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將江湖
春節即將來臨,除了走親訪友、吃團圓飯,還有一件事也是很多中國人增加年味兒必不可少的選擇——打麻將!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三缺一
人生最大的孤獨,是一缺三」
中國人民對麻將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逢年過節打麻將、周末小聚搓麻將,甚至聊事談合作也能約上打幾圈,四川麻將、廣東麻將、南京麻將、蘇州麻將......光打法也有幾十種,一般都用地名前綴來區分不同的麻將規則。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麻將!
中國麻將的起源
麻將本身變化無窮,魅力無限。一百多張牌里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東西南北風」代表著方位,也暗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春夏秋冬」代表了四季更替的時間規則;「中發白」則蘊含著「天地人」三界;麻將中的筒子、萬子和條子牌一共108張,「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更是代表著天上的星宿。
胡適曾言道:「日本人的國技是相撲,英國人是板球,美國人是棒球,中國人是麻將。」
現代麻將傳統牌型
在歷史的長河中,關於麻將的起源卻零星半點語焉不詳。麻將究竟是何時興起。又是如何演進的呢?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蔡豐明從瑣碎的史料記載中,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和考證之後認為:「現代麻將起源於古代的一種稱為『六博』的遊戲,但從『六博』到『麻將』的演進是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根本上來說,現代麻將遊戲的最終定型,是在相繼吸收了包括六博、葉子戲、馬吊牌、默和牌等古老遊戲的諸多元素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
《六博對飲圖》
是從江蘇銅山縣台上村出土的漢畫像石上拓下的,其中就詳細刻畫了樽、勺和耳杯的樣式及使用方法
圖源:《中華遺產》2010年02期
現代麻將最早起源於古代的「六博」,早在夏朝時就被創製出來了,在歷史的演變中滋生了麻將遊戲中的骰子。葉子戲是一種古老的中國紙牌博戲,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於漢代,被認為是撲克、字牌和麻將共同的鼻祖,是世界可考究最早的古代撲克牌雛形。
到了明清時期,樣式及打法基本完善,開始流行馬吊牌。最初興起與江蘇崑山一帶,這已經有了麻將牌的雛形。大家可能能在古裝劇中看到過馬吊牌遊戲的場景,經常是幾個婦人湊一起打馬吊嘮嗑。
87版《紅樓夢》中打的可能是馬吊牌
到了現代,關於麻將起源的說法就更多了,「寧波起源說」就認為:筒子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餅子」,源於海船上的桶;條子牌,源於船上的纜索和漁網;萬子牌,則是代表錢;而東、南、西、北風,則代表航海的方位或者風向。同時還有一種說法:「餅」指的是船上常吃的主食米麵圓餅;「條」指捕撈的魚之條數。
20世紀30年代
中國都市裡的廣告招貼畫上
已經出現女子們玩麻將的場面
圖源:《中華遺產》2009年02期
總的來看,麻將來源吸收了民間很多種棋牌類遊戲的精華,一步步順著歷史的變遷以及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如今深受喜愛的中國傳統遊戲。
豐富的麻將文化
俗話說: 「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可想而知,麻將在中國儼然成為了一種流行最廣、影響至深的活動。不同的地域,也因為文化不同,衍生出了極其豐富的麻將規則。
四川麻將
規則
四川算是麻將大省,各個城市的麻將規則也不太一樣。拿成都麻將來說必須缺一門,且只有筒條萬三種牌。常見的玩法有血戰到底和血流成河,前者是每人可以胡一次,三家胡或者摸完所有的牌之後結束,後者是每人可以胡多次,所有牌摸完之後結束。
天府之國的成都,大街小巷最多的是茶館,當地人去茶館喝茶也不僅僅只是喝茶,一般都是朋友聚會打上幾圈。
茶館一隅,人多是打麻將
當夏日天氣炎熱時,也會把 麻將桌搬到水中或者洞穴陰涼處,基本避暑也能打上兩圈。更有傳言,地震來了,四川人擔心的是別把好牌抖沒了,這也能看出四川人喜愛麻將多麼瘋狂。
周末橋底約著喝茶打麻將
重慶麻將
規則
麻將牌只有筒、條、萬三門;不需要缺一門才能胡牌;不能吃牌;胡牌時有槓加分;最後四張必須能胡必須胡;黃莊要查叫
四川的兄弟城市重慶,同樣把麻將玩出了花樣,開闢了水下麻將活動。當連續多日的高溫籠罩重慶主城城區,愛好潛水的麻友們為求清涼,竟將麻將桌搬到了水下,打起了「血戰到底」的成都麻將,嗨翻水底。
技高人膽大,水下麻將
廣東麻將
規則
廣東麻將有數種流行的規則,目前廣東地區流行的主要規則便是雞平胡、推倒胡、新章、老章這四大派系。雞平胡規則是普及最廣、最為流行的打法,講究雞胡、平胡、爆胡,打法簡單節奏快速。
《家有喜事》劇照
比起四川人和重慶人,廣東人更講究一個風水氣勢,而且好像格外在乎輸贏。比如最忌諱別人拍肩膀,手氣不好的時候就去洗手間洗洗手,將霉運洗掉等等。
廣州老街居民悠閒打麻將
國標麻將
規則
競技麻將,餅條萬、字牌、花牌均有,摸到花牌時將該牌擺出來並從牌堆最後摸一張。可吃可碰。共有81種番型,最高88番。玩國標麻將需要對眾多番型熟悉。
國標麻將的規則為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於1998年7月所制定。其後在眾多國際及國內麻將競賽中應用,故被稱為國標麻將。 麻將正式成為一項國民體育運動。
2012年10月28日,重慶
舉辦了「第三屆世界麻將錦標賽「
吸引多為外國麻友積極參賽
此外還有著一個屬於競技麻將的國際性組織—— 國際麻將聯盟,它於2015年7月成立,其創始會員分別來自五大洲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隨後便在當年10月的海南三亞,主辦了一場 首屆世界麻將運動會(簡稱「世麻會」),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競技麻將愛好者參與,是史上參賽人數最多的世界頂級競技麻將賽事。
光有體育項目,沒有專業認證的運動員可不行!
這不,就在2022年11月5日,國際麻將聯盟和中國棋院杭州分院共同成立了麻將運動技術等級評定中心,同時出台了《麻將運動技術技能等級評定管理辦法》, 任何一個年滿18周歲的普通麻將愛好者都可以註冊成為麻將項目運動員。
「麻友」也可以當運動員了!
麻將其實還有很多好處?
麻將作為一種需要動腦筋的棋牌遊戲,雖擁有深厚的中國文化,但至今仍受到很多世人的冷視甚至痛恨。這主要歸咎於它長以來被視為一種害國害民的賭博工具,但其實,這卻是對麻將文化本質的一種褻瀆。
「麻將本身的文化魅力無窮,把麻將用於賭博,乃人的問題,而非麻將之過」世界麻將組織主席于光遠先生曾說過這句很中肯的話。
成都一商場舉行麻將比賽迎新年
逛街市民擼起袖子就上陣
適當打麻將,真的有好處。這也絕對並非胡說,喬治亞大學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雜誌 10 月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打麻將可能有利於促進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打麻將是一種打發時間的休息手段,同時也是一種社交手段,很多中老年人經常通過麻將結識朋友,增加溝通,很好地豐富了生活,減輕了孤獨感,抑鬱的風險自然就降低了。
重慶涪陵:小鎮舉辦水上樂園 市民清涼迎夏日
其實適度麻將娛樂的好處還不止一個,麻將也屬於一種腦力遊戲。一項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新研究表明,通過打牌、猜謎等刺激性遊戲來保持大腦活躍,可防止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時間延長 5 年。打麻將時,參與者頻繁的摸、切、碰牌,集中思考打什麼、胡什麼,同時做到手腦並用, 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
浙江寧波:長壽村裡的高齡「麻友」
2017年 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執委會會議正式將麻將確立為繼 橋牌、西洋棋、圍棋、象棋和國際跳棋之後第六個國際正式智力運動項目。
麻將走出國門
在國外,搓麻將成為了一種熱門的社交活動。為了讓外國人搞懂麻將的各種規則,一些創業者建立了針對老外的麻將速成班,越來越多的老外積極報名學習。
甚至在國外主流視頻網站上,還有各種麻將教程,觀看量都在幾十萬至上百萬次,老外屬實把麻將當成課程來學習的。全中國如果配上「九億麻」的大比例,國人都可以去當外教了。
英文版簡易麻將教程
據日本學者考證,1909年,一位在中國當過英語教師的日本人名川彥作首次將麻將帶回日本,到1925 年左右, 麻將在日本已經相當流行。如今在日本電影、動漫界、遊戲界等,均能看到麻將的元素。
《天才麻將少女》中的高手對決
其後在上世紀20年代,一位在蘇州美孚石油公司工作的美國人約翰·巴布考克將 麻將帶入美國,將麻將的英文名譯為「Mah-Jong」。此後,麻將熱在美國興起。在外國,打競技麻將還特別正規,有俱樂部,還會舉辦錦標賽吸引全球麻友相繼參賽。在2018年的歐洲麻將錦標賽中,前20名全部是歐洲人。中國隊僅獲得第37名,鎩羽而歸。
麻將不僅是娛樂益智遊戲,更承載了獨特的中國文化,是一種寶貴的國粹,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了解到了悠久的 中國文化。
新春佳節就要來到,一年一度的中國全民麻將錦標賽已經打響,附上一則網絡上流行的萬能公式(方便更快地融入家人朋友的歡樂中):
m*AAA+n*BCD+EE=胡牌
(m、n取任意自然數)
曾有大學數學教授對麻將桌上擲骰子坐莊的機會是否均等,展開了數學機率學計算。結果驚奇發現,無論如何都沒辦法保證四人坐莊的機會均等。所以打麻將就是要看一定的運氣成分,一些人就是運氣好 (特別是新手)。
【參考文獻】
[1]馬惠娣,探尋麻將的DNA.《中華遺產》,2009年02期.
[2]黃英,書香海味麻將館 寧波天一閣麻將陳列室.《博物》,2009年10期.
[3]馬惠娣,麻將:走進中國的捷徑.《中華遺產》,2009年02期.
[4]程漢波,朱華偉.麻將桌上一個機率問題的初等解法[J].數學通報,2022,61(08):55-57.
[5]彭麗蓉,趙海璐,甘春晏,劉潔,陳俊宇.一種大眾麻將計算機博弈的胡牌方法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1,35(12):127-133.
[6]陳益.麻將的起源[J].尋根,2012(01):48-50.
[7]楊靜茜. 麻將源流考[D].雲南大學,2011.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廣平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