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學說話時用"兒語",家長該不該用"兒語"回應?家長別大意

2020-06-18     鯨魚奶媽

原標題:嬰兒學說話時用"兒語",家長該不該用"兒語"回應?家長別大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這麼一個場景,在一個兒童遊樂區,很多小孩子都聚在一起嬉戲打鬧,而其中有一個家長看了一下手錶時間,找到自家孩子所在的位置,走過去來到孩子的身邊,蹲下身子對孩子說:"寶寶,天色已經很黑黑了哦,媽媽發信息說已經在家做好了飯飯,我們呢,今天就先不玩球球啦,等明天再來玩好不好吖?"

孩子聽到了家長的話,抱著手裡的玩具球,搖了一下頭,臉上帶著委屈巴巴的表情,奶聲奶氣的說:"不要,人家還想要玩球球,肚肚不餓,還不想吃飯飯。"

單純的聽這段對話,是不是感覺到親子間的相處氛圍十分的溫馨?尤其是家長的語言表達方式也表現得特別親近,其實這種帶有疊字且通常使用在同孩子進行交流的語言,就是我們常說的"耳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見到"兒語"的使用現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是年齡尚小的幼童,在於其進行語言溝通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採用"兒語"的表達方式。

而孩子也表現出對"兒語"表達的青睞,在表達效果上也更適用於幼童,但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學習階段,家長們對於"兒語"的使用時間和頻率也是要多加慎重的,因為如果超出了使用時間範圍,還依舊選擇用"兒語"來和孩子進交流溝通,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可能也是不容小覷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兒語"的使用時間範圍還有使用頻率上都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過度使用"兒語"可能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家長們在這些問題上可千萬不要大意了!

一:為什麼會使用兒語?

在選擇為人父母后,我們便自願選擇承擔起一份養育的責任,孩子降生之後,我們便要對其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而本身,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狀況也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在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在孩子養育引導問題上,家長花費的時間精力也是越來越多。

尚在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變化是最明顯的,幾乎每隔幾天都有明顯可見的成長變化。

而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引導孩子學習簡單的發音和說話也是家長非常注重的,即便是當孩子含糊不清的發出音節的時候,家長也可能激動地喜極而泣。

而到了孩子身體發育到一定階段,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一個小小突破的時候,家長這個時候大多會更加注重使用專業的語言啟蒙方法,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藉助模範能力來進行學習大人的發音,或者是經常給孩講一些幼兒故事來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而一般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多會不由自主的採取疊字的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記憶效果,比如說:吃飯飯、喝水水、小狗狗、睡覺覺…

這種不自覺的疊字語言表達,其實就是兒語表達形式的一種。

疊加的字、誇張的語音語調、可以放緩的語速以及搭配上生動的表情,共同構成了低幼兒童的語言交流方式——"兒語"

二:兒語使用的利與弊

在兒語的使用問題上,我們首先要說明的是,並不是說兒語的使用就是錯誤的,這主要還是要針對孩子的年齡情況與語言發展程度。

而總結來說,兒語使用利與弊大概有以下幾方面需要家長們了解:

1.有利之處

在孩子語言學習的初期,越是重複的語言表達方法孩子的學習接受能力可能越好,因此把文字疊加起來會加深孩子的印象,俗稱"電報句"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如果直接採用大人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許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學習困難,從而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兒語的使用讓孩子學會把詞彙聯繫在一起進行表達,這樣的學習方法更適合他們現在的能力基礎。

其次,語速的放緩也更有利孩子聽得清楚且減緩緊張感,高昂的語音語調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繪聲繪色的表達則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更加投入到家長們所營造的語言學習氛圍中去。

2.弊端之處

為什麼"兒語"會被稱為"兒語"?其中的"兒"字就是說明了這是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表達方式,但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是不斷發展的,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提高。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已經上了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說起話來卻還總是帶著疊字音,難免會別人感到難以適應,同時站在一個大環境下,也會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雖然也提倡堅持自我獨特發展,但是換在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人的語言表達習慣也是影響到其他方面的,比如書面文字表達。兒語的使用會打亂孩子的正常說話和表達方法,這些錯誤的語法會讓孩子形成習慣, 從而不由自主的在書面文字上也展露出來,這都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所以說,在兒語的使用上,家長還是要多加慎重,因為大多情況下孩子在五歲的時候就會形成母語語法的表達習慣,在這之前家長就要及時的改變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訓練方法,儘可能避免兒語使用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三:兒語使用的"正確打開方式"

1. 嬰幼兒時期

· 注意結合面部表情表達

在孩子而嬰幼兒時期,耳語更加適合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這種表達方式對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更有效率,孩子也更加容易接受。

但是要注意,在這個時期家長在使用兒語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結合面部表情,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更好的理解,會通過你的表情知道應該做什麼以及哪些事情不該做。

· 增強孩子記憶

孩子兩歲前說話大多是以單個字為主,甚至有的時候僅是擬聲詞,而擬聲詞本身就是重疊的,這個時候孩子的印象就會加深。

同時,擬聲詞也更有利於強調發音,家長們可以通過借用擬聲詞來幫助孩子加深記憶提高判斷和分辨能力。

2. 幼兒時期

· 耐心很重要

孩子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在讀音上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有的時候自己會自言自語或者說出一些含糊不清、顛三倒四的句子。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一些耐心去聽孩子進行表達,多引導和鼓勵孩子。

注意千萬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更不要取笑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再次進行嘗試,然後通過較為幽默輕鬆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理解和認識到自己的語法表達錯誤,也更有效果的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 適當的減少耳機使用頻率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兩歲的時候都是會迎來語言爆發期,這個時候就要有意識的減少兒語的使用頻率。

中科院兒童成長發育測評語言的一項測試內容表明,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聽懂一些常見的關聯詞了,等到兩歲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這些詞彙。

所以說當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家長就要適當的減少兒語的使用頻率,鍛鍊孩子語言組織邏輯表達能力,這樣才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語言能力發展。

孩子學習說話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千萬不可急於求成,要多一些耐心和細心去引導孩子慢慢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鼓勵孩子大膽發言,多帶孩子進行外界接觸交流。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t_2xXIBfGB4SiUw9B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