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視頻漲粉1400多萬,這樣令人驚嘆的粉絲轉化率,在一個名為「張同學」的自媒體視頻創作者身上實現了。人民網公開表揚「張同學」,讚揚其用專業的手段記錄真實的鄉村生活將鄉村魅力展現在大眾面前,這是具有正能量的視頻內容,值得學習和發揚。並呼籲越來越多的「張同學」出現。
那麼「張同學」是誰?在短視頻中,他是來自遼寧營口農村的大齡單身漢。單從內容來看,他的短視頻很簡單,就是記錄自己每天的鄉村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掀開碎花窗簾看看天氣。
在張同學作品的評論中,能夠看到特別多的用戶情緒,也能發現其掌握了流量密碼,共同組成了這次事件中值得品牌關注的內容。
01
精準切割賽道,塑造成功IP
記錄鄉村生活題材的視頻在網上非常多。張同學火了之後,不少人把他和李子柒做了對比。李子柒把單調、辛苦的田園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讓人看完羨慕不已。可張同學恰恰相反,他的視頻風格簡直糙到不能再糙,可就是這種磕磣到了極致的內容,卻因為過分真實,讓無數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從營銷的角度看,張同學切割了一個賽道,那就是:東北單身漢農民。也就是他對外營造的IP,想必這種IP的戰略定位也是經過了調研分析的。一個成功的IP即意味著它的吸流能力、帶貨能力、變現能力都是頂級的。
社交媒體改變了信息交流方式,品牌推廣從高高在上的、點對面的傳播模式,轉變為平等的、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在微博、微信或者抖音上,一個品牌就是一個人格標籤,從某種意義上說,過去是強勢品牌「神與人」溝通的時代,現在是「人與人」溝通的時代,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智能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導致品牌人格化的外延進一步擴大,深度進一步被挖掘,滲透擴展到營銷的方方面面,也就形成了今天的人格化營銷。
所以「張同學」以人為本的IP打造是非常成功的。現代人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對於一個真實的農村仍有那種懷念和好奇,所以不管張同學拍攝場景是屋內還是屋外,都比較真實,像極了我們目前對農村的認識,起床、喂雞、干農活、趕集市……這些都是樸素的鄉村生活的縮影,從而引發了網友們真實情感共鳴,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效應。
02
鏡頭直擊人心 細節細緻真實
張同學真正的技術是每個細節做的足夠細緻真實。
有專業人士對他的視頻剪輯進行了分析,以《青山高歌》為例,一個7分鐘多的視頻,共有290多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2.27秒,堪比好萊塢大片。好萊塢快節奏大片每個鏡頭的長度也不過3-4秒,奧斯卡最佳剪輯獎《諜影重重3》的鏡頭長度做到了2秒以內。
大量快鏡頭的好處是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呈出現更多的內容,節奏緊湊、連貫,讓人看起來不累,在不知不覺中整部片子就看完了,而看完後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圖片來源:張同學作品《青山高歌》部分
雖然張同學的視頻明顯經過設計,但絕大部分受眾直觀感受下,體驗就是覺得那是真實的。農村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城裡人仿佛看到了以為的農村生活。幾乎所有普通人,都能在上面或多或少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03
流量紅利下 生命力如何持續更久
爆火了以後,如何讓生命力持續得更久,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品牌DTC的內核是以用戶為中心,內容碎片化時代,內容形式需更觸達人心。結合張同學的成功,我們認為,「以用戶為中心,結合事件、環境、區域特點營銷,才能抓住更大流量」;「用戶生產內容」(UGC)越是貼近用戶的真實生活,越直擊人心,爆款潛力無限。
除了張同學本身具備爆火的原因外,抖音平台的熱推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目前抖音對三農、農村領域的內容有更多的流量扶持,因此從這方面來,張同學是掌握了一些流量密碼,選對了賽道。
網際網路起伏很快,或許過幾天流量又會找到下一個爆發口,但他們留下的啟示卻是值得長久回味的。「張同學」最有價值的啟發意義在於,人們的審美口味其實是多元的,那些在創作譜系裡被自動過濾掉的場景,也是有價值的。那些平凡與普通,也值得一場轟轟烈烈的萬眾矚目,一次入木三分的價值重塑。
國人有懷舊的心理,「張同學」呈現的舊畫面、舊生活,通過新手段、新技術,讓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可能性,讓流量成為助力自身發展的一大增量。這也印證任何形式的經營發展都需要持續的創新能力以及接連不斷的精品輸出,一步落後,就步步落後,跟不上時代腳步就必然會被取代,這是新舊交替的規律,也是勢不可當的潮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7732114_10006380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