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退位時群臣歡呼,唯有一人低頭痛哭,1年後沒哭的人全死了

2023-12-07     劉明寶

原標題:武則天退位時群臣歡呼,唯有一人低頭痛哭,1年後沒哭的人全死了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可以說是開先河之舉,但未嘗不是唐朝的一項進步。其對於唐朝的變革,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與鞏固。其本人的執政風格更是一種繼承貞觀遺風的延續,保持唐朝的生命力與戰鬥力。

可以說後期雖因為改朝換代,篡奪李姓江山,但還是維持整體的穩定性。國體並沒有發生變化,,否則後期的神龍政變也不可能成功。這也能看出其並沒有進行趕盡殺絕,這也為李唐勢力復辟提供條件。在武則天退位之時,發動政變的群臣都是很高興,唯有一個大臣卻是低頭痛哭,結果一年後,僅有他一人還活著。

而其他參與政變之人,不但沒有享受政治紅利,而是全部都因各種原因而被打壓下去,最終沒有活路。可見當時不僅舊勢力存在,就連新朝對於叛變者也沒有好感。可見這裡的問題並不少,即使沒有政變權力也會回歸。

武則天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斷

武則天是個比較傳奇的女性,其一生二進宮,被兩代皇帝所寵幸。而父子倆都是開創唐朝盛世的奠基人與開拓者,分別是唐太宗與唐高宗。且武則天還是這兩個男人的女人,也開創不小的基業。可以說這兩男一女是唐朝基業護道人,但是關係有比較複雜。

武則天知道唐高宗病很重,難以處理朝政時,就開始進行理政事宜。但是有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雙聖時代」。而這個時代打破門閥士族的壟斷政治,開啟真正的寒門崛起時代。而李治與武則天則是門閥政治的掘墓人,也是大唐基業穩固的奠基者。

武則天的執政,就是李治的翻版,只不過更是極端,對於門閥勢力進行徹底性的打壓。並且提拔寒門進行制衡,使得唐朝的社會矛盾得以緩和,其進行自薦以及多渠道避開門閥壟斷制,都是一種嘗試。

只不過權力會讓人變得迷失,武則天也是一樣,但有絕對把控力時,就開始建立武周政權,篡奪李唐江山。只不過最後因為自家根基與李唐聲望,還是選擇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只當一世帝王的權宜之計。

但是不管怎樣,她都是唐朝江山穩定的維護者。對內進行改革,對外繼續擴張,打壓一切不法勢力。只不過手段過於激進,造成門閥勢力的反撲,最終雙方之戰還是影響唐朝的穩定。只不過這種局面,並不影響大局。

神龍政變之後的退位風波

任何帝王都有遲暮之時,武則天也是一樣,當其晚年精力不足,難以進行對朝堂的把控。這就導致不少臣服勢力的反撲,最終在張柬之與李唐勢力擁護者的串通下,發動神龍兵變。逼迫武則天歸還李唐天下,自己進行退位還權。

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無力回天,加之其本人也不想反抗,因為此時的情況還是要交給李氏,才能維持江山穩定。為了順位繼承,而自己也宣布退隱。贏得勝利的政變群臣,心裡很高興,認為自己是李氏江山的功臣,必將得到豐厚的政治回報。

政變平息之後的變局

只不過這其中有一人卻是獨自低頭痛哭,這位大臣就是姚崇,其本人受武則天提拔,當做大唐丞相。可見其能力很強,本身又是官僚世家子弟,懂得為官之道。此時哭泣只是感恩提攜之情,還有就是明哲保身之道。

政變成功,不代表就是勝利。武則天的舊臣勢力還很強,而唐中宗也只是過渡政權。武則天的影響力還是在,只要不死,就能產生自己的壓力。最終在武則天與唐中宗的聯合打壓下,這些發動政變之人,都沒有好下場。唯獨姚崇得以保全生命,後來更是幫助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可謂是善始善終,算是一位高明之人。

結語:姚崇的聰明之處,就是在於為官清廉、心向百姓,是個辦實事的官員。同時不皆黨,不營私,屬於官場的清流。而且其備受武則天提拔與重任,使得自己的政治才華得以施展。而後能歐在歷代官場浩劫中,能歐避免政治漩渦,可能與他不爭有關。也懂得何時進進退,能夠保全自己脫不開關係。

其在武則天后期就知道危機之處,退出權力中心歸隱老家。直到武則天讓其理政,才得以回朝。卻沒有想到發生政變,而特意以此情況進行哭泣,就是一種表態。這也為後來唐玄宗重用與他,開創開元時代,就是證明他的能力與忠誠。而他也沒有辜負這種信任,又能避免各種政治危機,可見能力之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6bd3ace9da65a2383a69ac86929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