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示範村!茶山這條村,勁!

2024-01-17     搜狐城市-東莞

原標題:省級示範村!茶山這條村,勁!

近日,2023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名單發布,東莞共有14個村(社區)入選,其中就有茶山鎮博頭村。

那麼博頭村是如何將法治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推動村內民主法治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百千萬工程」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下面就跟著茶山仔一起去看看!

黨建引領,讓法治之光照亮每個角落

黨建引領,以學促學。博頭村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納入「第一議題」學習內容,充分發揮黨總支領學促學作用,築牢法治思想根基,提高幹部依法治村水平。

讓群眾都坐上「紅凳子」。博頭村組織離退休幹部、老黨員等,將「紅凳子」搬到黨群服務中心、搬到鄉間地頭、搬到百姓家裡,在議事過程中收集民情民意。博頭村還聯合黨建名師工作室以開講座、講黨課等形式及時系統解答問題,幫助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深入群眾、緊密聯繫。此外,博頭村還定期組織村幹部、黨員入戶走訪聯繫群眾,收集村情民意。同時,組建「黨員先鋒隊」,帶領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等與村民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工作中,通過群眾參與、決策、監督村務,有利於實現民主協商規範有序化、民主管理有效化,持續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以民為本,創新普法舉措

博頭村依託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在精準為村民提供法律諮詢、化解矛盾糾紛、法治宣傳基礎上,創新工作模式,為村民提供「訂單式」法律服務。

打造「法治書屋」。在文化活動中心的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內,博頭村放置了涉及農村建設、婚姻家庭、勞動合同、損害賠償等內容的書籍供群眾閱讀,潛移默化地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

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在街頭小巷,博頭村根據不同季度更新普法主題宣傳欄,包括憲法、民法典等法治內容,讓群眾出家門口就能接受「口袋普法」。博頭村文化公園通過植入法治漫畫、法治名言警句、法治宣傳牆繪等法治內容,將法治元素滲透到群眾的日常生活,讓法治帶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增強法治宣傳效果。

培養法治「領頭羊」。博頭村通過講座、「法律明白人」網校線上平台等培訓方式培養了33名「法律明白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宣傳政策法規、化解矛盾糾紛、參與基層治理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開展榕樹下講黨課活動,將法律知識融入黨課內容,堅持黨建引領推動法治護航;組織「法律明白人」定期送法上門,營造基層治理中的自治、德治、法治氛圍,激發各方活力。

編織網絡、細緻入微。博頭村充分發揮網格員紮根一線的優勢,將網格員納入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定期對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宅基地糾紛等開展排查,及時掌握村民矛盾糾紛信息和輿情,有效實現「當地矛盾就地化解」,有效發揮了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提升維穩工作效能,營造法治平安社會氛圍。

法治賦能,助力鄉村振興搭上「高速列車」

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穩經濟、促發展。博頭村為提升企業「免疫力」,積極組織志願隊伍,為企業提供「法治體檢」公益法律服務,並通過「一對一」的回訪或「一對多」的講座,為企業提供解決法律風險的專業建議,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引導企業建立長效的風險防範機制。

以優美環境反哺集體經濟。博頭村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及松山湖功能區發展機遇,制定博頭村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並用活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啟動村內道路、村入口廣場、籃球場、市場、雨污分流、三線整治等改造工程,大大提升了村容村貌,努力讓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持續提升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

立足特色產業,拉動增收致富。博頭村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勢,對村中現有農田進行規劃整理,打造生態農田觀光體驗點。

積極配合推進博頭沖美片區連片整治核心亮點工程,以點帶面打造南畬塱排渠沿岸觀光帶,形成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實現多渠道增收;為本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村人居環境、特色產業等共同發展,推動「綠水青山」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來源:東莞茶山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7c1b839c451003ddb8e94fbc20f2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