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盜三國趙雲墓,不分晝夜輪流挖3天未遂,只因群蛇「守護」?

2023-12-30     劉明寶

原標題:幾人盜三國趙雲墓,不分晝夜輪流挖3天未遂,只因群蛇「守護」?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順口溜在很多人的童年時光里仿佛成為了三國時期武將排名的「黃金標準」。然而,歷史的真相併非如此簡單。呂布雖然被譽為「第一猛將」,早早退出歷史舞台,為趙雲讓出了第一的位置。

趙雲,以其高超的武藝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三國演義中登上了武力值NO.1的寶座。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以「吾乃常山趙子龍」自信十足的開場白展現了其非凡的氣質,猶如「燕人張翼德在此」中的關羽、 「馬弓手,關羽」中的關羽一樣,深刻地刻畫了三國時期各個英勇將領的形象。

趙雲的自信和霸氣並非狂妄,他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雲在劇中的封神之戰——「長坂坡」中,以一人之力七進七出,成功救出年幼的阿斗,為劉備贏得了聲勢顯赫的戰績。

最終,趙雲以留下的豪言壯舉,成為了傳世的英雄。而曹操對趙雲的疑問「趙雲?

趙子龍?何人也?」更是為這位將領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歷史的記載中,趙雲的存在可追溯至《三國志》中,作為常山真定人,他身長八尺,年輕時頗有帥氣之姿。雖然《三國演義》中沒有描繪趙雲在桃園結義時的身影,但在東漢末年,他曾在公孫瓚帳下從事軍事活動。

與劉備首次相遇,雖然兩人投緣,但禮義之間,劉備並未挖走牆角。

七年後,趙雲與劉備再度相逢,成為劉備最早期的得力將領之一。

趙雲展現出色的將帥才能,參與多次重要戰役,包括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和江南平定戰。他的表現讓劉備對他寄予厚望,成為「儒將」的雅號由此而來。

趙雲的人格魅力不僅僅表現在戰場上。

在平定益州後,面對混亂的益州局勢,他引用霍去病的故事勸諫劉備歸還百姓財產,彰顯出武將身世的清醒和責任感。在關羽和張飛相繼被害後,趙雲勸阻劉備冒然伐吳的決定,體現出其對主公的諫言之誠懇。

這兩次舉動為他贏得了「儒將」的聲譽。

趙雲的一生在公元229年結束,但他為蜀漢付出的心血卻令劉禪深感感慨。劉禪下詔命趙雲安葬在大邑地區,為他修建廟宇。這個廟宇即是著名的「趙雲墓」,位於銀屏山,成為了後人敬仰的聖地。

歷史的滄桑變遷中,「趙雲墓」也曾遭受焚毀,但在明朝時期,知縣李德耀重修並親手題寫「漢順平侯趙雲墓」七個大字,為趙雲重新立碑,彰顯了他的功績。

清朝時,康熙年間對「子龍廟」進行了多次修整和擴建,使其成為莊嚴宏偉的建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子龍廟」得到了保護和修復。在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學校搬遷後,「子龍廟」成為文物保護單位,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和信眾。

然而,由於改革的需要,「子龍廟」被改建成了學校。一度遭到不法分子的非法挖掘,但卻在群蛇的庇護下,神秘而奇異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如今,「趙雲墓」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在銀屏山。通過對歷史的回顧,我們能夠感受到趙雲的英勇事跡,也見證了「趙雲墓」作為歷史古蹟的傳奇歷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22e4494fc832489fbe4fbe1e71ff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