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廖行之(2)

2023-10-10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廖行之(2)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廖行之(2)

賀新郎·和狄志父秋日述懷

[宋]廖行之

玉宇蓬戶。渺涼聲、箾篸梧井,亂零楓浦。得得西山朝來爽,碧瘦千崖萬樹。清興在、煙霞深處。拄笏風流今誰是,但聞雞、夜半猶狂舞。試舉看,渠多許。〇青雲萬里君夷路。肯區區、輈張兔穴,沉迷金塢。流水高山真難料,休把朱弦浪撫。任展轉、翻雲覆雨。且對佳時隨意樂,更從今、莫問驚人句。算萬事,總天賦。

廖行之,《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補。《全宋詞》行之小傳殊為簡略,可增補者尚若干事。

行之,初號坦齋。高宗紹興三十年,易「省齋」,時年二十四歲。

衡州衡陽縣人。

廖行之《省齋集》附錄宋·田奇《宋故寧鄉主簿廖公行狀》曰:公諱行之,字天民。上世為劍津人。九世祖當五季擾攘,乃遷來南,家于衡陽。

又附錄田奇《宋故寧鄉主簿廖公墓記》曰:公諱行之,字天民。上世延平人,自九世祖徙居衡陽,子孫蕃衍,遂為著姓。

又附錄宋·佚名《宋故寧鄉主簿廖公修職墓志銘》曰:公諱行之,字天民。其先劍津人,五季之亂,徙家衡陽。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歌詞類》曰:《省齋詩餘》一卷,衡陽廖行之天民撰。

按,「延平」「劍津」,皆「南劍州」之別名。宋·祝穆、祝洙《方輿勝覽》卷一二《福建路•南劍州•事要》曰:郡名:延平、劍津。

南劍州,即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帶。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三三《福建路•南劍州•州沿革》曰:今領縣五,治劍浦。

據《行狀》《墓記》及《墓志銘》,南劍州乃廖行之的祖籍。自其九世祖起,已遷居衡陽,則廖行之自當為衡陽人。

衡陽,時屬衡州,即今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輿地紀勝》卷五五《荊湖南路•衡州•州沿革》曰:領縣六,治衡陽。又《衡州•縣沿革》曰:衡陽縣,緊,附郭。

「五季」,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季」,末世。五代時,中原地區戰亂不已,史稱「五季之亂」。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迪功郎、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

宋·田奇《宋故寧鄉主簿廖公墓記》曰:淳熙甲辰登進士第。拜迪功郎,為岳州巴陵縣尉。到官數月,迎親於湘陰。會疾作,徑情侍養以歸。

按,「淳熙甲辰」,即淳熙十一年(1184)。

「迪功郎」,當時文官最低序列「選人」七階之第七階,從九品。《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四曰:淳熙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詔:新及第進士第一人衛涇補承事郎、簽書諸州節度判官事,自[第]二人陳棟、第三人王公邁並文林郎、兩使職官,第四人邵康、第五人林瑑並從事郎、初等職官,第六人以下至第四甲,並迪功郎、諸州司戶、簿尉,第五甲守選。

「岳州巴陵縣」,即今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六九《荊湖北路•岳州•縣沿革》曰:巴陵縣,上,倚閣。

「迎親於湘陰」,此「親」指廖母。「湘陰」即今岳陽市湘陰縣,當時亦屬岳州。廖行之到巴陵任數月後,接其母親至巴陵。母親進入岳州境內,廖行之親自到湘陰縣迎候。

「疾作」,謂其母生病。

「徑情侍養以歸」,「徑情」當作「徑請」。此句是說,廖行之直接了當地申請解除職務,奉母回歸衡陽孝養。

竊考廖行之詞有《滿庭芳·丁未生朝和韻酬表弟武公望》曰:

五甲科名,半生蹭蹬,胸中可謂忘奇。榮華外物,算豈是人為。自有吾身事業,最難得、養親時。萱堂好,紫鸞重誥,壽與岳山齊。〇世間歡樂事,爭名蝸角,伐性蛾眉。謾須臾變化,蒼狗雲衣。那似千秋壽母,功名事、分付吾兒。從今去,捧觴戲彩,雙綬更相宜。「丁未」即淳熙十四年(1187),乃廖行之奉母歸鄉之第三年。詞中自謂「五甲科名」,可知其登科名次在第五甲,為末等。其「拜迪功郎」,當在「守選」獲巴陵縣尉之職時。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baa3bdc5a952a8b46e7191c63a5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