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廣場站到了,有喂鴿子、吃炸雞、回憶過往的乘客請後門下車

2019-10-15     有趣鄭州



​這是有趣鄭州第439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2259

閱讀時間: 5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鄭州有些地標,我們時常聽說、不時路過,但幾乎不走進去,就這樣既熟悉,又陌生。

位於中原路、嵩山路和興華北街的綠城廣場,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變化不大的綠城廣場


傍晚17:00,坐著地鐵來到綠城廣場,從興華北街進入,一塊寫著「緣」的石頭立在路中間,後面的花壇里稀稀拉拉還剩幾朵未敗的月季花。


丨石頭上刻個「緣」覺得有股土味時代氣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相親角」(但其實並不在此地)



走到東側的廣場區域,日頭從西邊的雲層里探出個頭頂,迎面照過來,不熱。

老人閒庭信步,娃攆著鴿子跑,家長追著娃走,一群要打太極扇的叔叔阿姨開始集合,這些場景幾乎是有點綠植的城市大小公園,到了下班時段必然會出現的——日常。


丨這邊區域更吸引小孩子



往西走,鴿子大片出現,上了年頭的水池裡,長出了些水生植物,水裡有魚,也有拿著釣竿在池邊垂釣的人,以及好奇湊在釣魚者身邊詢問「這裡真有魚嗎」的路人。

​丨鴿子飛起,看給倆老太太樂的



丨「姜太公釣魚」一會兒後面那個白T恤男士就來好奇詢問



來到西側的廣場區域,先看到了綠城廣場標誌性的雕塑之一,側臥肌肉男,啊不是,巍巍嵩山。

一如兒時記憶里的樣子,矯健的肌肉紋理讓人著迷,那是即使全然不懂藝術的孩童,也能懵懵懂懂感知到的美。


丨小時候一直以為這倆是一對兒,後來才知道原來象徵了嵩山與黃河



另一座滔滔黃河就在巍巍嵩山對面,法桐枝葉蔓延至雕塑頭頂,兩者姿勢相對,遙遙相望,從1989年至今。

滔滔黃河雕塑旁的空地上,兩組無極健身球廣場舞團隊正在揮汗練習,一邊阿姨,一邊叔叔,伴著嘹亮的《我的祖國》音樂,健身球舞得虎虎生風。



丨坐著玩手機的年輕人和跳廣場舞的阿姨叔叔們



行動不便的老人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著來吹風,腿腳雖不便,大腦還很靈活,一點不耽誤聊天。


丨明明是拉家常,卻莫名有種談判的架勢



太陽沒入地平線,廣場東側區域來了一些學習輪滑的孩子和陪同的家長,地面擺上了紅色和黃色的角標。

夜色沉下來,輪滑學習班開始做熱身運動,喇叭唱起歡快的兒歌,幾乎整個廣場東側都能聽到。


丨有趣君眼睜睜目睹這孩子摔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次吧



靠近興華街的小樹林裡,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嘮嗑,運籌帷幄都在這一方小天地里。


丨天暗了,相機噪點都出來了


林子外一草之隔,車水馬龍,街對面飯店的霓虹招牌亮起,味美齋燴麵、德克士炸雞、水晶魚等等,都是開在此地小20年的老館子。

用一碗拉條結束這場秋日綠城廣場游,完美。


丨味美齋的拉條,好吃





變化很大的綠城廣場


上面描繪的傍晚時綠城廣場的樣子,老人、孩子、鴿子、廣場舞、學習班等等,似乎這十幾二十年來都沒啥大的變化,是老城區里的老公園廣場一直給人的既定印象。


丨看這水池子的樣子就知道有年頭了,遠處高高的那個就是裕達國貿



而對於從小在綠城廣場周遭長大的孩子來說,如今卻與童年記憶里的樣子大不一樣。

綠城廣場才這麼點大……嗎?

有趣君的朋友,日日上班從綠城廣場站坐地鐵,但自打上大學後就再沒逛過綠城廣場的鄭州土著,這個十一「突發奇想」在廣場裡溜了一圈,完全不能接受居然10分鐘不到就快步走完整個廣場的事實。


丨這個噴泉池子讓綠城廣場視覺上更小了


他記憶里的綠城廣場,是個很大很大很大的、中間沒有什麼高大植被的、可容納上萬人一起放風箏的巨型廣場。(誇張了、誇張了)

現實就是,這座始建於1986年,以綠城為名的廣場,管理面積僅12公頃(百度百科是9公頃)。


丨老樹倒是長得都挺大


這個大小,連附近碧沙崗公園的一半都不到。

除了孩提到成人視角轉換,讓公園的大小發生了「薛丁格的變化」,公園整體格局的調整,讓整個廣場不再是敞開的一大片,而劃分了各個功能分區,也讓公園「感覺變小了」。

丨連柳樹都很高大



綠城廣場裡真沒有遊樂設施……啊!

遊樂設施一直沒有,所以綠城廣場在西郊孩子眼中,遠不如碧沙崗公園和五一公園好玩。


丨希望現在小孩子報興趣班,也都是因為真的感興趣吧



不過早年倒是有不少小商販聚攏在廣場周圍,爆米花、糖葫蘆、糖畫、烤紅薯,還有套圈、打氣球,這些都不稀奇,稀罕的是用烙畫筆直接在木板上燒畫的。


丨一根長跳繩都能rou得可開心


畫畫的師傅手法嫻熟,一筆不帶停的,就完成了一幅,還能刻字,刻上自己名字或是寄語,小孩子寫「快快長大」,情侶寫「1314」,對了,那還是個腰裡別著傳呼機的年代。


丨跑得小臉兒都變形了


看出來了,綠城廣場的變化不是真的變了,而是隨著孩子長大、時代變遷,記憶里的樣子和實際的差別。


丨這家德克士很多年了,變了很多,也一直不變地待在這裡





綠城廣場的鴿子


西郊娃,常去的是碧沙崗和五一公園,而對於東邊的孩子,來綠城廣場的距離無異於橫穿整個鄭州市,還沒有遊樂設施,輕易不來。


丨紅頂小牌樓里有綠城廣場的工作人員



王帥就是從小在東邊長大的鄭州土著,人生第一次來綠城廣場(小時候也來過但記憶太模糊),居然是因為高中的社會實踐課。

班長「奇思妙想」地選擇來綠城廣場幹活兒,當年的管理處工作人員給安排了刷鴿子籠、撿草叢裡的垃圾等工作,別說,都是不好乾的體力活兒。


丨逗鴿子這事兒,不分年齡


班上的男生很自覺地接下了又髒又累的刷鴿子籠(上的屎),女生們就蹲在草地里徒手撿垃圾。

王帥本以為就是來做個樣子混分數,結果從上午干到傍晚,連午飯都沒吃,就數著每隔一段時間頭頂鐺鐺鐺報時的大表挨時間。


丨省電力公司樓前的這個鐘錶,以前是會打鳴的


現在綠城廣場附近的鐘表已經不報時了,以至於時隔多年再次路過綠城廣場的王帥,一時懷疑過是不是自己的記憶發生了混淆。

但廣場上撲騰的鴿子讓他確認,自己的「社會實踐受難記」的確是在這裡發生的。


丨鴿子給這兒過挺滋潤


雖然王帥對綠城廣場的鴿子深惡痛絕,但這的的確確是從小在這裡長大的孩子記憶坐標。

而當年隨著附近鄭州博物館和科技館的開放,綠城廣場(的鴿子們)倒是成了孩子們逛完博物館和科技館後,順帶一玩的地方。


丨萬白鴿中一隻灰


家裡有條件的,誰小時候沒在綠城廣場留下張與鴿群一起的合影呢。

手捧一小撮鴿食,吸引著鴿子停留在自己的肩背上,屏住呼吸不動,慢慢轉向旁邊家人手中的相機,緩緩露出笑臉,快門咔嚓。


丨拍照的樂趣不分年代、年齡和器材


從過去的海鷗相機,到如今人手一個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時間在變化,但有些習慣卻跟著時間一起留了下來。


丨這裡還有個支棚子的露天書店




綠城廣場黃昏時


在綠城廣場東側區域溜達時,會見到不少老人帶小孩兒的組合,有一位爺爺牽著小孫子慢悠悠地爬上台階,地有點滑,兩人過於小心地一步一挪,姿勢很是好玩。


丨距離有點遠,抓拍得著急



有趣君把這幕拍下來發給住在附近的一個朋友,問她小時候是不也這樣,結果她回復了一個大大的哭臉,電話打過去,真哭了。


丨遇到一條雲


日本動畫《你的名字。》里有這麼一個情節,說是白夜相交的「黃昏之時」,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傳說中可以看到非人之物。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就在黃昏時分,在相隔三年的時間差中,於同一個時空重逢了。

黃昏時當然不是真有如此魔力,但或許,這恰是人心之所望的慾念。


丨省電力公司的樓上也安裝了絢麗彩燈



想見再也碰不到的人,想念再也回不去的時光,仿佛在這個綠城廣場的黃昏里,故人歸來,昨日重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5WH0W0BMH2_cNUg-Z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