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電車、油車成本持平?

2024-01-15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周 洲

設計 / 師 超

設計 / energyintel,作者:Lauren Craft

能源情報研究與諮詢公司(Energy Intelligence Research & Advisory)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電動汽車及儲能電池需求的不斷增長,未來幾年電池的成本將持續顯著下降。

現有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下一代電池也即將問世。這兩大趨勢都將加速電動乘用車的採用、交通領域更廣泛的電氣化以及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普及,同時取代相應份額的化石燃料產品。重要的是,該報告認為,在乘用車領域,電池成本下降將使電動汽車在2027年左右實現與燃油車成本持平。

能源情報公司(Energy Intelligence)的高級分析師薩姆·伯曼(Sam Burman)說:「在補貼和激勵措施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購買電動汽車,尤其是在中國。然而,補能的短板抑制了某些市場的銷售,例如美國的農村地區,需要通過更大的電池容量、更長的車輛續航里程或更多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來克服這些挑戰,從而實現在當地有意義的車輛普及。」

隨著產能擴大、技術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電池包的平均成本從2015年的每千瓦時400多美元降至2021年的每千瓦時140美元左右。由於供應鏈受阻和鋰成本上升,這一趨勢在2022年出現逆轉,但隨著材料價格回落到歷史標準,電池價格在2023年又恢復了下降趨勢。

未來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成本下降,鋰離子電池包的平均成本將在大約三年後達到100美元/KWh,與燃油車成本持平。與此同時,全球電池需求將快速增長,到2040年將從目前的約500 GWh增長到超過7 TWh。

目前的電池化學成分一直在顯著改進。報告認為,鋰離子電池正極的發展推動了關鍵性能領域的最新進展,提高了能量密度,並減少了對鈷等關鍵礦物的依賴。

電動汽車電池包成本預估。單位:美元/KWh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主流電池鎳錳鈷氧化物鋰電池(NMC)技術的關鍵礦物含量相對較高,這促使該行業重新啟用了一種較舊的成分組合——磷酸鐵鋰電池(LFP)技術,用於多種用途。在進一步的努力下,一系列潛在的化學物質正在被開發成NMC的變體,如無鈷正極,同時提高了密度和性能,降低了成本。

總而言之,鋰離子電池的這些發展趨勢提高了電池密度,從2010年的每公斤約150瓦時提高到2020年的每公斤250瓦時以上。

報告還指出了下一代電池的發展,即鈉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使用鈉作為基礎陰極材料。鈉比鋰更便宜,也更容易獲得,因此鈉離子電池有望降低電池成本。與目前的鋰離子技術相比,鈉離子電池的另一個優勢是循環壽命更長,但其局限性可能是能量密度有限。因此,報告預測鈉離子電池將主要用於低成本、低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和靜態電池存儲應用。

「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極,而不是液態電極,因此能量密度更高,循環壽命也更長。但目前,固態電池比目前的鋰離子技術昂貴得多。」Energy Intelligence能源轉型研究負責人、本報告的主要作者亞歷克斯·馬丁諾斯(Alex Martinos)說。

如果商業化取得進展,固態電池成本下降,那麼正如許多業內人士所預期的那樣,它們就可以用於高性能電動乘用車電池,以及對電池能量密度和續航能力要求較高的運輸應用中,甚至有可能擴展到航空領域。

石油公司對這一領域虎視眈眈。

大多數大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一般都避免涉足種類繁多、競爭激烈的電池價值鏈。然而,隨著許多公司尋求實現產品多樣化、擴大在低碳領域的業務範圍、利用和發揮現有能力進入潛在盈利領域,它們對這一領域的興趣與日俱增。

電池價值鏈中的重點企業。來源:能源情報公司

馬丁諾斯指出,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 Energies)是通過薩夫特公司(Saft)等合作夥伴關係在電池生產領域最為活躍的西方巨頭,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其他歐洲公司也希望成為電網規模的電池儲能開發商。

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等東南亞公司也對電池生產甚至電動汽車組裝表現出了興趣。此外,美國石油巨頭、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等也非常關注滷水提鋰。不過,這些公司的進展目前仍處於相對較小的規模和早期階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69ead5a86e70776b926bbe05da8b1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