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音樂家阿炳,因尋花問柳導致失明,一身絕學都化為一捧黃土

2023-12-24     劉明寶

原標題:盲人音樂家阿炳,因尋花問柳導致失明,一身絕學都化為一捧黃土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在音樂領域,我國自成一派,形成了傳統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征、羽,這是屬於中國民樂的音階構成,也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我國的傳統樂器,音域廣泛,技法多樣,是許多西洋樂器所不及的。竹笛音高,能在音樂間描繪草原上的豪邁風光,二胡低沉,能訴說塵世里的無數心酸,揚琴清脆,能把初春水波蕩漾的景象,生動的為人們展示出來。我國有一位盲人音樂家阿炳,一生痴迷二胡演奏,因尋花問柳導致失明,最後一身絕學皆化為一捧黃土。

雖然時代一直在更迭,但是我國的音樂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發展的腳步。我國也有許多孩子會去學習國外的音樂,如爵士樂,搖滾樂,黑人音樂等,但是他們也是為了代表國家,在各類比賽中為國爭光。真正能夠代表我國音樂魅力的,還是中國民樂。

提起中國民樂,人們並不會感到陌生,仍有許多的流行音樂歌手,還是會在自己的唱片中加入中國民樂的元素,這是因為,有許多的情感是通過我國特有的樂器才能進行傳遞的。古代,胡琴是屬於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種重要弦樂器,這種樂器演奏的樂曲,能夠表現出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風貌。

起初,胡琴並沒有流入中原地區,但是,隨著兩晉的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也成功地傳入漢族人群之中。漢族許多士大夫被胡琴獨特的音色所觸動,產生了興趣,也開始進行學習。

發展到唐朝時,胡琴已經一躍成為了宮廷音樂之中的演奏樂器,許多的音樂家也在這個過程里用胡琴創作了那些廣為流傳的音樂作品。二胡就是胡琴中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我國有無數的二胡演奏家,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演奏《二泉映月》的盲人演奏家,阿炳。

阿炳的父親是道觀的道長,父親希望阿炳可以成為下一任道長,所以也從小就培養著阿炳學習道法。阿炳的家中非常的清貧,而且整個家庭也只有父親能夠賺錢,獲取一些經濟收入來養家。母親身患重病,需要大量的金錢來治病,但是他們家不能支付起那些高昂的治療費用,所以,阿炳的母親在他四歲的時候便因病離世,這給了阿炳不小的打擊。

在阿炳的童年時期,孤獨充斥著他的世界,屬於孩童的天真快樂,在他這裡似乎都不復存在。家中沒有錢供他讀書,所以他便在本該讀書的時間裡,跟隨父親學習二胡。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慢慢地傳授給兒子。阿炳天資聰穎,他在學習的過程里勤加練習,所以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阿炳的二胡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阿炳的父親在他25歲那年便離世了,父親離世之後,阿炳無依無靠,所以便跟隨一些朋友走上了彎路。阿炳開始吸食鴉片,並且開始賭博,而且阿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輸錢。後來,阿炳還開始流連煙花柳巷,在那裡他似乎能感受到人世之間的溫存,這讓阿炳覺得自己心中的孤獨得到了消解。

但是,阿炳卻患上了花柳病,而且因為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所以雙目失明。阿炳已經身無分文,所以他便開始每天在街頭拉二胡進行乞討。阿炳在當街拉二胡乞討的過程里,也引發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逐漸地積攢了一些名氣,還和隔壁的寡婦結了婚。

阿炳對於二胡非常的痴迷,所以他還會不停地對一些演奏技巧進行探索。但是,阿炳並沒有因為藝術的薰陶,就改掉自己抽大煙的毛病,阿炳的煙癮仍舊很大,即使自己靠著拉二胡賺了一些錢,但是也把這些錢全部都用在了滿足自己的煙癮上,他還是非常的貧窮。

阿炳一身絕學,在音樂創作上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在一個夜晚,清風徐來之時,心中五味雜陳,於是便開始拿起二胡進行創作,一首舉世聞名的《二泉映月》在阿炳的手中完成了創作,更多的音樂人知道了阿炳的存在。但是,阿炳還是因為命運的捉弄,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於是便悄悄地上吊,離開了人世,化為一捧黃土。

阿炳一生創作了無數精彩的樂曲,這些樂曲也成為每一代學習二胡的人們必學的曲目,在音樂之間,阿炳從未離我們遠去。

參考資料:

《琵琶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e63ef00046c16579d43627df624d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