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一幅「詭秘」民俗畫,如今被故宮封藏,看明白的人沒幾個

2023-10-16     書法網

原標題:900年前一幅「詭秘」民俗畫,如今被故宮封藏,看明白的人沒幾個

900年前一幅「詭秘」民俗畫,如今被故宮封藏,看明白的人沒幾個

宋朝崇尚「寫意」風格,追求真實的景物展現,將心中的情感映射在墨色層次變化中,富有簡靜細膩之美,頗為天真自然,彰顯出素雅淡泊的氣韻,就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宋徽宗的《瑞鶴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基本都以山水花鳥為主,十分古雅妍麗,給人蕭散清幽之感。

不過宋代的繪畫並非都是如此,就像900年前的南宋畫家,李嵩繪製的民俗畫《骷髏幻戲圖》就頗為詭秘驚悚,畫面中一個男人坐在城牆跟下,手裡操控著細線用來擺弄一具小骷髏進行表演,這場驚悚的表演,還真吸引了一位幼童,好奇的盯著小骷髏看,想要前去撫摸它,在幼童身後的女子緊忙追著他。

想要阻止幼童的舉動,在男人身後也有一位女子,她面露焦慮跟哀傷,給懷中的嬰兒哺乳,從畫中男人攜帶的草蓆、紙傘以及最下方的貨擔來看,其身份應該是賣貨郎,在李嵩的生平畫作中,經常能看見賣貨郎,如今在北京故宮、台北故宮以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中,都有李嵩傳世的《貨郎圖》。

不過這幅《骷髏幻戲圖》中的賣貨郎極為不同,其身形也是一個巨大的骷髏,讓人看後頓感毛骨悚然,實際上這幅畫是展現家人間其樂融融的祥和氛圍,明代書畫家陳繼儒曾評價曰:「余有李嵩骷髏圖,團扇絹面,大骷髏提小骷髏,戲一婦人;婦人抱小兒乳之,下有貨郎擔,皆零星百物可愛。」

在歷史上對於畫中景物的解讀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畫中的骷髏以及婦人臉上的擔憂神色,是作者對百姓生活的憐憫,南宋時期受到金人的侵擾,百姓跟官員都處於壓抑苦難的生活中,社會制度呈現混亂之象,底層人民生活十分艱苦,就像畫中的賣貨郎四處奔波表演,來維持一家的生計。

黃公望曾為此畫題跋曰:「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尋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在歷史中也有部分人認為此畫表現家中歡樂的氛圍,富有生命輪轉的意義,例如清代陳撰曾在《玉幾山房畫外錄》中說:「骷髏而衣冠者眾見,粉黛而哺乳者已見。

與兒弄摩候羅亦骷髏者,日暮途遠,頓息五里墩下者,道見也。與君披圖復阿誰,見一切肉眼作如是觀」,在古人看來骷髏有著消亡、時光流逝的寓意,而小骷髏跟幼童的對視就像對於生死的提問,有著天地輪轉、生生不息的禪意,拋棄了外界世俗的煩惱,進入返璞歸真的逍遙自在之境,感受宇宙的虛實對立。

通過畫面的動靜、陰暗變化,對於生命存在的意義跟世事無常的流轉,產生辯證客觀的認識,讓人越品越感深奧,雖然這幅畫的真實含義一直眾說紛紜,從古至今能看懂的人沒幾個,但是其藝術價值的獨特性也毋庸置疑,擁有歷史參考意義,如今被封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中,曾在2002年跟2007年於國內進行過展出。

您對這幅《骷髏幻戲圖》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3f6b61dd95aa4a60d5e601182320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