楚,以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一帶)為都城。自907年馬殷受封楚王開始,南楚共存在44年,若從公元896年馬殷割據湖南開始計,為56年。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南楚的歷史。

首先,對於南楚來說,創建者是許州鄢陵(今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一帶)人馬殷。根據《舊五代史:馬殷傳》等史料的記載,馬殷自稱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早年家中困苦,以木匠為業。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馬殷真是馬援的後人,那麼,他和馬騰、馬超之間,自然是同宗同源的關係。不過,在唐朝末年,馬殷卻沒有出自武將世家。

在唐朝末年,叛亂四起。在此背景下,馬殷一開始隸屬於孫儒部下。孫儒戰死後,馬殷作為劉建鋒的先鋒,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被殺,馬殷推為主帥,逐步攻占湖南全境。彼時,唐朝已經是自顧不暇了,所以,他們選擇了籠絡馬殷的態度,比如任命馬殷為湖南留後,遷武安軍節度使。此後,馬殷逐漸擴大地盤,兼并靜江軍,奪取嶺南數州。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唐朝末年,馬殷就已經割據湖南了。當然,對於馬殷建立的馬楚,在疆域上沒有局限於今湖南省一帶,而是攻占了今廣西、廣東等部分地區。

開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溫取代唐朝,建立後梁後,冊封馬殷為楚王,後者定都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一帶)。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可以說是南楚建立的開始。因為馬殷受封為楚王,又由於馬殷的姓氏為馬姓,所以,南楚也被後人稱之為馬楚。而這,正如同三國時期,曹操建立的魏國,被稱為曹魏一樣。

天成二年(927年),此時,後唐已經取代了後梁。在此背景下,後唐冊封馬殷為南楚國王。對於馬殷來說,在位期間,採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興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動對外交戰。對內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賦稅,使得南楚的經濟得以繁榮。公元930年,馬殷去世,時年七十九歲,諡號武穆王。馬殷去世後,次子馬希聲繼位。對此,在筆者看來,馬殷其實和東漢末年的劉表比較相似,二者雖然沒有爭奪天下的志向,但是,他們保境安民,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根據《新五代史·卷六十六·楚世家第六》等史料的記載,馬希聲(898年-932年8月15日),字若訥,楚武穆王馬殷次子,南楚第二位國君,公元930年―公元932年在位。馬殷在位時,馬希聲任武安節度副使。對於節度副使來說,顧名思義,就是節度使的副職。在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可以稱之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國。而馬希聲任武安節度副使,自然體現出他是南楚君主繼承人的身份了。

後唐長興元年(930年),馬殷去世,馬希聲繼立,不稱王,只稱藩鎮。後唐則任命馬希聲為武安、靜江節度使,兼中書令。長興三年(932年)馬希聲去世,其弟馬希范繼立。馬希聲在位時並未稱王,只是在死後被追封為衡陽王。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馬希聲沒有什麼才能,也即對於南楚的發展,馬希聲沒有什麼正面的作用。

馬希聲去世後,其弟鎮南節度使馬希范繼位。根據《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三》等史料的記載,後晉天福七年(942年),馬希范建造天策府,樓宇的宏偉盛大達於極點,門窗欄檻都用金玉作裝飾,塗刷牆壁用的硃紅色的砂粉就使用幾十萬斤;鋪蓋地面用的地衣,春天和夏天用竹篾編織的蓆子,秋天和冬天用木棉紡織的布匹。馬希范與他的子弟以及僚屬遊樂飲宴在其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貪圖享受,馬希范還陷害忠良,這自然加快了南楚的滅亡進程。根據《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三》等史料的記載,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楚君主馬希范懷疑靜江節度使兼侍中、執掌朗州的馬希杲得人心,派人前去窺探他。馬希杲害怕,稱病要求歸還,馬希范不准許,派大夫前往察看疾病,因而把馬希杲毒殺。對此,在筆者看來,馬希范此舉,自然會讓南楚的官吏感到寒心,乃至於眾叛親離。同年,楚國湘陰的隱士戴偃作詩多有譏諷朝廷的意思,馬希范把他囚禁起來;天策副都軍使丁思瑾上書懇切勸諫,馬希范卻削除了他的官職爵位。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五月初八日夜裡,馬希范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諡號文昭王。五月十一日,其弟馬希廣繼位。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馬殷去世後,南楚連續出現了兩次兄終弟及的情況。不過,南楚的兄終弟及,並沒能帶來積極的效果,反而導致了兄弟相爭的負面結果。與此相對應的是,東漢末年,孫策將大權交給弟弟孫權,則最終奠定了東吳基業,促使其能夠和曹魏、蜀漢三分天下。

最後,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萼到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奔喪,周廷誨和張少敵建議趁機除掉馬希萼,馬希廣不願殺兄。後漢乾祐二年(949年),馬希萼叛亂,率軍南下進攻潭州,馬希廣希望將天下讓給其兄。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馬希廣是一位仁義的君主,但是,他的兄長馬希萼卻沒有恭敬禮讓的品質。

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勾結辰州(今湖南懷化)、梅山(今湖南安化)的叛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與叛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潭州陷落,馬希廣被擒。不久,被馬希萼賜死。對此,在筆者看來,馬希萼勾結南唐來對付南楚,自然是令人不齒的背叛了,這可謂引狼入室了。換而言之,不僅導致南楚大亂,也促使南楚最終被南唐消滅了。

公元951年,南唐乘機派大將邊鎬攻下長沙,存在44年的南楚正式滅亡。總的來說,南楚全盛時期,下轄1府1監27州,即29州、府、監。領縣106。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在疆域和整體實力上,南楚在五代十國中,可以說是中規中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861323d2b0b2641773a54051375e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