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萌娃「面壁思過」,爸爸暴露家庭地位:父母統一戰線有多重要

2019-09-25     笑樂媽育兒

作者/小丸子(原創)

微博上看到一個可愛的視頻:1歲萌娃麥克在家折斷花葉怕媽媽懲罰,主動「面壁思過」。

截圖

小傢伙站在牆邊偷偷瞄媽媽一眼,被媽媽發現了:「你瞅我幹啥!」聽到媽媽的訓斥,他低下頭,眼淚都快下來了。

看到爸爸來了,小邁克仿佛看到了救星,想逃到爸爸身邊但又不太敢,於是挪動著小碎步一點一點地試探,看媽媽一轉臉,立即跑到爸爸身邊。

爸爸不僅沒幫忙,還在一旁「落井下石」:「你說你得瑟啥?你說你犯得上嗎?我都怕她,你說你…」

機智的爸爸一句話不僅暴露了自己的家庭地位——一家三口,地位只有老婆有。但這種「毫無地位」的態度,也讓爸爸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跟媽媽統一戰線,讓兒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統一戰線」有多重要,黃磊曾經表示:「教育孩子,夫妻倆人不應該有紅臉、黑臉,從教育心理學來說這樣是不對的。」

綜藝《爸媽學前班》中陳龍和章齡之夫妻在聊到教育孩子的時候,章齡之說道:「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意見要一致,不然孩子很容易跟對他有利的一方結盟,這樣的教育是達不到效果的,反倒助長壞風氣。」

父母意見不統一,兩種愛在撕扯,最終受苦的還是孩子。

01

「紅黑臉」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教育專家樂善耀老師告訴我們:父母教育對孩子造成的最嚴重的影響就是會導致孩子的雙重性格。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中有一個叫萌萌的女孩,平常在家裡爸爸較為嚴厲,而媽媽則很寵愛她,爸爸責備她,媽媽安慰她,並且父母還會因為某些觀點不同而發生爭執,這一度讓她非常苦惱。

父母教育意見不一致,雙方發生爭執,家庭氣氛變得緊張。一些孩子因為父母為他爭吵而感到內疚,造成心理壓力。爭吵的次數多了,孩子會變得內向、惶恐不安,出現心理問題。

調查表明: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父母採用「態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為17.3%,明顯高於正常兒童家長所採取該教育方式的比例9.24%。

父母意見統一是家庭和諧的基礎,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02

「紅黑臉」降低父母的威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是威望的象徵,孩子總是認為大人的話是正確的。如果父母因為意見不一致,在孩子面前爭吵,就會使他們產生失望的情緒,降低了威信。

家庭教育類節目《小鬼當家》中的哈爾濱12歲男孩林智宇,有一個跟自己一起玩遊戲的童心老爸,還有一個愛管事的老媽。

爸爸每次都對智宇有求必應,還經常用一句「別讓你媽知道」來幫助智宇對付媽媽,智宇稱媽媽是他最害怕的人:「媽媽對我最凶,最嚴厲」。

爸爸的拆台和對智宇的縱容讓媽媽被孤立,還讓智宇感覺到「媽媽欺負爸爸」,媽媽對此感到非常無助,同時覺得好像「帶了兩個孩子一樣」,非常累,脾氣也越來越差,在智宇面前無法建立權威感。

處於青春期的智宇正是渴望以父母為榜樣建立人格的時候,但是智宇爸爸以「被老婆罵低頭認錯就沒事兒」了的狀態完全讓智宇看不到男性的力量,爸爸的權威感也蕩然無存。

事實上,無論是主導還是缺位,孩子的教育一旦出現問題,絕不會是一個人的責任,受到影響的,是一個家庭。

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父母有威信,對人誠懇,行為高尚,那么兒童就能從他們的榜樣中獲得最起碼的關於忠實的道德觀念。」

03

「紅黑臉」讓孩子是非不分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家庭模式很常見,父母既想讓孩子得到愛,又怕把孩子寵壞,於是兩人一個保護,一個嚴厲教育,弄得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分不清對錯,這樣的教育毫無意義。

《兒童發展心理學》書上說:當父母立場不一致時,孩子容易錯亂,不知道該聽哪一方的。

老公對孩子比較嚴格,覺得看電視傷眼睛,不允許兒子看動畫片。有一次,兒子放學回家嚷道:「媽媽,我要看奧特曼」,老公說:「看書就行了」,雖然我也贊同他的做法,但是覺得兒子很長時間沒看電視了,有些愧疚,於是妥協了:「偶爾看一下也沒事的,看吧。」後來,只要老公不在家,他就偷偷的看電視,根本意識不到看電視的危害。

心理諮詢師梁紅表示,父母意見不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小孩子還不具備明確的是非觀念的時候,是非判斷的標準來自於成人,尤其是父母。

父母意見不統一,或者搖擺不定,孩子就會疑惑不知道到底要聽誰的了,一來二去,很容易形給孩子形成道理上的混亂。

父母觀點一致,賞罰分明,才能讓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穩。

04

父母如何做到統一戰線

好的事情,如果父母戰線統一,能將好的效果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是好的,遇到同類事情應該怎麼做;如果是錯的,雙方產生分歧,孩子往往傾向聽權威一方的,導致孩子分不清對錯,認識不到自身的問題。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非對錯就看我們如何去引導。父母在統一戰線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事先做好約定

父母要事先約定好,無論誰教育孩子,另一方都不要插嘴,就算意見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出來,可以事後溝通,這樣就會避免產生家庭矛盾。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5個子女都很優秀,這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他的育兒經中有一條便是夫妻倆人事先做好約定,統一戰線。

孩子的母親伊凡娜分享,以前自己給孩子們立規矩的時候,特朗普總是堅決站在自己這邊。

她說如果她對孩子們的要求說不,他們就會去找爸爸,特朗普會問:「你們媽媽怎麼說?」孩子們告訴他媽媽不同意,他就會說:「我也不同意。」

著名教育教陶行知說過:「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

夫妻在教育問題上,保持統一的原則,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2)、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夫妻雙方受到的教育不一樣,育兒觀念不一致,難免產生分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算髮現對方做法與自己嚴重相悖,也不要大聲呵斥,要心平氣和地商量,或者暫時避開,事後再統一意見。

有一次,兒子晚上玩到很晚才寫作業,他爸爸回到家嚴厲訓斥道:「都這麼晚了還在寫作業,白天幹嘛去了?」我也氣不打一處來:「那麼凶幹嘛?孩子也需要休息下的,又不是機器!」我倆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個不停,結果兒子摔門而出,將自己關在房間不出來。

意識到錯誤後,我們商量以後無論如何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尤其不能發脾氣。

情緒是自我表達的方式,壞的情緒會傳染給別人,不僅自己不開心,也會讓家人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3)、一方要維護另一方的形象

任何時候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管教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尊重父母的意見。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畢勝男很強勢,對孩子要求極高,不希望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不顧壓力買了學區房,「貓爸」羅素對女兒則十分順從,崇尚快樂教育,夫妻二人在教育上產生了分歧。

「虎媽」督促茜茜做作業時,茜茜向爸爸撒嬌:「爸爸我不想寫了」,「貓爸」心軟了就說:「你不想寫就不寫了吧。」惹虎媽瞪眼。

當虎媽當眾否定貓爸的決定和建議時,貓爸心裡的感覺是不被尊重,不被理解的,他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非常沒面子,在家裡的地位也處於弱勢。

夫妻之間相互不尊重會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他們會學習父母的這種處事方式,成人以後,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另一半。

在孩子面前不破壞伴侶的形象,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信任。

胡可在《女人有話說》里講述自己的育兒理念時說:「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完全扼殺孩子的僥倖心理,讓他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里,學會反思和成長。」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雙方要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成為育兒路上的最佳搭檔,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親是槳,母親是船,唯有父母目標一致,統一戰線才能載著孩子駛向成功的港灣。

作者簡介:二孩寶媽,熱愛寫作,願與你一同分享生活中的小美好。

請關注【笑樂媽育兒】,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家有一兒一女,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anR220BMH2_cNUg8e9H.html