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歷】11 月 26 日,宜抱團

2023-11-26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單向歷】11 月 26 日,宜抱團

以色列的大屠殺文學在作家亞伯拉罕·耶霍舒亞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是停滯在「受害者文學」。

這樣的文學情境容不得讓敘事能夠深層次展開的灰色地帶,一切都必須黑白分明。雖然主題是為受害者伸張正義,但受害者卻被扁平化為等待屠宰命運,悲慘而模糊的臉譜。

耶霍舒亞說,這些故事裡只有「指責者和殺戮者,德國人和猶太人的衝突。但它並未處理猶太人他們之間的關係」。

《辛德勒的名單》

一部小說遺失了它的主體,讓最重要的角色淪為敘事的工具,尤其對於以人道主義為底色的大屠殺文學而言,可以稱得上糟糕。

耶霍舒亞認為,是時候走出受害者敘事,向內敘述當代真正的以色列問題。

五六十年代以來,大量東歐猶太人遷入以色列,由於與本土居民之間的文化裂縫,他們在社會中並未得到友善的對待和接納。

本土化問題的湧現,內部文化衝突的加劇,需要以色列作家留下他們思考的時代筆錄。

這不僅要求以色列作家要將習慣於凝視過去的目光放回當下,還要求他們「忘記」作家的身份,忠實地投入觀察者與思考者的行列中。

「我發現,描寫作家的寫作已成為許多現代作家的主題,可我認為這是個虛弱的信號。作家不應絞盡腦汁地問自己:下本書要寫什麼主題,該如何更新自己。」

亞伯拉罕·耶霍舒亞

當被問及認為以色列人的寫作會走向何處時,耶霍舒亞給出了樂觀的回答:

「移居者的主題如今開始得到出自原社區的作家的詳細描寫。民族化的寫作更加本土化。我認為,嘗試或假裝嘗試為整個社會發聲的作品會越來越少,處理特定群體經驗並深入挖掘的本土化寫作會越來越多。」

單向貓歷 · 2024首發

接受來自小貓麼麼黑的精神投喂

點擊直達

單向歷 衍生周邊

拼貼詩盲盒

點擊直達

單向歷 靈感提示詞

激活大腦通路

點擊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