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長跑嗎?應該如何安排兒童跑步?

2022-06-01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長跑嗎?應該如何安排兒童跑步?

正值六一兒童節,聊聊關於兒童長跑的幾點tips。

從幾歲開始可以進行長跑?

年齡不到18歲的孩子都可以稱為兒童,更具體劃分,幼兒期/學齡前兒童(3-5歲),童年期/學齡兒童(6-11歲),青少年(12歲以上)——

幼兒期/學齡前兒童(3-5歲)可以進行大量走/跑+跳躍+拋擲的遊戲,體育運動依然需以培養樂趣為主,不應有過多競技的成分在裡面。此時的兒童平衡能力和注意力有限,視覺跟蹤移動物體的能力也沒有完全成熟。

以足部骨骼為例,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近70%仍未軟骨,且多沒有形成足弓(扁平足狀態),足底也有較多脂肪。長跑並不是此時孩子應該考慮的項目

童年期/學齡兒童(6-11歲)已經可以嘗試技術化動作的運動,它們的心肺有氧功能也正在最關鍵的發育期,通過勻速慢跑、快慢跑結合的方式,對身體成長是有幫助的。

跑步的距離控制在400-1500米之間,在秋冬季可進行1000-2000米的慢跑訓練。部分熱愛跑步且有一定運動天賦的孩子,也可把距離近一步提升至3000米-5000米——這也是高年級體育運動會上的最長距離組別;

青少年(12歲以上)的體育課程安排中,部分學校/地區會將中長跑作為固定項目。因而日常每周2-3次、每次400-1000米的跑步就應該作為規律鍛鍊一部分。

這一年齡段不少孩子會因攝入過量、缺乏運動等,開始出現體脂過高的現象,也更需要增加長跑等運動避免。

兒童長跑不該超過多遠距離?

田徑運動中關於距離的定義,中長跑指800-10000米,長跑則指5000米以上,包括半程馬拉松、馬拉松甚至更長距離的超馬等。近幾十年來跑步熱興起後,越來越多熱愛長跑的父母也會帶著孩子一起跑步,甚至參加一些比賽活動——針對孩子能否參加長跑一直頗有爭議。

可以肯定的一點,如果並非天賦異稟、目標成為職業選手,兒童無需過早進行太長距離的訓練;如果熱愛跑步,單次奔跑的距離和每周/月的跑量也需要控制,不應像成人一樣去挑戰自我上限。

目前很多長跑比賽的年齡限制範圍,一般年滿18-20歲才能參加馬拉松,年滿16-18歲才能參加半程馬拉松,5-10公里的長跑活動,也建議年齡至少達到12歲以上。

(以某馬拉松為例。這也是多數賽事的報名年齡要求。)

——對於童年期/學齡兒童(6-11歲),單次長跑的最長距離,儘量不要超過5公里;12歲至16歲,(非職業/體校選手)單次長跑的距離也儘量不要超過10公里。因為過量的訓練容易損壞生長板/骨骺板(長骨兩端的軟骨板),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能力;16歲以上,可以再去嘗試更遠的距離。

通常人類的心肺能力和最大攝氧量要到20多歲才會達到峰值。所以即便目標去成為一個長跑者,兒童時期的跑步訓練最好還是圍繞短距離或分組次的跑步更好,這也更符合兒童的身體特徵。

兒童長跑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 兒童會更難像成年人那樣去維持勻速的奔跑,5分鐘以上的跑步,最好能有成年人陪伴以控制節奏;
  • 前面提到,單次過量長跑可能會對骨骼生長板產生負作用。因而單次更短距離、更高頻度的鍛鍊,會比追求單次長距離適合兒童;
  • 兒童的肌肉與成人不同,加上肌肉組織並不成熟,無法處理重複性負荷,長距離重複性的奔跑動作對它們更容易增加肌肉損傷的風險;
  • 兒童通常具有非常高的新陳代謝,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額外的脂肪消耗,以確保有足夠的膽固醇來促進正常的大腦發育;
  • 受限於身材和體重,他們儲存碳水化合物的的能力也比成年人小,所以運動之餘他們需要更高頻次的飲水及進食;
  • 相比成年人,兒童身體沒有成年人的力量和控制水平,也更需要柔軟有彈性的路面,比如塑膠跑道、草地或者木棧道。最好避免水泥路、石板路;

當完成一次運動,成年人會有更多自主的機會去犒賞自己。而兒童結束跑步後,作為家長一定要記得不吝誇獎,除了身體上的快樂,精神上的鼓勵會讓孩子們有更大熱情愛上跑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df48f194e60159cbbb155405613fb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