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不需要反思,贏家贏得一切

2024-08-01   平原公子

潘展樂奪得了100米自由式金牌,並且打破了世界記錄。

游泳這口氣憋太久了。

以至於潘展樂一下水,解說員就吼得聲嘶力竭,潘展樂也不愧是100米自由式的「飛魚」,太快了,水下動作行雲流水,簡直是可以駕馭水流的感覺,太帥了。

其實在4X100接力賽的時候,大家就發現潘展樂實力超群了,因為潘展樂的第一棒太猛了,直接給隊友壓出了遙遙領先的一個身位,可惜最後一棒隊友失去了節奏。本屆奧運會到現在,游泳項目是各種挫敗,各種遺憾。

所以,潘展樂100自由式這枚金牌的含金量極高,因為這是在極為苛刻、極為不公正的環境下、極大的壓力下拿到的,潘展樂用實力打了那些歐美貴物的臉,白人的「優勢項目」,偏要來摸一摸;白人的「鐵王座」,偏要來坐一坐!

來參加奧運會就各種被針對,7天200多次藥檢,半夜一天搞好幾次,雙重標準,根本不讓人好好休息和訓練,被國外選手惡意歧視,內外媒體不停地造謠汙衊,無視事實扣帽子陰陽怪氣……然而一場勝利之下,之前所有的烏煙瘴氣含沙射影就都成了笑話,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真實內涵。

過去一年時間,中國游泳運動員接受興奮劑檢測次數遠超國外運動員。根據世界泳聯公布的2023年興奮劑檢查數據就能看到,覃海洋、張雨霏和李冰潔三位接受的興奮劑檢查最頻繁,一人的檢查次數相當於四到五位外國奧運冠軍的總和。

在一份中外游泳運動員2023年興奮劑檢查數字對比的表單中,排在這份榜單的前八名,都是清一色的中國運動員。

瘋狂盯著中國運動員檢測,是有什麼大毛病嗎?

這是在舉辦奧運會?還是在搞種族歧視?

濫用興奮劑,培養「生化人」、「運動機器」不是美國的光榮傳統祖傳藝能嗎?美國是使用興奮劑的鼻祖,諸多體壇名將都是名副其實的藥罐子。

傳奇短跑飛人、奧運會9枚金牌得主劉易斯親口承認嗑藥,田徑女皇瓊斯當庭承認服用興奮劑;我們年輕時課本上的偶像——環法冠軍阿姆斯特朗更是個藥人,他的睪丸癌就是興奮劑導致的.....

以前我們以為是美國的藥先進,後來才知道,原來人家一直就在國際反興奮劑組織的庇護下「奉旨吃藥」。美國游泳隊也叫做「美國哮喘隊」。美國體操隊也叫做「美國多動症隊」。澳大利亞游泳隊也叫做「澳大利亞失眠隊」。

這不是我瞎編,你去查一查,他們都是需要常年服藥的「病人」

而且,他們都是「奉旨吃藥」的,世界反興奮劑組織允許他們一邊磕藥一邊在奧運會、世錦賽上刷金牌拿冠軍,一點事兒都沒有。什麼叫「奉旨吃藥」?說的是世界反興奮劑組織,有個「豁免名單」。因為運動員們經常有傷病,傷病就需要治療,所以WADA定了一個規則:「如果治病所需的藥是有興奮劑成分的,你可以給WADA報備,只要得到WADA的批准,你就可以合法使用含有興奮劑的藥物」。

出於「保護運動員隱私」,運動員的申請並不會被公開。於是,這給很多原本健康、沒病的運動員,開了「奉旨嗑藥」的口子。

舉個例子——治療哮喘的沙丁胺醇和「瘦肉精」的作用相同,治療哮喘的藥物「信必可」中含有類固醇激素。治療多動症的哌甲酯可以使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比如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就需要常年吃「治療多動症」的哌甲酯。

數百名美國運動員曾經得到USADA幫助獲得「醫療豁免權」,僅在2015年反興奮劑機構就曾開出583張禁藥許可證,多名運動員不止使用一種藥物。其中促進肌肉增長的合成類固醇、常用於速降體重與遮掩其他興奮劑的利尿劑等均為世界反興奮劑名錄中嚴令禁止服用的藥物。自行車、田徑、鐵人三項、游泳和滑雪為申請醫療豁免最多的五個項目,而這些項目正是比賽中興奮劑的重災區。

你可以查一查,美國那些著名的游泳、體操、運動員,是不是都是些「北美病夫」、「藥罐子」,人均多動症、抑鬱症、心臟病、哮喘……一大堆的「醫療豁免」,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來開殘奧會的。

自有競技體育以來,這個賽場就一直不幹凈,表面上比的是體育,實際上比的就是國家的影響力,要不然你以為奧運會奪冠的時候為什麼要升國旗奏國歌?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就說過:「一個國家的實力,由兩樣東西決定,一個是你擁有核彈的數量,另一個就是你在奧運賽場上獲得的金牌數。」

現在他們更狠,直接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代表國家出戰……堂堂奧林匹克,公然成了骯髒的政治黑社會,說好的「體育讓政治走開」呢?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初衷是什麼?五大洲人民的團結、友好、競爭與和平……說的很好,但奧運會自誕生以來,卻屢屢成為宣揚人種優越、西方先進的政治工具,不覺得諷刺嗎?

他們創辦的體育項目,他們制定的規則,他們不斷修改的條條框框……羽毛球、桌球、體操、跳水、舉重、游泳……這些都是白人發明的優勢項目,現在他們不夠強了,拿不到太多金牌了,就開始改規則、掀桌子、搞政治歧視,煽動輿論,說別人的運動員是「金牌機器」,那上百年來,他們用藥物、規則、霸權造出來的運動員又是什麼?

即便在這樣的逆境 下,還能能夠以絕對實力一路碾壓奪冠,所以才有資格選擇以什麼姿態去奪取勝利,才有資格談什麼「鬆弛感」,因為心裡有數,身上有硬活兒,知己知彼,想怎麼贏就能怎麼贏。

我們常說的「舉重若輕」、「揮灑自如」就是這個意思,就像武俠小說里寫的,拿出三分的力量打人,得留七分的力量做後盾。

幹什麼活兒,都得料敵從寬,無論對手是什麼水平什麼狀態,都得把對手想像成三體人,把自己武裝到牙齒……如果有最強的人選,就上最強的人選,有最穩的策略,就上最穩的策略,如果對手有什麼弱點,那就盯著痛腳踩,如果系統有什麼BUG,也不用考慮什麼道德問題,果斷卡BUG,把對手逼到死路絕路!

這才是競技體育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需要考慮的事情,這也是國際上一切競爭對抗項目必須遵守的精神,「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

「獅子撲兔,亦用全力」。

「徹底毀滅對手,才是對他最大的尊重」!

贏了之後,我們可以展示所有的風度、姿態,可以給對手無限的尊重,甚至可以把他們的姓名、成績,裱在博物館裡——「這是一個偉大的對手」、「這是一個值得尊重的敵人」。

史書也會記載——「這就是王者之風啊」!「你看這滿滿的鬆弛感」,「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競技體育和政治博弈、戰爭一樣,贏家通吃,贏家掌握所有話語權。你要麼不參加,參加就要贏,不存在輸掉比賽、友善溫和……就能獲得尊重的情況。

只要你在規則設定的範圍內贏得比賽了,你說什麼都是對的。

潘展樂賽後噴了歐美選手,嘲諷了他們的傲慢和不禮貌,這很好,我們的年輕運動員終於不慣著那些明里暗裡的歧視了!懂得反擊了。

我國運動員、教練員、哪怕是觀眾遊客,在國外的時候,「素質都有待降低」,不要老是做只會「反思」的老實人和謙謙君子,該反擊反擊、該罵人罵人、該掀桌子掀桌子……堂堂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分庭抗禮、影響全球政治經濟的國家的公民,在外面不要總是容忍退讓,不要總是委屈自己。

強大而過於謙虛、忍讓,這會讓世界產生誤解,反而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你以為你是在展示友善和包容,別人會以為你在搞「鄭伯克段於鄢」。

西方人不懂什麼溫良謙恭讓,他們只會屈服於實力。

「醜話說在前頭」,提前亮出態度和底線,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

不要老想著什麼「國際社會」的觀瞻,要想到你就代表著「國際社會」,你就是「一個世界」。

不需要在乎外人的看法,而是他們應當在乎我們的看法。說難聽點,沒有中國對奧運會的支持,他們毛都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