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徐坤到袁隆平:孩子「追星」的方式里,藏著他的未來

2019-10-18     清清茶

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水稻走來了。

上周發生在湖南農業大學的一場巨型粉絲見面會刷爆全網。

沒有濾鏡,沒有美顏,沒有特效,在這個流量當道的年代,就是這麼一位鮐背之年的老人,讓所有的媒體頭條都給他讓出位置。

人民日報官微發文稱:一位步履蹣跚的「90」後,被生龍活虎的「90後」「00後」追捧,追星追到田埂上,這種感覺,真的挺棒。

再來看看現場及網友的評論,感受一下那一顆顆膜拜的心。

誰說「90後」「00後」是垮掉的一代?這是在大學校園,莘莘學子的開學第一課!

不知為什麼,看了這樣的追星現場,總有種想流淚的感覺。


湖南農大劉啟定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把像袁隆平院士一樣的科學家作為明星來追捧,實際上是對他們精神的一種崇拜,這樣的追星可以多來一些!」

01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股韓流席捲而來。

電視螢幕都是長腿歐巴,頭髮蓬鬆,眼神迷離,透著慵懶風。

後來各種各樣的真人秀充斥螢屏,女生清一色的網紅臉。

而男生,實在看不出是個男生。

這是哪個明星?男的???確定???一眼看出男女,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這個我知道,現在當紅的**坤。


我追星?你可拉倒吧,真是閃瞎了我這個中年婦女的眼啊!

這妝容,這造型,弱弱地問一句:耳朵上是一圈耳環還是一根鐵絲?

無力吐槽現在所謂的明星,拿出手的作品基本沒有,全靠公司包裝,網絡炒作。

今天來個什麼頭條勁爆,明天來個小道消息。

總之有事沒事就得刷個存在感。

我朋友的女兒,一個初中生,是他的忠實粉絲,哦不,現在叫鐵粉。

滿屋子的貼畫,卡片,一走進去就感覺眼暈。

我問她這是男的女的,她直接就把握關在了門外。

除了聊她的偶像,其餘一切都不感興趣。

作業本上都是愛豆的名字,成績就不用說了,班級墊底。

一提起這事,朋友就頭痛不已。

要說追星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楊麗娟了。

「00後」估計都不知道,但「00後」的父母絕對是如雷貫耳。

楊麗娟從16歲開始瘋狂迷戀劉德華,放棄學業,一心追趕劉德華的腳步。

最可悲的是,她的父親居然賣房賣腎支持她去香港追星,未能達成心愿竟選擇跳海自殺。

十幾年過去了,楊麗娟已經回歸平靜的生活,但她的父親再也不會回來了。

單純的追星,演變成家破人亡,楊麗娟的心情估計只有她自己知道。

02

那孩子到底為什麼追星呢?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 偶像崇拜心理。

看看他們追的星,基本都是顏值在線,人氣爆棚。

男的英俊帥氣,氣場強大,能HOLD住全場的霸道總裁范。

而女的則個個清純甜美,嬌羞嫵媚,不是御姐就是傻白甜。

而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正處於對異性的懵懂,好奇,看到偶像劇里的愛豆自然瘋狂地迷戀。

2.追星是融入同齡人最快的方式。

你問老師講了什麼不一定都知道,但要問某明星的生日、血型等等一切八卦,必是一呼百應。

他們知道愛豆的一切喜好,知道哪裡有粉絲見面會。

手辦,愛豆,應援等等等等,這就是他們的共同話題啊。

這個無關乎好壞善惡,就是他們這個年齡特有的。

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就會被那些粉絲們鄙視,感覺真的沒朋友了。

想要融入這個團體,著實需要一番惡補。


3. 缺乏自信心,在追星的過程中尋找存在感。

看過一檔關於追星的節目。

有個女孩緊隨偶像的腳步,演唱會,粉絲見面會,拍戲現場,只要偶像所到之處,必有她的身影。

那狂熱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明星接機,組織應援會,演唱會現場方陣,儼然一個領頭人物。

她說:「我要從他的全世界路過。」

主持人撒貝寧一針見血地說:

「其實她最享受的不是哥哥遙遠的一個微笑,而是她在追星這個群體里的特殊位置,這種在粉殊的厲害的感覺,是現實中不能擁有的。」


正沒人在乎我,他們在乎的只有分數。

除了我的愛豆,不知道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他們整天罵我豬腦殼,我在他們眼裡什麼都不是。

……

這是幾個初中生的話。

家長陪伴的缺失,對孩子的一味否定,讓他們沒有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學習勤奮、克服自卑的階段。這個時期,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和讚揚,否則就容易把自己渴望得到的關注投射到受人仰慕的明星身上

03

孩子追星,明智的家長會這樣做:

這是正常的,家長要坦然面對

提起追星,老母親們都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大可不必談星色變。

想想我們十幾歲的時候,男孩看金庸,整天幻想能仗劍走天涯。

而女孩都是瓊瑤迷,天天為那虐人的愛情抹眼掉淚。

我們不也照樣該學習學習,該生活生活?

不要放大自己的焦慮,其實孩子真的沒我們想的那麼差。

知乎一讀者,高中時特別想去北京看偶像的演唱會,但知道要讀書,家裡條件也一般,根本沒跟父母提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居然主動提出讓他去北京。

為了不影響周一上課,還訂了往返機票。

要知道那個年代能坐飛機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他說:

那天演唱會的內容已經沒有什麼記憶了,但想起父母的開明至今還是很感動。

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其實他可能並沒那麼迷戀誰,只是你的反對更堅定了他追星的信念。

那天聽到一群熊孩子的話:與父母鬥智斗勇,其樂無窮!

得!老母親不跟你鬥了,他自然也就無趣了,反而覺得那個明星好像也沒那麼好。


和孩子愉快地聊聊明星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 想過:孩子那麼痴迷的偶像,到底是何方神聖?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當然,氣氛要融洽,搞得跟三堂會審似的,她還會跟你敞開心扉嗎?

最近老聽女兒唱一句:「雞你太美。」

「這是什麼歌?韓國歌手嗎?」老母親的好奇心又按捺不住了。

「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一句話懟得我一愣一愣的。

上網一查,原來就是「只因你太美。」

現在很多網絡語言都是這種畫風。

「怎麼醬紫?」

「灰常漂亮。」

「介個亞子。」

總結一下,就是口齒不清,不能好好說話。感覺無傷大雅,就隨他去吧。

網絡時代,總不能把一切都屏蔽了吧?

偶爾我也會用網絡語言和女兒聊天,你猜她當時眼睛瞪的有多大?

「哎呀,中年婦女也如此發什(fashion)了?」

「先說好,不文明的不能說,寫作文絕對不能用網絡語言。」老母親就這麼一點要求了。

「小囡,那首歌不就是什麼坤唱的嗎?是你的偶像嗎?」

「哎呦,人家現在最喜歡的是現現啦!」

現現?現現是誰?老母親趕快打開電腦。感覺髮際線越來越高了……


合理引導,榜樣的力量超乎你的想像

發現孩子追星,合理引導,偶像會成為最能激勵他的人。

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100米蝶泳決賽,新加坡小將斯庫林以50秒39成績勇奪冠軍,並打破菲爾普斯在這一項目上的奧運會紀錄。

賽後,媒體翻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斯庫林與菲爾普斯的合照。

8年前他是菲爾普斯的粉絲,8年後他成了另一個「飛魚」。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向偶像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超越他!

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你念經一百天不如偶像一句話。

引導孩子關注偶像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讓孩子了解到一切成功都來之不易,這難道不是家長想要的結果嗎?


家長的陪伴和認可,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糧

上文提到的楊麗娟追星時16歲。

他的父親,一名教師,為了彌補心靈上對孩子的虧欠,用他以為愛的方式,將孩子一步步推上歧途。

沒有他的經濟支持,沒有他的推波助瀾,楊麗娟也不會如此走火入魔。

他是整個事件的受害者,難道他不是始作俑者嗎?

楊麗娟極端的行為是她極端的性格決定的,決定孩子性格最大的當然是家庭。

13歲的李嫣在鏡頭前看不到一絲自卑,而是滿滿的自信。

天生唇齶裂,父母離異,按照常人的看法,她肯定是自卑的。

但李嫣沒有。

今年13歲的李嫣經過多次手術後依然能看到一些不足,但卻掩蓋不知十足的氣質,滿滿的自信。

王菲李亞鵬雖然離婚,但對李嫣的關心和肯定從未缺失。

王菲為女兒寫的歌名《愛笑的天使》:

愛笑的天使沒有翅膀,

嫣然一笑就飛翔,

不說一句教人善良,

愛笑的天使嘴角上揚,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李嫣自信,陽光,

繪畫,鋼琴,舞台走秀,渾身散發著光芒。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

孩子對偶像崇拜是一種嚮往獨立的意識表現,也是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同和欣賞的心理狀態。

精神富足的孩子很少沉溺於某一個事物不能自拔。

父母對孩子的肯定真的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而很多父母忽略了這一點。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走路時你驚喜的心情嗎?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飯你的興奮嗎?

你有多久沒對孩子說過:「你真棒!」

從什麼時候你開始希望他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曾經我們是孩子心裡最亮的星,其實孩子也是獨一無二的星。

追星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讓我們懷著一顆童心,和孩子一起探討偶像,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對孩子以鼓勵,讓他的精神世界富足,性格樂觀陽光,其他的就交給孩子自己吧。

相信我,孩子比你想像的更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rO_4G0BMH2_cNUglK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