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來帶孩子,就離婚」:威脅的背後,精緻的利己主義

2022-05-09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婆婆不來帶孩子,就離婚」:威脅的背後,精緻的利己主義

01

婆媳關係,真的是世紀難題?看過這麼一段話,覺得無比通透:

「你要永遠明白一件事,你和你老公是夫妻,你婆婆是你婆婆,你和你老公離了婚,你婆婆是路人。婆婆不應該成為婚姻家庭中的重點關係,自己也不應該理所當然地支使婆婆,你不想別人越界你的生活,你就不能貪別人的好處。」

是的。

婆媳關係,就只是一種關係,如果都能把婆媳關係,只認為是一種關係,還會有那麼多的矛盾嗎?

婆婆有婆婆的生活,兒媳有兒媳的生活,在生活上分開,除遇到真正的困難外,大家互不干涉,怎麼會有矛盾?

矛盾是因為計較,計較是因為利益。

不要情感綁架,也不要道德綁架,只有夫妻關係才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重點關係,其他的所有關係,都是從夫妻關係沿伸出去的。

有一種憤怒、成見、失望,是想要貪對方的好處,結果貪不到,或者實際貪到的與自己希望貪到的有落差。

談什麼情分,很多時候那都是想貪對方好處而打著的旗號。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沒有失望就沒有情緒,所以計較不一定就是個人性格的原因,更多還是因為動了貪念。除非婆婆冷漠、刻薄、強勢,平時總要霸道地去干涉兒媳的生活,或整天在背後添油加醋,以及在兒媳遇到真正的難處時,選擇視而不見。

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婆媳關係,別動不動就以自己的認知和思想去定義一件事物的對錯。

02

從道理上來說,帶孩子、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必須由父母去承擔這份責任,如果沒有想好去承擔,或者承擔不起,可以不生的。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不容你逃避和退縮。

脫離自己的責任,去追求快樂和自由,這顯然是一種自私,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就像結婚,如果你追求的是浪漫,是自由,希望被伴侶滿足自己的懶惰和巨嬰,而沒有想好去承擔那份厚重的責任,真的就不要結婚。好的婆婆,也從來都不是因為她能滿足你的懶惰和巨嬰,這才配得上一個「好」字。

在自己的選擇中產生了責任,選擇了什麼就要承擔什麼。

明明是你自己的選擇,卻要求他人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起相對應的責任,不然就憤怒,就指責,這沒道理。

希望把忙碌與辛苦的過程留給他人,豐碩的果實又留著自己享用,沒這樣的好事兒。

關於帶孩子這件事,好婆婆只是講她通情達理,對你有幫襯,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你辛苦崩潰的時候,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看到個求助的帖子,內容很簡單:「婆婆不來帶孩子,就離婚」。

要求婆婆直接攬過帶孩子的責任,這本身就是逃避自身責任的行為,威脅的背後,暴露了精緻的利己主義。

說明了什麼?首先是懶惰,自己不願承擔帶孩子的忙碌、辛苦、磨人部分。

其次是自私,脫離自己的責任,去追求快樂和自由,然後就是貪婪,惦記與吸收著婆婆的好處。

什麼理由都只是理由,最可怕的甚至是三觀不正,思想觀念有問題。即使婆婆滿足了她的貪婪和自私,到頭來也極有可能不知感恩,時間久了,會有那種理所當然的姿態,高高在上地喊著口號,誰家婆婆不帶孫子(孫女)。

人總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理的藉口,越是自私的人,越是有歪理,講得你啞口無言,因為已經站在了親情、家庭或道德的制高點。

從表面上看起來,這好像就僅僅是帶不帶孩子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人」的問題。在人有問題的情況下,即使選擇妥協,解決了當下的難題,很快還會發生那樣的難題,因為根本問題是沒有得到解決的。

在婆婆如她所願的情況下,這也不是問題的結束,反而只是問題的開始,生活還要繼續,那時才是真的麻煩。

仔細想想,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變故、困難、麻煩,到底是生活帶來的,還是「人」帶來的,再從根本上解決。

03

人有問題,生活一定會不停地遇到各種問題,對每一種問題的解決,都是新一種問題的發生。其實無論你怎麼做,都無法絕對達到對方的要求,這也是一個不停挑戰你底線,將你變得沒有底線的過程。

只是因為帶不帶孩子,就把事情鬧到了離婚的地步,那麼等婆媳在一起相處,問題只會更多,矛盾只會更大。

絕對不是婆婆過來帶孩子了,從此就能相安無事,因為真正的問題,不是帶不帶孩子。

在婚姻生活中,苦難和平凡是常態,動不動就把離婚掛在嘴邊,稍微遇到些壓力就不想過下去了,也太把婚姻當兒戲了。

沒有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總是非常矯情。

另外她也並非那麼愛你,所以不會考慮你的難處,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嚴重點來說,這段婚姻,極有可能已經被利益心套牢了,這意味著什麼呢?不會有共同奮鬥的價值觀,等利盡,則人散。

除非家庭情況特殊,倒顯得情有可原,畢竟我們都是人,誰都達不到書中的偉大和高尚。就好像一個人,自私點,情有可原,也很合理,但太過於自私,這就不利於家庭的建設和婚姻的經營。選擇這樣的伴侶,或許才是人生中真正的災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