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聖誕剛過。
在迎接中國新年之前,很多家庭里的聖誕樹,還會在傲然屹立一陣子。
昨天,我在小區的電梯里看到一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全家共同搬運一棵聖誕樹時,看著他們的笑臉,我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個有關聖誕樹的經典畫面。
第一次在書中看到那個畫面時,我覺得再沒有任何一個有關聖誕樹的畫面,能夠超越它在我心中的位置。
那是1917年前的美國,十歲的女孩弗蘭西帶著她九歲的弟弟尼雷,在社區的商店外,等待著接住賣樹人拋出的聖誕樹。
這是她和弟弟等了很久,媽媽才同意的決定。
在他們所居住的布魯克林社區,有一個不成文的殘酷傳統,聖誕夜的半夜快要到來的時候,如果樹還沒有賣掉,店家就會拋出來。
這種拋可不是打折特賣,真的是賣樹人拋出來,來接樹的一般都是孩子。只要拋過來的樹沒有砸倒孩子,那麼樹就歸他了。
如果接樹的孩子倒下了,就失去了得到這棵樹的可能。其他的孩子就會接著進行接樹。
往往只有那些最勇敢的孩子,以及大小伙子,才能接觸最大的那棵樹,其他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情況站在邊上,看看有哪一棵自己能接得住,而最小的孩子,一般就只能等著那些最小的一尺來高的樹拋過來,如果能接住不倒,都會興奮的尖叫。
被弗蘭西看中的那棵聖誕樹,比她和弟弟兩人高很多,算是當天最氣派的一棵聖誕樹了。
現場一個十八歲的小伙也看上了這棵聖誕樹,但是他那副只有他行的語氣,讓賣樹人很不高興。
「還有其他人要來試試嗎?」
「我想試試。」
「你這個身高,太小了。」
大家看到佛蘭西這個又瘦又小的女孩兒,都笑起來了。
「我還有弟弟,我們兩個人加起來就不小了。」
賣樹人有點驚訝,但還是決定讓這姐弟倆試試。
當重重的雲杉聖誕樹像一個巨人一樣砸過來時,聖誕樹讓他們兩個立刻摔倒在地,伸出的枝椏甚至劃傷了弗蘭西的臉。
瘦小的弗蘭西,畢竟也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再說還有一個比她小一歲的弟弟。
但她一點兒也沒猶豫,馬上站了起來,還把倒在地上的弟弟拉了起來。等大家再看他們的時候,兩個人拎著樹,穩穩地站著。
「它歸你們了,拿走吧。」賣樹人用平靜的話語,掩飾著內心深處的驚訝。
看著這姐倆瘦小的身軀扛著一棵聖誕樹漸漸遠去的背影,大家知道了,今年他們家,一定會過一個無比快樂的聖誕節。
02
每次想起這個畫面的時候,我都會被弗蘭西小姐姐的勇敢所折服,接著就會回想起她七歲那年的故事。
因為媽媽要出去給人做清潔工,爸爸也要在工會找工作。媽媽讓弗蘭西帶著弟弟,一起去打入學前的預防針。
媽媽還特彆強調:「好好洗一洗,11:00左右的時候去社區衛生中心打針哈。」
一想到長長的針頭,弗蘭西開始發抖,弟弟索性哭了起來。
為了安慰受傷的弟弟,兩個人在院子裡玩起了泥巴,到了11:00的時候,他們想起來打針的事,趕緊往社區衛生中心跑,當然胳膊上還有泥巴沒洗。
弗蘭西進去打針的時候,已經被從診室里出來嚎啕大哭的孩子,嚇得瑟瑟發抖。
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見醫生和護士,看著他們的白大褂,弗蘭西緊張到語無倫次。
這個男醫生過來看了她,用酒精棉球在她沾滿泥巴黃褐色的胳膊上擦出一塊白,一臉的厭惡。
「髒,髒,髒,從早到晚都這樣。我知道這些人窮,但是洗洗總可以吧,水總歸是免費的,肥皂也便宜。護士,你來看看這個胳膊。」
那個男醫生語氣很是嚴厲,那個護士過來一看,吃驚的咂了咂嘴巴。
這時那個男醫生又接著抱怨:「這種人是怎麼活下來的?這樣的人家,應該通通絕育,不要再生孩子了,這樣世界就會太平了。」
這時,弗蘭西聽到護士用她最熟悉的布魯克林口音,並沒有說出任何一句同情眼前這個可憐小女孩的話。
而是說:「是的,我知道多糟糕,醫生,我對你表示同情,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著,實在不應該。」
那一刻,弗蘭西站在那裡一陣羞辱感湧上來,臉開始發燙了。自己也不過就是玩泥巴玩髒了,難道真的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了嗎?
弗蘭西覺得自己胳膊上被針扎的痛,遠遠不及內心裡疼的十分之一。
等到男醫生拿出一支新的針,等待下一個孩子的時候,弗蘭西開口說話了。
「我弟弟是下一個進來的孩子,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剛才這些話,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就好了。主要你跟他說了也沒有什麼好處,他是個男孩,你說他髒,他也不在乎的。」
醫生和護士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著這個幾乎要哭了的女孩,他們簡直不想相信,自己說的這些話,這個女孩全都懂。
這就是弗蘭西,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孩。
03
時間軸又回到了十一歲的小女孩弗蘭西的日常。
每個星期六,她都會帶著弟弟去賣破爛,他們積攢了一周的破爛,會在這一天來到廢品收購站賣掉。
然後她會和弟弟,把這些賣破爛的收入一半,放到家裡媽媽的儲蓄罐里。另一半,則作為兩人各自獨立的零花錢。
每一次,弟弟都會跑到小賣部去買抽獎的刮刮卡,快速的消費完自己這筆錢。而弗蘭西面對小賣部強大的誘惑總是忍了又忍,最終捨不得花一個鋼蹦。
她會把自己所有的時間花在圖書館裡,捧著一本本不同的書,去思考不一樣的人生。
這個女孩從小表現出的意志力與遠見,非同一般。
後來這個女孩長大了。
她通過自己從小鍛鍊出來,在艱苦生活中的那份頑強意志。她以自學的方式取得了大學文憑,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美女劇作家,她的名字叫貝蒂.史密斯。
她最出名的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根據這部小說拍攝的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獎。這本小說還曾經在美國的二戰期間火遍戰場,無數美軍帶著這本小說,感嘆這不是小說,就是自己從小的生活。
很多受傷的美軍靠著讀這本書,度過了在醫院手術那段人生最艱難的時刻,這本書,在二戰時的美軍軍需版圖書中,被列為最受歡迎的一本書。
小說里的小姑娘弗蘭西,幾乎就是作家貝蒂自己的的成長史,每個讀者都被這個堅強的小女孩感動,尤其熱愛她在這本書中的精神內核:
「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人靠著自身艱苦奮鬥,走出社會底層。有些人脫離原來的環境以後通過忘本,想忘掉自己過去吃過的苦。比如那位曾經傷害過弗蘭西幼小心靈的醫生與護士。
但總有一些人會銘記著那些吃過苦的日子,永遠對同樣處在底層的人們,充滿著愛與同情,比如貝蒂。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