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能喝水嗎?這樣到底好不好?

2019-12-20   YOOVO凈水

吃了這麼多年飯,有個習慣還是讓人不確定。有的人覺得喝水更下飯,養成了邊吃飯邊喝水的習慣;也有人懷疑這樣對胃不好,會影響消化。那到底怎樣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吃飯時肯定是可以喝水的。一般情況下,唾液的潤滑作用足夠幫助咀嚼和吞咽,但當食物特別粗糙、乾澀或噎著時,喝點水、湯或粥,自然是有利於吞咽與消化的。

合適的飲水量是有利的,能使進食更順暢,但不建議養成邊吃飯邊喝水的習慣,因為會影響腸胃及消化功能


一、邊吃飯邊喝水有哪些危害?

1.影響咀嚼頻率

邊吃飯邊喝水會使牙齒的咀嚼頻率降低,未經過咀嚼的食物直接進入腸道,易增加胃腸消化負擔。

2.影響初級消化功能

胃酸在消化過程中能對蛋白質、脂肪和澱粉進行初級消化,胃酸的濃度對於消化過程十分重要。

吃飯時正常喝點水是不影響的,但是如果咕咚咕咚下去大半瓶,就可能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濃度

進而影響消化。

3.增加胃腸炎的可能

胃酸承擔著消滅食物中細菌和病毒的作用。如果胃酸被水稀釋,其殺菌作用便會被削弱,就會導致細菌繁殖,增加胃腸炎發生的可能。

4.減弱腸胃蠕動

消化過程的完成需要依靠胃的蠕動,食物在胃的蠕動過程中變成食糜,便於腸道消化、吸收營養。

而飲用大量的水,會減弱胃的蠕動,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5.影響進食量

喝下的水容易停滯在胃部,產生飽腹感,影響正常的進食量。長期會造成獲取的熱量、營養不足。



二、喝湯該放在飯前還是飯後?

與水相比,湯中一般含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能夠刺激胃酸分泌,進而幫助消化。至於飯前還是飯後,可以根據個人實際需求情況調整。

減肥一族

飯前半小時喝素湯,會增加飽腹感,可以減少總的食物攝入量,對體重控制有益。

腸胃不適者

經常腹脹、反酸、燒心、胃灼熱的人,不適合邊吃飯邊喝湯,以免加重不適。

腸胃健康的年輕人

無論飯前、飯中、飯後喝湯影響都不大,但喝湯與喝水一樣都要適量,否則容易引起胃酸分泌過多,消化不良等。

三、什麼時間喝水最合適?

喝水最佳時間是飯前半小時,胃處於空腹狀態時,水在胃內停留10分鐘就會進入小腸,隨後便會立即被小腸黏膜吸收進入血液里,完全被身體吸收利用,可以緩解飢餓感。

正確的喝水補水方式

主動、少量、多次飲用,注意「間隔補水」,千萬別等到口渴了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