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渝警方聯手:跨越1300公里,幫助一家子27載尋親圓夢!

2021-12-21     LOHAS樂活茂名

原標題:粵渝警方聯手:跨越1300公里,幫助一家子27載尋親圓夢!

「根據DNA檢驗鑑定結果,楊友躍、鍾正萍與謝培東符合親生關係!」近日,化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宣讀的《親子鑑定結果》話音剛落,重慶市的楊友躍先生和鍾正萍女士,在化州市公安局舉行的認親大會現場,與他們走失了27年的兒子緊緊擁抱在一起,為這份久違的團圓,盡情揮灑激動的淚水。

促成相隔1300多公里,分別了20多年的這一家子的團圓,正是化州市公安局在開展「團圓行動」工作中,深入打擊拐賣活動,織密婦女兒童安全「防護網」,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其中一幕縮影。

今天來自重慶市的楊友躍一家的團圓,他們背後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事情得從今年2月份說起。

打拐系統報警,重慶九歲幼童20多年前被拐化州?

今年2月初,負責打拐工作的化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四中隊,接到了公安部「打拐系統」下發的一條信息,顯示化州文樓鎮一名叫謝培東的男子,通過了打拐系統的DNA比中,其是1994年1月份重慶市一宗拐賣案件中的被拐兒童(時年9歲)——楊璽。

童年的楊璽

接到此信息,辦案民警陳智釗立即將相關情況彙報刑偵大隊主管領導,同時將信息通報謝培東所在的轄區文樓派出所開展查找。

文樓派出所民警按圖索驥,發現謝培東當時沒在文樓鎮生活,其家中也沒有什麼親人,村民鄰居也說不清楚他的去向。尋找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獲悉這個情況後,已在文樓所摸爬滾打10多年的派出所副所長朱和平沒有氣餒,憑著對轄區工作的熟諗,他繼續發動一切力量,千方百計尋找謝培東。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民警終於聯繫上已外出打工的謝培東。

接到民警的電話,謝培東直言不諱,稱自己七八歲的時候,被人拐來化州。還記得自己原名楊璽,父親叫楊友躍,母親叫鍾正萍。

粵渝警方聯手,跨越1300多公里團聚化州圓夢

可以聯繫上謝培東,辦案民警也吃了定心丸。於是告知其相關情況,讓其儘快回來公安機關,進行采血認親工作。

返家

與此同時,辦案民警抓緊時間與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取得聯繫,通報了相關信息。

當地警方十分重視,抽調專職民警跟進此事。經過一番查找,輾轉聯繫上20多年前報案的孩子父親楊友躍和母親鍾正萍,及時完善了其相關比對資料採集工作。

尋親啟示

10月21日,謝培東終於應約來到化州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四中隊。民警迅速為其採集血樣,並與重慶警方採集郵寄來楊友躍和鍾正萍的血樣,進行了二次DNA比對。

10月28日,DNA檢驗鑑定比對結果再次顯示,謝培東與楊友躍、鍾正萍,符合親生關係。化州市公安局與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的辦案民警向雙方當事人,分別通報了相關鑑定結果。

隨即,兩地警方有條不紊組織雙方,為他們牽線組織安排認親活動。

楊璽與父母一起

12月8日,楊友躍和鍾正萍在親屬的陪同下,穿州過省,跨越1300多公里,來到了化州市公安局參加認親活動。

分別了20多年的這一家子,終於團圓。「盼了整整27年,孩子終於找到了。你們不愧是人民的好警察,真的是太感謝了!」在認親現場,楊友躍和鍾正萍不停地對辦案民警說。

男童跨省找媽,開始踏上20多載辛酸尋親路

在認親活動的空檔里,記者採訪了謝培東和他的親生父母,簡單了解了這個家庭27年的那一場變故,以及他們在尋親路上的坎坷和辛酸。

「記得那天我自己坐公交車去火車站,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扒上一列開往廣西的火車,我就是想去找媽媽。」謝培東說,我記得自己叫楊璽,父親叫楊友躍,母親叫鍾正萍,家裡還有一個比自己年紀大許多的哥哥。

早已過而立之年的謝培東滿臉滄桑。他依稀記得,在火車上,全靠其他乘客分享的食品填飽肚子。當火車停靠廣西南寧站時,他跟一個中年男子下車,並在當地住了好幾天。後來這個男子就把他帶到化州文樓鎮養父家中。養父獨自一人,沒有孩子。因為知道自己不是本地人,一直想回自己的家。他曾經去找過那位帶他來化州的男子,但是其已離世。由於小時候不想上學,沒讀多少書便輟學了,現在只能靠打零工謀生。

知道公安機關找到了自己親生父母的時候,謝培東直言,「當時很激動,興奮得睡不著,非常感謝民警為聯繫上我付出的辛勞!」

「我記得那天中午放工回家,太累了,家裡還沒做飯,所以叫娃娃到糧店買點面回來煮。1個多小時不見孩子回來,我們就出去找。他外公家裡,以及大街上、遊戲機室、車站、碼頭等全找遍了,都找不到,就知道我娃娃不見了!」楊友躍對當年孩子走失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已年過六旬的楊友躍回憶,1994年1月19日,時年9歲的兒子楊璽走失,他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後,自己和家裡的親友四處尋找,也曾向當地媒體求助。由於自己只是一名在建築公司工作的機修工,經濟也不寬裕,當時只能邊工作邊找孩子。那些年,自己為沒有目標的尋親之路,吃了很多苦,足跡遍及廣西、廣東等地,卻沒有什麼消息。「孩子是在我身邊弄丟的,這20多年來,一直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

今年10月份,楊友躍接到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分局田甜警官的電話,告訴他「孩子有消息了」。他又激動又高興,壓在心裡的這塊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我當時在廣西欽州,接到孩子父親電話說娃娃不見了。我氣得心痛不已,問他怎麼連個孩子都看不住?我的楊璽又聰明又機靈,就這樣弄丟了。那段時間我是以淚洗面,每天端起飯碗就想起我的孩子。」鍾正萍說。

鍾正萍的講述,解開了記者關於孩子為何要坐火車去找媽媽的疑惑。原來,鍾正萍當年和朋友在廣西欽州經營小生意,楊璽走失前,其父親曾帶他坐火車去欽州探望過她。

楊璽走失後,鍾正萍也迅速結束了廣西的生意,趕回重慶,踏上尋親之路。

「記得當時我們複印了許多的《尋人啟示》,專門趁著夜裡路人不注意,張貼到火車站、汽車站等公共場所。晚上家裡也不敢熄燈,怕孩子突然回來找不到家門。」鍾正萍說,由於自己是家中的獨生女,孩子的外公外婆對這個小外孫也是非常疼愛。害怕女兒觸景傷情,外公外婆把小外孫的相片全藏了起來。

鍾正萍表示,孩子的外公外婆前些年離世前,還念叨著這個不知去向的小外孫。現在孩子找到了,終於可以告慰兩位老人家。

後記

12月8日,在化州市公安局辦案民警的見證下,分別了27年的這一家子,經過粵渝兩地警方的不懈努力,終於團聚圓夢。

對於今後的生活,謝培東說,肯定要經常回重慶探望親生父母。養父帶大自己不容易,要盡些陪伴和孝順。自己儘量兩邊都多走動。

楊友躍和鍾正萍表示,尊重孩子的決定,他喜歡在那邊生活,他們都沒意見。只是希望已過而立之年的孩子能早點成家,找個伴互相照顧。

化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公安局長林海森介紹,化州公安在開展「團圓行動」工作中,以傳統和智慧新偵查打拐方法相結合,通過加強涉拐積案梳理和線索排查,全力偵破一批涉拐案件,查找解救被拐失蹤婦女兒童,切實維護婦女兒童這一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化州市公安局共偵辦涉拐案件線索4宗,梳理涉拐積案18宗,䃼錄「打拐系統」父母信息、血樣80多次,摸排疑似被拐兒童采血140多人,協助外地摸排采血近30人。截至目前,通過「打拐系統」比中並成功解救失蹤兒童8人。

通訊員:黃海櫻 麥田田

編輯:嚴志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0505962_12073738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