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膝之於跑步的作用在於,給予整個膝關節周圍施加壓力,為膝關節的穩定性提供支持,並幫助減輕膝關節運動中出現的疼痛。
但從運動醫學的角度,更大的一個問題其實是,膝蓋疼痛是否真的需要額外支持、跑步真的需要護膝嗎?
(排球、籃球、力量舉重等運動項目,經常能看到職業選手佩戴護膝等運動護具,因為這些運動對膝蓋的衝擊極大,職業競技運動的強度也會產生傷病。而跑步則沒有這樣的問題。科學的跑步可以刺激關節液的分泌,對半月板等起到很好的養護作用。)
對跑者而言,護膝未必是長期依賴的同伴,只需要作為一個臨時的朋友。
多數觀點認為,對膝關節最好的保護和關愛,就是不斷訓練它周邊的肌腱,也能增強每一步行動時的掌控力——因而,多做股四頭肌、膕繩肌等部位的鍛鍊才是照顧好膝蓋的第一要務。 不過這畢竟是個漫長的打造工程,如果當下膝蓋已經存在狀況,或不希望加深它的痛苦感,護膝才有少許存在的必要。 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佩戴護膝,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膝蓋是否存在急性的損傷,且疼痛感在慢慢增加?
回答「是」,那請停下跑步儘快就醫,護膝沒法解決這種疼痛感;
回答「不是」,可以適當在跑步中佩戴護膝,比如每周3次跑步,其中1-2次戴著護膝,稍微支持一下膝關節部位,而後隨著跑步能力、膝蓋和周圍肌肉能力的逐漸提升,慢慢降低護膝的使用頻率。
需要注意,養成使用的習慣後,你的膝蓋或許會產生對護膝依賴的依賴性,這反而可能隱藏更多膝關節本身更深層的問題。所以一旦你發覺,如果自己使用護膝,只是為了幫助緩解疼痛感,那一定要馬上停下跑步,立即就醫。
(事實上,無論是職業運動員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普通跑者,你幾乎很少看到他們在跑步中使用護膝——絕大多數時候護膝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部分緊身/壓縮長褲會對膝蓋及周邊部位的肌肉有更強的緊縛感,這也是一種額外的支撐保護。而這樣的保護已經足以滿足跑步時的需要了。)
最後,附上幾類比較常見的跑步用護膝、及提供的具體作用。
- 強包裹/壓縮護膝:
最常見的護膝類型,提供較為基礎的包裹,對膝關節的支持力度最低。所以如果有比較嚴重的膝蓋問題,需要很有力的支撐感,這種護膝多少愛莫能助。 但對於想減緩膝蓋的腫脹感、稍微限制膝蓋的運動幅度,還是有一定作用。且佩戴感也是比較舒適的一類;
- 內/外側強支撐護膝:
為膝蓋內/外側提供很強的支撐,保護膝蓋韌帶——尤其是內外側副韌帶,以防止扭傷和撕裂出現。 這樣的護膝內部會有明顯的鉸接結構,使用塑料/碳纖等材質,也相對更厚更重些;
- 髕骨帶:
引導膝蓋前側的髕骨,更小幅度的移動,並且減輕膝關節肌腱的壓力。通常用來緩解髕骨和髕骨肌腱的問題。
——以上這些哪個是需要的,以及如何正確使用,請遵醫囑。也建議每位有跑步習慣(每周跑3次或更多)的人,每年可進行一次膝關節的檢查,了解膝關節腔內、半月板等是否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