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同台,這新台劇車速夠快!

2022-07-20     電影鋪子

原標題:女神同台,這新台劇車速夠快!

雨夜,母親失蹤。

大女兒去警局報案。

二女兒推開家門發現男友正和別的女人情趣Play,女人身上還穿著她的制服。

而此時,她們的母親正在山林里,與有婦之夫擦槍走火……

以上令人瞠目的片段,來自網飛最新台劇的第一幕。

短短几分鐘,信息量爆炸。

賈靜雯、柯佳嬿飾演姐妹,吳慷仁全裸出鏡,18禁大尺度……

圍繞這部劇的幾個關鍵詞,讓它在開播前就備受期待。

然而上線後,口碑兩極分化嚴重。

喜歡的,說它有笑有淚,瘋癲又溫暖。

失望的,直呼「卡司詐騙慘案」。

今天,鋪子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媽,別鬧了》

改編自作家陳名珉小說《我媽的異國婚姻》。

劇名《媽,別鬧了》中的媽,指的是主角王玫玫女士(比莉 飾)。

在丈夫去世幾年後,年過60的家庭主婦王女士,開始投身各種相親活動,致力於把自己嫁出去。

與其賴著兩個女兒過完餘生,不如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與傳統的母親角色不同,王玫玫為人活(瘋)潑(批)熱(好)情(色),滿口虎狼之詞。

隨手截圖感受一下。

除了為自己尋找第二春,她日常的主要任務還有催婚兩位女兒。

大女兒陳如蓉(賈靜雯 飾)。擁有國文老師、言情小說家雙重身份,父親離世後扛起家計,年過四十依舊單身。

不愛捯飭,不善表現。戴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將自己包裹在素色的寬大T恤中,連穿涼鞋都要配厚棉襪。

一副對愛情不信任不嚮往的清淡模樣,心底的慾望卻都從自己筆下的小說中傾瀉出來。

二女兒陳若敏(柯佳嬿 飾)。

炸雞店小店長,戀愛腦+酒癮患者。

為包養渣男欠下一屁股卡債,慘遭數次劈腿後依然與對方藕斷絲連,分分合合。

兩個「不爭氣」的女兒,讓王玫玫頭疼不已,整日嘮叨抱怨。

為了堵住母親的嘴,如蓉提議在家裡發起一場「誰先找到結婚對象」的比賽,劇情也就從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競速中展開。

母女三人不同個性與愛情觀的碰撞,帶來不少笑果,而比賽的結果,也因為有真人真事的打底而毫無懸念——

最終,王玫玫女士大獲全勝。

她的結婚之路,也串聯起一系列社會議題,比如殺豬盤,中老年婚戀、網購,霸屋租客等等……

在這一過程中,她們也各自找到了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方式。

在稍顯老舊的三觀與浮誇的風格之下,劇集有著走心的內核——人生的離別和開始

父親走後的五年,母女三人始終沒有走出陰霾。

越想向前走,就越是被困在原地。

母親孤單難耐,開始報復性相親;

大女兒想擔起家庭重擔,身兼多職,束手束腳;

小女兒則整日酗酒、渾渾噩噩,與渣男糾纏不清。

三人之間摩擦不斷,爭吵中,總是把「要是爸還在」掛在嘴邊。

從穿插全劇的點滴回憶和陳父留下的日記本中,我們拼湊出一個近乎完美的形象:

因為原生家庭不幸,陳父不願重走父母的老路,因此對妻子百依百順,百般寵愛。連如蓉和若敏都打趣「媽媽是爸爸的大女兒」。

走路永遠跟在妻子身後,因此總被王玫玫抱怨「走太慢」、「別人的丈夫都走在妻子前面」。

聽到這樣的數落,陳父也不發火,好脾氣地解釋這樣可以替她注意腳下的危險,以防絆倒;可以觀察她的狀態,精神飽滿就加快腳步跟上,疲憊就找個歇腳的地方。

而且他了解她的個性,想往哪走一向都自己決定。

丈夫的「縱容」讓王玫玫肆意妄為。

而對女兒們,也同樣傾注了全部的關愛。

如蓉鮮少流露內心,父親卻總能捕捉到她寫進小說中的情緒。

送女兒去學校上班時,目送她走進校門,看到周圍的學生向如蓉問好,他十分欣慰,也學著學生的口吻,喊她「陳老師」。

若敏成績平庸,不像姐姐擁有那麼多獎盃獎狀,唯一收到過的獎勵是爸爸送的小熊。

而他也會照顧女兒的敏感,記得不要把女兒的童年玩偶丟進洗衣機。

相比一生要強、自我意識過剩的王玫玫,溫暖細膩的父親像一塊海綿,包容著家中的吵吵鬧鬧,打點著家人的大事小情。

也為劇集貢獻了不少淚點

父親驟然離場,生活的天平傾斜。

三個「女兒」需要快速成長,重新找回平衡。

接受無常即是日常,為失序的心靈重建新規律,每個人都有自己告別的方式與步調。

在鋪子看來,劇中三位女性一直把亡夫/父掛在嘴邊,並非對父權的依賴,而是一場艱難告別的外化呈現。

對王玫玫來說,恨嫁與催婚,某種程度上是新生活的隱喻符號。

不少打低分的觀眾提到了劇中的女性覺悟。

但事實上,女性的覺醒並非是去鄙視想結婚生子組建家庭的人,而是尊重每位女性選擇的自由,與她們為之行動的魄力。

身為上一代女性,王玫玫將婚姻作為獲得幸福的目標,可以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她並沒有為了結婚選擇將就,反而是最挑剔的那一個。

吝嗇的,懦弱的,油膩的,不尊重女性的,想找免費終身保姆的,統統pass掉。

在第一場婚姻中,她沒有失去自我,在以後的日子裡,也從未打算為婚姻放棄自我。

而她對女兒們的催婚也並非出於傳統意義上的封建思想和面子原因,而是出於一種樸素的關心:希望女兒們能擁有新生活,不落得孤單。

第二集中,為了贏得那場求偶比賽,如蓉找來學校的女同同事來冒充自己的女友,豁達的王玫玫也很快同意了這門親事,

還曝出金句:「也好,同性戀人少,競爭又小。」

在本土相親失敗後,王玫玫將徵婚的觸手伸向國際,

不會社交網站,就耐心在電腦前摸索;

不懂英語,零星的單詞加上body language也能交流;

臉上的褶皺並不影響她在鏡頭前精心打扮,自信放光芒。

在得知浪漫的英倫之戀是一場「殺豬盤」後,她也能毅然決然地抽身,再投入下一段戀愛。

感覺對了,全情投入;感覺不對,瀟洒轉身。

靠著僅會的幾句英語,隻身飛去澳洲。

遭遇歧視時,不卑不亢,正面硬剛,

憑一己之力,嗨翻全場。

用中國大媽特有的強大氣場,

幫男友趕走了拖欠房租的老賴一家。

她吵鬧咋唬、霸氣強悍,特別能折騰。

但這種折騰,其實更像是一股旺盛的生命力

也是王玫玫的可愛之處。

與母親的再婚之路並行,劇中最有趣、有懸念的部分,鋪子認為是如蓉的感情線。

面臨交稿壓力,才思枯竭的她到便利店尋找靈感,偶遇了學生時代的男神學長(吳慷仁 飾)。

一別多年,學長還是那麼完美。性格溫柔,身材修長,笑容迷人,最關鍵的是,學長也還單著。

學長看著如蓉,過往的記憶被打開,原來他早就對如蓉印象深刻——他記得如蓉寫小說,也記得她即使穿涼鞋也會穿著襪子。

一段浪漫的戀情就此發生。

在兩人神速發展,春心萌動的同時,如蓉也察覺到了學長的不對勁:

溫柔中總有一絲詭異,迷人中還有些許變態……

到了第九集,我們才發現原來學長的詭異以及故事發展的不自然,都是敘事詭計設下的陷阱,這裡鋪子就不做劇透了。

在風格上,《媽,別鬧了》有點類似《媽的多重宇宙》,用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和畫風推動劇情,色彩絢麗,腦洞也算有創意。

王玫玫閨蜜小金在葬禮上擺了自己黑幫大姐半裸武士刀形象的巨幅遺照,

不起眼的家政阿姨可以是色眯眯的鐵T,

白髮蒼蒼的隔壁大爺是網絡知名的遊戲高手,

如蓉身為小說家,總是大開腦洞,將身邊事代入進小說情節。

這些小設計,都增加了劇集的趣味性。

但說實話,這部劇之所以口碑兩極,是因為槽點也實屬不少。

首先是劇本台詞,語言貧瘠。

「姐姐你真的好強!」

「哪裡強?」

「不管,你就強!」

「想要贏先要學會輸。」

「為什麼?」

「反正你只要記得,想要贏先要學會輸」

……

作為一部喜劇,笑料爆梗平平無奇,台詞的節奏感也沒有拉起來,角色之間的對話經常給人一種冷場的感覺。

為了強調與過去告別的主旨,

莫名其妙就來一句「你又不是爸」,「要是爸一定不會blabla」。

全劇充斥著「爸爸爸」、「嫁嫁嫁」,

讓人不得不對編劇的語文水平產生懷疑。

其次是劇情上衝突的刻意製造。

劇集涉及的議題不少,但編劇架構功力似乎不足以支撐表達的野心。

於是每到一個主題,就多製造一層矛盾,強行衝突。

人物行為沒有鋪墊呼應,也難以自洽。

比如前面展示老年人相親困境時,王玫玫還多次強調自己財富自由,存款豐厚。

到了後面幾集,為了引出之後的母女和解,強行讓母親因為錢的問題與女兒矛盾激化,硬是變成了「花錢要看女兒臉色」,

指責女兒「交不出生活費」、「煩死親爹」,

後面更是直接一把菜刀丟向女兒……

為這點小事母親沖女兒扔菜刀,是可以送進深井冰院的程度了,如果當作一個搞笑誇張的處理方式還好,劇集居然以此為矛盾中心,上演了一場鬧劇。

讓家庭強行分崩離析之後又生硬地和解,最後又生拉硬拽地強行上價值,來了一串排比收尾:

「這把刀,切出了一份默默的祝福,給最親的卻又最遠的人。

這把刀,切出了一份驚喜的感謝,給最怕被忽視的人。

這把刀,切出了一份奇特的情誼,安慰受傷的敵人……」

其中邏輯看得人滿臉問號。

總之,作為一部卡司強大,題材新穎,原著打底的劇集,開播前觀眾已將期待值拉滿,最終成片完成度卻不算高,有些遺憾。

不過劇集充斥著笑笑哭哭,葷素不忌,1.5倍速當作下飯劇看個熱鬧也未嘗不可。

11集看下來,在浮誇鬧騰、滿滿的吐槽欲中回過神來——可惡,還真的被它暖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c611050dc6be113ab5b60f57da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