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兩個事。
第一個是前天發京東那篇稿子,在百度單平台,11個小時閱讀過百萬,48個小時閱讀超過256萬。百度的推薦和瀏覽數據都嚇我一跳,沒想到行業稿件也能有這麼高的CTR和閱讀量。
京東這個選題從去年8月就開始準備了,聊了40多人次,中間磨了非常久,光是幕布不同主題的文章架構就寫過5版,最後楊百順這版也改了一個月。外行人說內行話,要討論問題離清結構,要去寫別人沒看到沒寫過的問題,還要避免在一萬多字的論述里出現事實和邏輯破綻,真挺折磨人的。
頭部公司組織變革一直都是我們選題方向。不是黑稿也沒想過寫成黑稿,是真想看能否探討一下問題,如果是負面就該在去年明州事發時發。這個時間發出來只是覺得拖得實在太久了,要趕快畫上一個句號然後把精力投入到下一個選題裡面。文章寫的是我們的觀察和判斷,但很多論述都是來自內部同事的真實感受,只是藉助我們系統的表達了一次。
第二個是以太的創業內參推送,他們會定期整理歷史上關於優秀創業者最好的文章,在他們做的三期關於王興張一鳴黃崢的整理裡面,亂翻書的文章全部入選。
行業寫作也是創作,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但文章經常都是速朽的,不像歌曲相聲等創作紅一個成名作就夠到一個基準線了。
當時費力氣憋的文章,在後來還被人記得,還依然被認為有價值,其實還是很開心的。
研究企業家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方式是亂翻書的內容產品線,因為我們認為一個企業的格局取決於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和領軍團隊的價值觀、品格和格局。寫作過程就像解謎,當然只是一家之言,當事人未必承認也未必就是真的這麼想的。劉強東這篇文章其實也算,這塊相關的文章還有後來《進軍火星:貝索斯和馬斯克的龜兔賽跑》,也是試圖去從兩位CEO的成長經歷裡面去尋找對他們性格和思維產生重要影響的事情。
這裡推薦一本書,《下一站火星》,我們寫馬斯克和貝索斯的個人經歷和思維模式都重點參考了這本書,寫得比馬斯克傳和貝索斯傳都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