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鏈天團」的變革野心

2019-10-14     蜂巢財經News


文|凱爾

編輯|文刀

2019年,區塊鏈主舞台的燈光從「公鏈明星隊」轉向「跨鏈天團」,這是屬於跨鏈技術大舉開發、露臉的一年。這輪新熱潮中,Cosmos和Polkadot被稱為「跨鏈雙雄」,代表著現階段跨鏈領域的最強實力。

3月14日,備受關注的跨鏈項目Cosmos啟動主網,其代幣ATOM享受到各大交易所「搶上」的待遇,在OKEx上,ATOM最高漲至7.27美元,相比0.1美元的發行價翻了70多倍;另一個「網紅」跨鏈項目Polkadot(波卡)主網還未上線,代幣DOT的期貨被多家交易所強上,最高漲至346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次眾籌價,翻了10番。

大舉上攻的幣價折射出市場對新概念的期待。ChainX聯合創始人郭光華將跨鏈技術視為區塊鏈3.0,意義不亞於單機電腦接入網際網路。二者都將實現多鏈互相操作作為終極目標,大有用新技術將區塊鏈帶向新紀元的勢頭。

跨鏈來襲前,鏈圈消沉許久,「公鏈代表團」集體陷入瓶頸期,難以在可擴展性、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上大施拳腳,殺手級DApp沒有現身。這些都給了「跨鏈天團」閃亮登場的契機。

不過,目前各個跨鏈項目都還處於技術攻堅期。如Cosmos和Polkadot都採用了公證人機制,需要多方作為中介來參與。郭光華認為,這種跨鏈方式相比嚴格遵循「Code is Law(代碼即法律)」的形式仍有待提高,「跨鏈想燎原,可能還需30年。」

「跨鏈雙雄」幣價高漲

10月12日,在BiKi交易所上,Polkadot代幣DOT報價247美元,相比35美元的首輪眾籌價上漲605%。最高時,DOT曾漲了近10倍。

嚴格意義上來講,目前BiKi、MXC等交易所上架的DOT還不是真正的波卡幣。Polkadot主網還未上線,各交易所的DOT也不支持充提,將其描述為「期貨」更為恰當。

BiKi行情頁顯示 DOT最高上漲近10倍

被多家交易所「強上」,暴漲的幣價,讓這個還未正式面世的跨鏈項目引人注目。

Polkadot成立於2015年,主要負責人是Gavin Wood。這個名字對幣圈人比較陌生,但你一定聽過他操刀的另一個項目——以太坊。Gavin Wood曾擔任以太坊CTO,製做了以太坊黃皮書,他被稱為以太坊的「隱形大腦」,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地位不亞於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

Gavin Wood(左)與V神

作為區塊鏈2.0的領路人之一,Gavin Wood在以太坊步入正軌後選擇離開。或許是深知以太坊等公鏈的局限性,他最終將目光瞄向了跨鏈領域。

「一開始只是想嘗試去做更有趣的探索,後來發現區塊鏈行業內部越來越具有對抗性。我認為Polkadot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對抗這種對抗性的一種手段,成為區塊鏈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中的一個安全港。」Gavin Wood如此表達他做Polkadot的初衷。

Polkadot的一個重要使命是連接,通過複雜的技術的架構,打通各個公鏈孤島,讓Token、數據和應用可以暢通地在多個公鏈組成的「公鏈網絡」中輕易流通。

技術大神背書,描畫著一幅區塊鏈3.0的藍圖,Polkadot以「明星項目」的頭銜被市場追捧便不難理解。

與Polkadot並稱為「跨鏈雙雄」的Cosmos也不遑多讓。作為第一批啟動主網的跨鏈項目,Cosmos是開啟跨鏈元年的先鋒,由大名鼎鼎的拜占庭 Tendermint 團隊開發,彭博社曾將其評為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項目。

主網上線後,Cosmos代幣ATOM隨即登陸幣安、火幣、OKEx、Bitfienx等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最高時曾上漲超7美元。按照其2017年4月眾籌時0.1美元的價格來看,ATOM最高漲了70多倍,這一成績比Polkadot更為耀眼。

身處市場的聚光燈下,擁有高額投資回報率「跨鏈雙雄」讓人想起了也曾暴漲的ETH、XRP等神話幣種。不同的是,他們這一次面對的題目更難,使命更重。

差異化思路解題「公鏈互通」

區塊鏈的「新大陸」上,任何技術的革新都在嘗試和摸索中進行。相比成熟的網際網路,鏈界沒有「巨人的肩膀」。同樣,在跨鏈的複雜領域,各個項目都採用了不盡相同的方式,破解技術實現的路徑。

從根本目的看,跨鏈最終要解決的就是將各個公鏈的「帳本」實現互通。舉例來說,ETH可以在跨鏈體系中轉換成BTC,而不需要大費周章地通過充提幣、買賣交換實現。

從「解題思路」來看,Polkadot和Cosmos的想法完全不同。

Cosmos 採用區塊鏈間通信協議(IBC)來建立區塊鏈的互操性,這類似於網際網路的 TCP/IP 通信協議。由於之前的很多區塊鏈網絡(如BTC)並不支持 IBC,因此 Cosmos 使用了「掛鉤分區(Peg Zones)」將這些區塊鏈連接到 Cosmos 樞紐(Hub)中,用標準化的語言讓這些區塊鏈實現相互通信。

Cosmos網絡示意圖

通俗點說,Cosmos提供了一種統一規範的帳本結構,各個公鏈依舊是分別記帳,但最終這些帳目都會記在一個規範的帳本里,所有體系中的人都可以溝通和理解。

從理念上看,Cosmos強調「自治」,在樞紐和分區上,各自的驗證人節點不同,需要每個參與者自行維護安全。

Polkadot的思路是創造一個團結共治的跨鏈生態。從技術上講,Polkadot由一系列的平行鏈(平行鏈處理交易,並將其結果轉移到原始區塊鏈上)、中繼鏈(即連接平行鏈並確保其安全性的中心組件)以及將Polkadot連接到外部區塊鏈的轉接橋(Bridge)組成。

以記帳為例,Polkadot會「派人(驗證人節點)」到各個生態合作夥伴中記帳,再把這些帳本連結起來,以此實現數據和價值互通。

在安全性上,Polkadot強調整體安全,全局聯動;而Cosmos的各個分區之間相對獨立。

BEPAL創始人胡園泉認為,Polkadot的異構多鏈設計保證了多鏈的可伸縮性、安全一致性和可信任的通訊協議。而Cosmos更像是僅僅把多種不同設計的獨立鏈串聯起來,並使其可以相互通訊。

「有一個不恰當但是很形象的比喻,Cosmos是建立一個記帳模版實現跨鏈,而Polkadot是派出一隊人馬去各個公鏈建立自己的帳本實現跨鏈。」

當然,任何技術的疊代都無法一蹴而就,到底Polkadot和Cosmos的兩種解題思路誰更符合需求,還存在爭議。

單從落地速度來看,Cosmos領先了Polkadot一個身位。除了主網已上線之外,Cosmos SDK已經開始被業內所應用。最著名的例子是,今年上線的幣安鏈採用了Cosmos SDK功能,根據幣安官方所述,該功能可用來實現基本代幣交易的「Bank」角色。

Polkadot目前還處在主網上線前夕的準備工作中。幾個月前,Gavin Wood透露,Polkadot主網預計在今年底推出。按進度來看,目前其主網接近完成功能完整性,已進入或即將進入第三方審計,審計後才會正式發布。

不過,目前被稱為「Polkadot 0.5」版本的實驗性網絡Kusama已經上線,且已經有一些項目方接入了Kusama平行鏈進行測試,共同排查和解決未知問題。

元年之後區塊鏈3.0何時來?

除了「跨鏈雙雄」之外,還有不少跨鏈項目也在2019年嶄露頭角,如Irisnet、Aion、ICON等。從市場反應來看,今年區塊鏈的主舞台屬於「跨鏈天團」。

縱觀區塊鏈的發展,你會發現這並非是巧合:公鏈陣營已經過多輪洗牌,但現存公鏈仍各自獨立運行,開發者嘗試以分片等技術攻克「不可能三角」,效果並不理想。瓶頸期中,極客們也在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火幣研究院將2019年稱為跨鏈平台落地的元年。對照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這可能會成為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

ChainX聯合創始人郭光華將Polkadot等跨鏈項目的誕生視作「區塊鏈3.0」的開啟:一個多鏈互相操作的智能合約時代將到來。「此前,區塊鏈1.0是以BTC為代表的數字公有鏈貨幣時代;區塊鏈2.0是以ETH、EOS為代表的單鏈智能合約時代。」

單鏈就像單機電腦或CPU,即使性能再強,沒有網際網路,無法爆發「小宇宙」。郭光華將區塊鏈1.0比作電報時代,「只能收發消息,而區塊鏈2.0相當於計算機剛誕生,時還沒有任何聯網接口、協議;區塊鏈3.0相當於今天萬物互聯的時代。」

區塊鏈3.0的主題是連接

「兩台電腦連起來,我們叫做聯網。兩條鏈連起來,我們叫做跨鏈。」那麼,萬鏈互聯的終極價值網絡何時才會到來?郭光華的預期是30年。

儘管高手們扎堆研發跨鏈,但事實上,整體技術依然非常早期,各個跨鏈項目都面臨缺乏驗證人節點的問題,在安全性、效率和體驗等方面至少還需要3~5年的優化,才可能實現易用。

Polkadot生態項目ChainX CMO沈明琴覺得,跨鏈需要解決兩個難點:一個是如何通過分布式的方式驗證原鏈上的交易狀態;另一個是跨鏈交易要確保原鏈上的Token總量不會因為跨鏈而減少或增多。

可見,跨鏈技術的升級也需要公鏈跟進配合。

京東雲區塊鏈運營總監潘熙也已經注意到跨鏈技術。他認為,跨鏈離不開每條鏈本身的發展,包括用戶對區塊鏈行業的整體共識,「就像傳統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樣,有了基礎設施的不斷投入、完善,再加上5G、雲計算、AI、IOT等新技術的加持,才會誕生覆蓋範圍廣闊的殺手級應用,走入大眾生活。」

就現階段而言,過多苛求和誇大跨鏈技術都不可取。以「跨鏈雙雄」為代表的新星們,只是給區塊鏈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試圖打開一扇新大門。

互動時間

「跨鏈天團」中,你最看好哪家?

了解更多區塊鏈優質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蜂巢財經New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ojCyW0BMH2_cNUgVS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