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御財富:你知道理財和投資嗎?他們有什麼不同?

2019-09-18     融御財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理財,「理財到底是什麼?」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先理清投資和理財的關係。

1.融御財富:理財不全是投資

小夥伴們拿出一部分錢買股票、買基金、買股權,獲得了更多的收益,便以為這就是自己的理財計劃。

沒錯,你確實進行了理財,但這是你理財計劃中的投資部分,目標是獲得最大的利益。至於完整的理財計劃嘛,既包括你的資產配置,又包括你的負債配置,目的是讓你的財務更安全,收入支出更合理。

很多人拿著錢買股票、買基金,說「我如何理財」、理財就是錢生錢等等,其實大家都把理財和投資混淆了。

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個方面,投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理財注重資產的最優配置,要綜合考慮投資者的資產負債情況、風險偏好程度等,是為了更長遠的財務規劃。投資的結果是得到了收益或者損失,而理財是長遠地考慮,為了使未來的生活有質量。



2.融御財富:理財不光是賺錢

決定一個人財富的是一個人的「支出」,而不是他的「收入」。理財應從消費著手,從省錢開始,要「量入為出」,合理管理現金流,不能繃得太緊,否則就會出現財務危機。

「收入」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攢下」的才是你的財。

3.融御財富:理財不是發財

天上可能掉餡餅嗎?答曰:「不可能,但可能掉鐵餅!」所以奉勸大家別老是幻想「一夜暴富」,還是踏踏實實做點兒理財的事兒,讓你的財務狀況更平穩。

外資銀行對理財的看法是:「理財不是讓你更富有,而是讓你永遠富有下去。」有沒有覺得灰常有道理!理財本來就是「掙錢」、「管錢」、「花錢」那點兒事,發財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4.融御財富:理財不能從眾

人家炒股,我也炒股,人家買基金,我也買基金。你這樣隨波逐流,財神爺怎麼會偏愛你呢?

例如,辦公室有人買基金賺了20%,回家後你就拿出錢去買基金。但等你去買基金時,有可能就掙不到錢了。理財的過程中被從眾心理控制了,就會出現盲目投資的情況。所以說理財要自主,要自己做財務的主人。

5.融御財富:理財不能沒有目標

猶太人說: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其實,正確的理財觀念並非以累積越來越多的財富為目的。在賺錢之前,都應該有一個大致的目標。我賺錢用來幹什麼?這便是理財的目的,理財只是為達到這個目的的一種手段。

常有人整天眯著眼睛考慮:「有沒有什麼辦法賺大錢」。越是這樣的人,越不容易賺到錢。

有人去問一位著名的富翁:「什麼是生財之道。」那位富翁反問:「我可以教給你,不過,你可否告訴我,你賺到錢之後,準備用來做什麼?」那個人說:「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發過大財。」富翁說:「那怎麼行!發財之後要到墨西哥的哥阿卡普可港去玩一趟,賺了錢以後要買房子、買汽車……預先有個詳細的目的,這就是賺錢的規則。」

要想賺大錢,成功的要訣是及早發現「賺錢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預先定好一個目標,再談賺錢的計劃。如果只是糊裡糊塗地為錢賣命,那又何談賺錢的意義?」

尤其是年輕人,必須給自己訂立賺錢之後的計劃,並學會用錢。當然,賺錢之後不一定完全按計劃行事,計劃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起碼的計劃是必要的。



6.融御財富:理財不是沒有風險

凡是投資都存在風險,只是風險大小不同罷了,人們通常說的「高風險高收益」這一說法並不科學,甚至有一些對人們的「誤導作用」。

投資者一定要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根本就不存在「無風險高回報」的事情。職業投資人看一個項目,首先關注的是「風險」,其次才是「收益」,不能合理控制風險就無法獲取收益;而業餘投資人看一個項目,首先關注的是「收益」,而對風險「極少關注」,往往導致「巨大的損失」。

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時刻緊繃「風險」這根弦,抵禦「高收益」的誘惑,避免冒不必要的風險,使自己遭受重大的損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sctRG0BJleJMoPMEM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