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托盤、綠色傳輸帶、白色金屬框架……浙江德菲洛智能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廠區內看似不起眼的一條流水線,卻暗藏玄機:25米長的易損水果智能分選裝備「生產」出了32件發明專利。
12月22日,剛剛下線的分選裝備被裝上卡車,苦苦「守候」了三天的山東威海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岳建東接到發貨信息後綻開了笑容。
貨物發送完畢,德菲洛公司執行總經理黃建勛返回生產車間,看著員工們正緊張有序地組裝5條生產流水線,他沒有時間停下來鬆口氣:「這是我們公司本月發出的第6批貨物,還有4個客戶在現場催單。」
這些易損果智能化無損分選流水線何以這麼搶手?在研發中心,從算法工程師陳剛的身上找到了答案:「與國外同類產品相較,我們的產品更能滿足桃子、桔子等表面較軟水果的分選需求,優勢非常明顯。」
陳剛正在遠程協助河南省三門峽市二仙坡綠色果業有限公司操控分選流水線,指著數據反饋介面介紹:「重量160克、糖度13度、霉心低於標準值,這是80號托盤上紅富士蘋果的檢測數據,屬於一等果。給出這些數據只需0.15秒,後台系統就會發出分選出口下線的指令。」此時,在旁的黃建勛拿出手機打開淘寶,「二仙坡」蘋果的一等果售價30多元/公斤。
其實,支撐德菲洛分選裝備在「生物產品無損檢測」和「嵌入式實時智能控制技術」兩大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的背後,是「國家特聘專家」景寒松領銜的19人研發團隊。該團隊在一條流水線上,已申請「基於聲學特性的蘋果內部凍傷快速檢測方法」「小型水果可見/近紅外光譜動態在線採集裝置」「高效的合流輸送裝置」等32件發明專利,其中已授權的有26件,6件處於實質審查階段,另外還有6件軟體著作權。
「不管是穩定性、適用性、精確度,還是分選效率,我們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完全可以與國際老牌水果分選流水線相媲美。」黃建勛說,儘管國內水果產量大,但人工分選效率低、品質把控不嚴,很難提升水果的附加值。
憑藉先進創新技術地應用,德菲洛公司的易損果智能化無損分選裝備列入浙江省級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台(套),並打破了國內市場被日本、紐西蘭、英國等國際老牌企業壟斷的局面。
目前,德菲洛公司生產的53條易損果智能化分選流水線,已在國內48家大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中得到應用,河北茂源的柿子、山東匯潤的蘋果、寧夏藝恆的西瓜等都上了該分選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